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視野列表頁

靠鼻子吃飯的大傢伙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7:40

  


         今年5月26日那天,濟南動物園的一隻母象生下一隻雄性小象,引起很多市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

  大象生寶寶可不是件容易事兒,一隻母象要四五年的時間才能生育一次,每次懷孕一年半到兩年,才能生下小象,太不容易了。

  大像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自然要多費些時間長大。據説,一頭亞洲大象足有一台“解放牌”汽車那麼重呢!

  這你可説得不準確,世界的大象分兩種,一種叫亞洲大象,一種叫非洲大象。非洲大象才是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比亞洲象還要大。

  我們國家的大象數量並不多。小時候大像是我們首先認識的動物之一,但是只能在動物園偶爾見到。

  現在大象不多見,不過在遙遠的古代,大象曾經遍佈于我國黃河流域。大象被人們看做是瑞獸,喻意“太平景象”、“喜象昇平”。

  好運氣也帶給了北京動物園,7月16號淩晨,懷孕22個月的亞洲象阿拉利亞,順利地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母子平安。這是北京動物園23年來亞洲象家庭首次添丁。象媽媽一時還不適應“母親”的角色,不願照顧兒子,飼養員只好擠象奶來喂“象寶寶”。

  大像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動物,特徵鮮明,個頭很大。它們胃口極好,而且食欲總是那麼旺盛,每天可以吃很多東西,喝很多水。但是它們卻是典型的素食動物,主要的食物是草、樹葉、嫩芽還有果子。都是些不容易結飽的東西,難怪它們每天吃個不停。大象喜歡水,遇到有水的地方大象就會跳進去玩耍。


  可是你對大象的歷史又了解多少呢。

  在新生代中期和晚期,長鼻類動物主要沿著兩條進化路線發展成為世界性分佈的、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其中一條是進化主線,是經由古乳齒象進化出現在的象類,另一條則進化小分支,演化成恐象類,但早已經滅絕了。

  從遠古時代,分化出很多類型的象。始祖象,和豬一般大小,沒有長鼻子和長牙。後來漸漸出現了乳齒象、鏟齒象、恐象,到了中新世時已經發展得十分繁盛,種類很多。

  乳齒象中有一類非常奇特的種屬,下象牙變得很寬,像一把巨大的鏟子。

  剛開始我們發現鏟齒象的時候 也覺得很納悶 門齒像個鏟子似的 有什麼用途呢? 它也不像我們拿鏟子來播土 它也不吃土 覺得那個鏟子有什麼作用呢 經研究 他們覺得 象本身是在湖邊地區 伴隨淺水的湖邊地區生活得比較多 它吃水草的時候 像個鏟子似的 先把鏟齒伸過去 之後用鼻子一卷 這種解釋可能更為合理一些

  歷史車輪一下子就轉到了第四紀時期,在此之前的象類很快絕滅了,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的種類的象。劍齒象、古菱齒象和猛犸像是象類大家族中的典型代表。

  象類在快進入近代以前 史前時候 分三個佔山為王 劍齒象佔領南方和熱帶地區 古菱齒象在華北地區 佔領亞熱帶 亞熱帶 溫帶地區 再往北冰天雪地的地方 它的霸主還是猛犸象 猛犸象佔領寒冷地區 象本身生活環境的不同 就顯示氣候環境的不同

  1973年,我國甘肅省合水縣發現出土了一具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骨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將它發掘出來,並修理裝架起來。它肩部的高度有4米,身長有8米,一對長而微微彎曲的大象牙像兩把利劍。它死去260萬年了,卻依然保持著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因為它的出土地合水縣地處黃河之濱,因此這頭巨象被命名為黃河劍齒象,俗稱黃河象。它的故事已經寫進了我們國家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本裏。

  現在甘肅那一帶地區比較乾旱 但是古代在黃河象生存的時候 水草豐美 是比較濕潤 非常好的地方 這個象的發現可以了解大地産生的變化 對探討古氣候 古環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材料 給我們提供了這方面很豐富的信息


  以前,全世界也曾發現很多象的骨骼化石,但都是單個的象牙,很零星的,但是黃河象的化石,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具備了,這就為科學家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除了劍齒象,有著又長又直大象牙的古菱齒象也是盛極一時。

