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視野列表頁

昆蟲(下)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7日 17:25

  

 


  李威:在上一集中我們給您介紹了一種特殊的昆蟲分類方法,也就是根據我們人類生産、生活等方面的具體需求,把昆蟲劃分為藥用昆蟲、食用昆蟲、飼用昆蟲、科研用昆蟲、工業用昆蟲和文化觀賞昆蟲等六類。

  高:在上一集中我們主要了解了藥用昆蟲、食用昆蟲、科研昆蟲等幾類,那麼我們今天的節目要從一句古詩開始:“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

  李威:這是唐代張籍《田家行》中的詩句,可以看出,他為我們描述的家蠶作繭化蛹、繭中羽化出蛾的現象是多麼的細緻,從某種意義上説,他算是比較早的科普工作者了。

  高:其實提到蠶很多人更容易想到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這句詩也可以看做是春蠶為我們人類默默奉獻的精神寫照。

  李威:傳説養蠶是黃帝的元配螺祖首創,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了。蠶不但為我們人類提供了美麗柔軟的絲綢製品,還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開闢了道路,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這一輝煌的創舉竟是由蠶這種昆蟲作為紐帶的。

  高:而進入現代化社會以來,昆蟲在現代工業中的經濟價值就越來越顯現出來了。


  高:昆蟲對工業生産和科學研究的貢獻,可謂是功不可沒。

  李威:不僅如此,昆蟲也豐富着我們人類的文化生活方面,比如像蟈蟈、蟋蟀、螽斯、蝴蝶等等而以它們為代表的昆蟲被冠以文化昆蟲的美譽。

  高:你看,昆蟲在人類在娛樂休閒中,也體現了它的價值。

  李威:通過欣賞這些有關昆蟲的工藝品,也能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看來,人類時時刻刻都對文化和藝術有着不盡的渴望和追求。

  高:因為人類賦予了昆蟲豐富的文化色彩,這些活靈活現的藝術品的文化層次就提高了,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喜愛。

  李威:其實這些藝術品是我們人類模倣自然的傑作,它們受到人們的喜愛,也是因為人們對於自然生態的崇尚。不過,昆蟲不僅具有美學價值,就是對於我們的經濟生活也有某種啟迪。

  高:這我還是第一次聽説。昆蟲和經濟有什麼聯絡呢?

  李威:我最近在書店裏的經濟書架上就看到過這樣一本書,叫《像螳螂一樣活着》。藝術家看到螳螂,就會勾畫出它美麗的線條,而經濟學家看到螳螂,就會聯想到經濟社會中的競爭和挑戰。這本書的作者不僅借用螳螂的習性闡述了做人的8項原則。而且在文章中還感觸頗深的寫道:挑戰傳統,挑戰權威,挑戰自然,挑戰自我,正是我們生命中最具華彩的樂章。

  高:那麼也可以説,螳螂在撲向獵物的一瞬間就是它生命中最具華彩的樂章啦。因為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到處都會面臨着挑戰。


  李威:是的。作者最初的靈感可能就是來自螳螂撲向獵物的那個瞬間吧!

  高:昆蟲在自然界裏的數量實在太多了,不過它們並不是取之不盡的,如果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被破壞,這種資源就會慢慢地減少。

  李威:據資料表明,昆蟲當中還有一些瀕危種類,它是我們人類急需要保護的生物。

  李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為了藥用、標本收藏和寵物娛樂而採集昆蟲的時候,要完全按照國家的法律行事,對稀有品種更應該嚴加保護,因為和地球上所有的物種一樣,如果昆蟲只作為標本出現在博物館中,那對我們人類無疑是一種懲罰。

  高:這不僅因為昆蟲是可愛的,也不僅因為它們為我們人類提供了物質上、精神上的種種幫助,而且昆蟲種類的減少,也是自然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的指向標。

  李:要知道這可不是小題大作,生物學家一直在告誡我們要保護好環境。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的自然環境像火星一樣,哪還會有昆蟲和許許多多可愛的生靈,哪還會有我們人類自己呢!

  高:所以,讓我們珍愛環境,讓那些剛才出現在我們片中的千古絕唱的詩句、出神入化的雕刻和惟妙惟肖的繪畫,和活生生的昆蟲一起存在下去。


  李:好,關於昆蟲分類的話題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在系列節目《動物與人》的下一集中,我們將一起來關注我們人類的近親——猿猴,您將看到剛剛出生不久的金絲猴雙胞胎,猿猴在中國文化中的一些有趣的形象,以及位於海南三亞的猴島,歡迎您繼續關注下周日的科技苑周末科普版。

  高:好,科技苑真誠為您服務,我們的聯絡電話是010-62141756,歡迎您為我們多提寶貴意見,以及提供拍攝線索。那麼節目結束之前,讓我們來關注下期節目都有哪些精彩內容。

(編輯:肖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