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江水抱山流,淡煙喬木是綿州”。歷史悠久的四川省綿陽市,有著一張響亮的名片:中國科技城。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與“兩彈一星”事業密不可分,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載地,更是“兩彈一星”事業在新時代的接續發展地。
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由中共綿陽市委、綿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梓潼縣委、梓潼縣人民政府承辦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主題活動將於6月24日在綿陽梓潼啟幕。活動通過緬懷老一輩科學家們走過的艱辛之路和取得的豐功偉績,激勵全市乃至全國人民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我國科技事業邁向自立自強的新高度。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的不竭動力。綿陽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把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不僅要深入挖掘“兩彈一星”精神思想內涵,更要讓這股精神力量在新時代的科技浪潮中煥發新生。
綿陽梓潼是“兩彈一星”精神重要承載地
位於綿陽市梓潼縣長卿山南麓有一片紅色磚瓦建築群,這裡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現在又被稱為中國兩彈城。國家表彰過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位先後在這裡工作與生活。其中,不乏有鄧稼先、于敏等耳熟能詳的名字。
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奮鬥史。他們以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信念,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突破重重技術封鎖,為我國自主研發核武器和導彈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
鄧稼先,這位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核物理學家,他的聲音至今在“兩彈城”的每一寸土地上迴響。1950年,鄧稼先放棄海外優渥條件,投身於新中國核武器研發事業,隱姓埋名28年,其中有14年時間在綿陽梓潼“兩彈城”度過。
鄧稼先來到這裡的時候,科研條件極為簡陋。在沒有相關資料,缺乏實驗條件的環境下,他帶領研究團隊從零起步,一日三班倒、從不畏繁難,用原始的算盤工具運算極繁瑣的各項數據,無數次親臨試驗現場,甚至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參與輻射物質的處理,為中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事跡,是“兩彈一星”精神最生動的詮釋。
昔日長卿山下,還有如鄧稼先般以身許國的上萬名科技工作者,他們“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事跡,已熔鑄為永恒的精神坐標。如今,位於綿陽梓潼的中國兩彈城不僅是紅色教育基地,更是激勵後人前行的精神燈塔。
重溫“兩彈一星”精神,續寫傳奇歲月
60多年前,一群年輕人將青春揮灑在了黃沙掩蓋下的實驗基地,60多年後,“兩彈一星”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到梓潼的城市發展之中,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強大動力。
如今,這座城市正以一系列創新舉措生動弘揚這一精神,紅色旅遊、情景再現、創意表演、紅色宣講等不斷豐富“兩彈一星”精神內涵的活動正徐徐展開。
活動首日,《追光而行》朗誦盛宴將分章節震撼上演,深情回顧老一輩科學家們勇攀科技高峰、默默奉獻的高尚情操;《青山鑄劍》原創歌曲也將首度公開,明星唱將攜手未來之星,共譜科技夢想與愛國情懷交響曲。
與此同時,在本次活動上,還將成立“兩彈一星”紅色文化傳承聯盟,6個縣(區)代表宣講,共同推進紅色旅遊資源整合與開發,進一步豐富四川兩彈城博物館的時代內涵,使其成為紅色教育與科技探索的雙重高地。
此次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一次深刻回望,更是一場精神盛宴,它將“兩彈一星”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置於新時代的聚光燈下,賦予了科技創新以鮮活的靈魂和不竭的動力。活動不僅緬懷那段艱苦卓絕、勇於攀登的光輝歲月,更重要的是,它將激勵當代中國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秉承自立自強的信念,勇於面對科技領域的種種挑戰,堅持不懈地推進科技創新與發展。
“兩彈一星”精神助推科研創新“加速跑”
科技是綿陽最鮮明的城市底色。在綿陽“五市戰略”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科技立市”戰略,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為牽引,綿陽堅持一手抓科技創新,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培育壯大創新産業集群,不斷提升科技城創新能級,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因科技而興、因創新而盛,作為共和國鍛鑄“兩彈一星”等國之利器的地方,科技報國、科技創新早已融入綿陽城市發展基因,濃厚的創新氛圍、包容開放的城市精神,釋放著持久的城市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的“科技范”也尤為突出,活動將採用前沿AI技術打造宣傳片,開創性地融合歷史與未來;還通過採用數字人形象,運用全息投影穿梭于虛擬與現實,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聽盛宴。
正是在“兩彈一星”精神的深遠影響下,綿陽科研創新的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從高端製造到信息技術,從新能源開發到生物科技,每一個領域都涌動著創新的熱潮,每一個項目都承載著科技立市的雄心。綿陽正以實際行動,加速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為綿陽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注入強大的科技動能。
“兩彈一星”精神,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著綿陽前行的道路,激勵著這座城市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加力奔跑、貢獻力量。讓我們期待這一活動的正式開啟,共同見證科技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激發更多青年學子與科技工作者心懷祖國,不斷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