  北京地區 尤其是一些平原地區 不容易發現 這幾年北京迎接奧運會 到處修路 到處蓋房子 挖地基 發現很多這些象的化石 (送過來鑒定,是古菱齒象,生活在亞熱帶、溫帶,甚至北京地區能生存) 所以對北京市民來説 在北京城內 城的中心發現象的化石 還是很稀奇的

  不過如今,生存下來的只有亞洲象和非洲象,而且大多在熱帶、亞熱帶草原中繁衍生息。

  大象以家族為單位,成群地生活在一起,有時幾個家族在一起,達到上百隻大象,它們總是能和睦相處。

  大像是互相幫助有重感情的動物,在大象王國中,母像是家庭的首領。不管象群走到哪,或是遇到多麼強大的敵人,都不會發生母象放棄小象自己逃命的事情。

  面對生病的小象,母象們都會表現出無限憐惜之情,用長鼻子輕輕撫摸小象的脊背,使小象感到慈愛和安全。當象群中有一頭象生病或者受傷,其他的象都會圍過來,用鼻子幫助它不讓它倒下

  我看過一個關於大象的片子,有一隻小象因為貪玩陷入了沼澤,整個象群的母象都跑來幫忙救它,有的母象竟然跪在地上用鼻子拉小象,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小象被沼澤吞噬,只要有一線希望,它們都會盡力,那個場面非常感人。


  是啊,説了這麼多大象間的感情交流,您注意沒有,大象的鼻子不光可以用來吃東西,感情也是相當豐富的。

  大像是群居性動物,性情溫和,彼此間很會表達感情,長鼻子就是它們傳達感情的重要工具。

  象的長鼻子是由上唇和鼻子合併向前伸長而形成的,是一條由肌肉組成的、能夠靈活運動的管子。大象有了長鼻子,就能彌補身體笨重的缺陷,不用低頭貓腰就能吃到身體四週的植物。象鼻子神通廣大,就像人類的胳膊和手,可以把水和食物送到口中,甚至連細小的針也能撿起來。而且象鼻子力氣很大,有的大象能拔起10米高的大樹。大象還用大鼻子來淋浴,來驅趕蚊蟲,哎呀,真是太好用了!

  大象靜靜地站著不動或是四處溜達的時候,總愛晃動它們的長鼻子,這可不是遊戲,它們這是在通過嗅覺捕捉周圍的信息: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我的同伴在什麼位置、附近有沒有危險,當遇到危險時,象鼻是大象攻擊其他動物和保護自己的絕好武器,您看!

  同樣是大象武器的還有它們特化了的兩顆門齒,長長的象牙隨著大象年齡的增長而生長,打鬥的時候又把它們的長牙磨礪一番,使象牙長得更快更堅固。象的其他牙齒,被後面新長出來的臼齒擠壓,前面的臼齒從前往後逐年脫落,到它們60歲時停止牙齒生長,只剩下脫落,最後大象因為無法進食而死。

  大象水性極好,能涉水渡過又寬又深的河和湖泊,而且能進行馬拉松式的游泳,一口氣就可以遊上十幾個小時呢。這時候,象鼻子又成了它呼吸的管道,它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潛入水中。


  大象的樣子長得很怪,看似笨拙,可是渾身的這些零件都是寶,各有各的妙用,大象運用自如。它們的嗅覺和聽覺發達,視覺較差。巨大的耳廓不僅幫助諦聽,也起著散熱的作用。大象耳朵上面佈滿密密麻麻的血管,當身體溫度過高時,耳朵上的血管就都會充血,把熱都集中在耳廓表面,幫助全身散熱。亞洲象和非洲象都長期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環境乾燥炎熱,大象光靠耳朵散熱還不夠,它的皮膚也是一個很好的隔熱層,同時皮膚上密布的皺褶,增加了皮膚的表面積,體內的熱量散發得更快了。它們非常喜歡把泥水噴到身上,有個小水洼,它們就忙起來了,用粗壯的腳把泥土弄鬆軟,和好了,貼在皮膚上,好涼快阿!同時泥土填充了皮膚的皺褶,小蚊蟲就不容易鑽進去叮咬大象了。怎麼樣,大象的確是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吧。

