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融合帶來“詩畫盛宴”,《詩畫中國》電視觀眾規模已達1.26億人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微信公眾號 | 2022年09月24日 10:06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微信公眾號 | 2022年09月24日 10:0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正在CCTV-1、央視頻熱播,以“詩畫合璧”特色,融合先進科技手段,在藝術表現形式與內容題材上拓寬新領域,令觀眾眼前一亮,好評如潮。據CSM數據,節目播出四期以來,電視端觀眾規模已達1.26億人。

  9月18日播出的第四期節目,延續了“詩畫合璧”的特色,進一步豐富畫作內容,為觀眾帶來了“清宮戲畫”、《寫生蛺蝶圖》卷、《雪梅雙鶴圖》軸、《獸譜》之“象圖”等四幅傳世佳作,以京劇演唱、肩上芭蕾、木偶劇等藝術形式,展現古代畫作中的萬物靈韻,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

木偶劇再現一路“象”北

肩上芭蕾展雙鶴靈韻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物産豐饒,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本期《詩畫中國》便通過一幅幅畫作,展現了中國鳥禽走獸的靈韻之美。

  其中清代宮廷畫師余省、張為邦繪製的《獸譜》,是一部圖文並茂的動物圖志,它集前人之大成,融中國傳統寫實風格和西洋繪畫光影技巧,歷經11年繪製而成。本期節目便展示了其中的“象圖”。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院長趙永莊作為開卷人,帶領演員們用一齣木偶劇講述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短鼻象家族”,離開常年的棲息地,一路向北遷移,最後安全順利返回棲息地的故事。演員們的生動演繹,不僅再現了大象的神態與動作,更向觀眾傳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粉翅濃香共撲春,林園仿佛落花塵。誰教草露吟秋思,驚覺南華夢裏人。”北宋畫家趙昌(傳)的《寫生蛺蝶圖》卷描繪出了一幅蝴蝶翩躚花叢的秋日田園景色,綻放著鮮活靈動的生命之美。開卷人吉克雋逸攜手太陽部落,用一首動人的歌曲,唱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感悟,和對“破繭成蝶”精神的讚嘆。

  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阮華端作為開卷人為觀眾帶來了明代畫家邊景昭的《雪梅雙鶴圖》軸,畫面上兩隻丹頂鶴神態舒展自如,栩栩如生,與背後的白梅傲雪相映成趣。雜技演員吳正丹、魏葆華用一支肩上芭蕾,生動演繹出雙鶴的嫻雅神韻和靈動體態,更將傳統畫作中的東方氣韻用別樣的藝術形式展現得淋漓盡致。

兒童京劇演繹古畫“名場面”

多元藝術激發文化新生命

  第四期節目中,開卷人王珮瑜與中關村一小金帆京劇團的兒童京劇演員們,通過情景舞臺劇和京劇結合的方式,串聯演繹了三國戲經典唱段《空城計》《定軍山》《群英會·草船借箭》與《長坂坡》,為觀眾帶來“清宮戲畫”。“清宮戲畫”可謂是中國戲曲人物和演出場面的“寫真集”,是珍貴的文物,更是現代京劇的參照。京劇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文脈,濃縮在一方舞臺上,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而它本身作為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也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傳承創新,激發出新的生命力。

  《詩畫中國》四期播畢,從不斷上漲的口碑和層出不窮的討論足以看出,節目已悄然掀起了一場文化風潮,讓本不了解詩畫文化的觀眾們了解到中國美術作品的基本特徵,洞察出藝術細節裏的創作巧思,感受到詩畫作品中寄託的文人情懷。 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所説,《詩畫中國》節目不僅僅是一個“視覺小百科”,更是一篇“文化大文章”。觀眾借此進入更豐富的視界,得以領略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一系列創新融合為中華傳統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喚起廣大觀眾文化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的同時,也將激發大眾成為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與創新者。

編輯:錢景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正在閱讀:創新融合帶來“詩畫盛宴”,《詩畫中國》電視觀眾規模已達1.26億人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