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洲生活真實寫照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1日 14:44
十幾年前,由於政治原因,一些年輕人不願意待在國內,於是跑出了國。絕大多數人都是身無分文白手起家。他們在國外打黑工,打零工,幹的好的賺出了學費然後半工半讀。而且還要定期往家裏匯錢,報平安。
幾年前,由於學習的慾望,一些人拼命掙錢或到處借錢,然後出國深造,學業有成後回國也被稱為人人仰慕的“海龜派”。
近些年,國內興起了“留學熱”。不論年齡大小,只要家裏有條件的,都紛紛踏上了這條路。父母不惜花儘自己畢生心血,也要把孩子送出國,認為出去了就會有出息。殊不知身在異鄉的兒女卻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而且那些沾沾自喜的“海龜”也逐漸淪落為無所事事的“海帶”了。
幾年後,我想您要是沒留過學,恐怕都要被別人看扁。
十幾年後,我們見面打招呼就不再是“您吃了嗎?”取而代之的則是“How are you”了。
作為近期出國的留學生,我想講講我在國外學習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已經在國內立穩腳跟的人就當是聽故事,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出來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我希望你們好好讀一下這篇文章,作為前車之鑒。
我的文字功底不深,就當是和大家在聊天了。但是內容絕對真實。忘記説了,我本人在澳大利亞。(注:澳元 :人民幣= 1:6 )
A,男,19歲,國內高二未讀完,過來先讀語言,達到雅思考試5分水平後就讀11年級。這邊12年級相當於國內高三,然後參加統考進入大學。他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語言學校週一到週五每天約五小時課,要記考勤的。一般要出勤率達到80%以上才合格。他第一天放學回家就按小時計算了一下每週逃多少課正好達到80%。平時作業一般是不寫的,上課打盹,課間打牌,放學就直接到機房(臺式遊戲機廳)或者網吧打遊戲、看電影、聊天。國外除了一些24小時的連鎖店外其他都關門很早的,唯有以上這兩個地方通宵營業。這可美壞了他們。好不容易脫離的父母的“魔掌”,這下可算是自由了。他經常不回家,玩到第二天早上去學校洗把臉,然後“上課”。最高紀錄是為了打個什麼遊戲(本人對這類遊戲實在不感興趣,所以叫不上名字來),在網吧的排行榜拿個靠前的名次,居然一個星期沒出那小黑屋!我真是佩服!
至於吃,就是下館子或叫外賣了,他從來不去菜市場,當然也不會做。偶爾去別人家蹭吃蹭喝,幾個人還要買上幾打啤酒或者幾瓶威士忌,每次都是喝到爛醉如泥才肯罷休。他花錢如流水,家裏帶來的花完了就打個電話讓老媽匯,匯的錢很快又沒了就到處借。吃和玩依舊如往,最後乾脆把房子退了,行李扔到同學那裏,以網吧為家。按説在國內讀到高二過來的,雅思考個5分應該不難,但就是這麼個“學”法,他讀了足足一年半的語言才正式進入高中。現在是11年級的第二學期,據説第一學期5門課3門沒及格。這裡沒有補考一説,兩個學期算總成績,夠了就升12年級,不夠就重讀11。他倒是活的瀟灑,整天都樂呵呵的,問他什麼回答都是“不急,不急”。照我看來,離遣送回國那天已經不遠了。(在一定時間內不能達到一定標準的留學生要被遣送回國的。還要説明一點,澳洲移民局對待各國留學生的標準不一,對中國人尤其苛刻。)
B,男,21歲,讀TAFE,相當於國內大專。女朋友在英國讀書,每天通電話至少兩個小時,最高紀錄一宿—12個小時!自己身邊有三個固定的性伴侶。聲稱男人的生理需要是必須及時得到滿足的。