  大象身體太大了,行動緩慢,不過它們的身體比我們想象的要靈活,跑起來比現在的短跑健將還有快,有時可達每小時40千米。古生物學家研究了大象的骨骼,發現大象腳上的骨頭只長在腳掌的部位。你會問了,這樣的骨骼結構怎麼能支撐它們那麼重的身體,而且可以跑步前進呢?其實它的腳後跟兒雖沒有骨頭,卻是由很厚的海綿組織構成的,彈力很好,這就能支撐它的身體啦,走起路來多優雅。

  非洲象通常乾燥期生活在森林中,到雨季時則遷移到大草原。它們嗅覺相當敏銳,甚至在乾旱時期能測知地下水所在的位置。幼象常被獅子或鬣狗捕食,對成年的大象來説,幾乎找不到天敵。

  顧:生物的演化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在很久以前的地球上,曾經生存著很多體型巨大的動物,但是這些龐然大物的祖先往往是不起眼的小動物。


  古脊椎動物大多是這樣。一個家族的進化史,通常都會經歷一個由小變大的過程。大象的祖先體型就和豬差不多大。

  在發展演化過程中,很多種象出現了卻又很快消亡了,猛犸象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猛犸象曾經遍佈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寒帶和寒溫帶地區,一直是人類祖先的獵物之一,再加上環境的變暖,在距今一萬年前在地球上滅絕了。

  猛犸象的滅絕一直是個謎,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為什麼繁盛一時的龐然大物,就這樣銷聲彌跡了。

  尤其在北方地區 在我國的黑龍江省 還有在蘇聯的遠東地區 以前發現很多的猛犸象 甚至是帶皮毛的 凍土帶裏面也都發現了猛犸象 這麼多的數量 在遠古 史前人類還用象骨骼來蓋房子 這個説明當時的猛犸像是非常多的 它為什麼突然在1萬多年前就消失了呢 現在有兩種説法 一個是氣候突然轉暖 它適應不了環境 它就滅種了 這是一種假説 還有一種假説 就是這些聰明的人類進入這些北方地區以後 捕殺這些動物 史前人類把猛犸象都消滅掉了 也很可能是兩種因素促進猛犸象的絕種

  象的祖先都是從熱帶草原起源的,不同種類適應不同環境,有的在亞熱帶,有的在溫帶地區生活,有一個種類的象,慢慢適應乾燥寒冷的氣候,在進化過程中,它們身上披上了很厚的棕紅色毛,它們就是猛犸象,是寒冷乾燥地區很典型的一種象。


  象的發展過程中 一部分是原原本本地固守老家的熱帶象 還有一種不怕艱辛 它就在比較寒冷的艱苦的地方適應環境 生存在那裏 所以當時在北極 還有很寒冷的地帶生活著猛犸象 在南方一般是現在的亞洲象或非洲象 它們還是故土難離 還是在熱帶地區生活 它們走向兩個極端的生活環境 所以我們往往在發現猛犸象本身 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氣候環境是什麼樣的環境 確實每次我們發現猛犸象的時候 都能聯想起北國冰天雪地的原野 所以猛犸象的發現對氣候的探討是非常好的見證材料。

  曾經生活在更新世後期的猛犸象,它們的遺骸總是發現在寒冷的大北方,冰層下甚至保存了完整的猛犸象遺體。猛犸象的化石骨骼保存得比較好,科學家很容易就能重建猛犸象的模樣。猛犸象骨骼之間的柔軟組織不會形成化石,所以要用金屬棒或鋼絲把骨骼接起來,之後,用堅固的支架把沉重的骨架支撐起來,減輕重量,保護珍貴的化石。

  通過科學家研究化石,我們能了解一些大象祖先和前輩的樣子,還有一些生活習慣,但是信息非常有限。

  用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話説,借助化石所能了解的史前世界十分有限,因為很多動物身體是柔軟的,無法形成化石;有些動物死亡時所處的環境適合了,某些部分才可能形成化石。

  形成化石和研究化石的過程非常複雜,也未必能真正了解曾經生存過的這些動物。與其這麼辛苦猜測,不如保護現在還活著的動物。

  現在地球上只剩下非洲象和亞洲象這兩種靠鼻子吃飯的大傢伙了,真心希望大家能把獵殺大象和雕刻象牙的熱情,用到保護野生動物中來。

(編輯:肖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