C,男,18歲,讀11年級。老爸是國內某公司老總,有的是錢。一天三餐幾乎都在餐館解決,2元以內的零錢從來看都不看一眼就當作小費了。第一次回國給女朋友買了條鑲有澳寶(澳洲很有名的一種石頭)的項鏈,二百多塊,買了之後還感慨,“第一次回去送這個東西是不是太寒酸了,人民幣才一千齣頭!”第二次回去是半年之後,又買了塊GUESS的時裝表,小三百。結果不知怎麼的分了手,回來後就向大家宣佈:“我就當拿錢打發叫花子了!”每次從國內回來都要換一款當時最新的手機,在這邊還又買了兩部,説沒事拿著玩唄。一高興了就宣佈,“今天我請客,説吧,吃什麼。”唐人街是他經常出沒的地方,所有館子都去遍了,聲稱都吃膩了。煙抽的很兇,酒也經常喝,説要不然就不叫男人了。
D,女,23歲,讀研究生。和同學合租房子,因為這是最省錢的方法。每天自己做飯,週末到菜市場買水果和蔬菜,她可以一一列舉出哪個地方哪家店的哪樣東西最便宜。很少在外吃飯,如果是一天的課她會帶飯,因為學校沒有食堂,但是餐廳裏提供微波爐和熱水。如果幾個朋友聚會,就選擇一個家裏地方大些的,大家各自帶些材料或者一起去採購,然後一起動手做。
E,男,25歲,在讀研究生。由於在國內上過班,算是有兩年經驗,到這裡很快就找到了份工作,老闆是中國人,他一週幹一個全天,住在老闆為他提供的房子裏,這樣工資和房租就抵了。只是離學校比較遠,要花路費和時間。但是他很精明,他知道所有可以省錢的辦法。比如,哪家銀行的利率最高,哪家店的生活用品最便宜,哪家店有打折的電話卡,甚至哪條線路的哪個時間段的車可以逃票。説到這個我還要補充幾句,澳洲政府實在是不像話,學費,交通費每年漲一次,而且幅度都不小,更何況現在澳元越來越值錢,可他們對留學生卻沒有一點優惠政策。我們在這裡不論買東西還是打工都要和當地人一樣地繳稅。人家打小就受教育要遵紀守法,所以他們會很自覺地買票。中國人,或者説中國留學生就不同了,大家對澳洲政府忿忿不平,於是“總結”出很多逃票的辦法。也許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吧。
F,二十四、五歲的尷尬。研究生一族。這個歲數出來的都知道錢的來之不易,所以幾乎一切都從省錢的角度出發。很多時候異性之間的溝通要比同性容易的多,所以他們在生活上就選擇了同居的方式。有的是有感情基礎的,兩個人在國內就是男女朋友關係,到這邊以後便一起生活,準備將來移了民,就在這裡結婚生子了;有的是原來在國內有朋友,但是到了這邊,由於空間距離拉大,溝通變少,感情變淡導致最後分手,然後在這邊又交了新朋友的一類,雖然沒什麼基礎,但是兩個人至少還是真心的,所以住到了一起。算是體驗新生活吧。還有就是乾脆為了找個伴,因為一個人孤獨,男的看上女的會做飯,女的看上男的家裏有錢,就這麼“你情我願”的住到了一起。難免矛盾越來越多,有些看在還“有所圖”的份上就忍了,有些沒過多久就分開然後分別再次同居了。
這裡是性開放國家,又有很好的避孕措施,很多女孩子都吃避孕藥的。我身邊就有不少,確實沒什麼副作用。不知道是藥的成分不同還是中國人打思想裏就不接受這種避孕措施,導致很多在國內的女孩子不敢吃藥,怕將來怎樣怎樣。結果導致懷孕還要開刀做手術。
這種尷尬只有這個年齡段的人才會有,很多人面對這個問題都是一臉無奈。至於將來他們想的很少,是不敢去想,他們決定讓一切順其自然。
“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是到目前為止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太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太多的變化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計劃,讓一切變得陌生。和很多人不同,在國外的生活讓我變得消極。我不喜歡這裡。我想要我原本的生活。我想回國。
文/Cher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