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點訪談》 20240927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鄉村蝶變 向美而行
來源 : 央視網 2024-09-27 20:11 內容簡介 關注
《焦點訪談》 20240927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鄉村蝶變 向美而行
簡介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27日 20:11
  • 視頻簡介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而城鄉規劃要想實現一體化,需要找到“好方法”。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焦點訪談》 20240927 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鄉村蝶變 向美而行)
  • 欄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詢>
精彩看點 更多 >
往期節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關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播放列表 關閉

正在加載...

主要內容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國式現代化必須要面對一個世界範圍內的難題,那就是城鄉融合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縮小,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而城鄉規劃要想實現一體化,需要找到好方法。

“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的一個經典示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千萬工程”從農村環境整治入手,由點及面、迭代升級,20年持續努力造就了我們身邊的萬千美麗鄉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千萬工程”的首創地,看看“千萬工程”是如何科學施策、破除障礙引導鄉村蝶變。

白墻黛瓦,碧波漣漪,滿川芳草,初秋的橫港村盡顯詩畫江南的意蘊。村民們上起了村裏組織的農民畫寫生課,這節課的主題是畫下自己熟悉的村莊。

不過,這個讓城市人都嚮往的村莊,以前可不是這般模樣。上世紀末,橫港村許多村民以養豬為業,廢水直接排進河道,河水黑臭。

橫港村的難題是當時許多浙江農村發展困境的縮影。彼時的浙江,發展多年,經濟高歌猛進,但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也留下了不少後遺症。其中人居環境“臟亂差”是農村居民反映最強烈、最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002年,習近平同志剛到浙江工作,就開始密集調研,短短118天裏,他跑了11個市、25個縣,一個個村地察民情、聽民意,所見所聞觸動了習近平同志。他決心從解決農民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著手,以點帶面來推進農村發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在浙江大地展開。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閻榮舟:“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使鄉村的空間生態發生蝶變,由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低小散的形態,轉向綠色集約的發展方式,推動産業佈局更加合理。同時,人的精神文明鄉村文化建設也發展得更好。”

一場從生産到生活、生態的系統性改革在浙江鄉村展開。這是一場幾乎重塑鄉村的深刻而全面的改革,需要直面各個領域的障礙、逐一攻堅克難,可謂是啃“硬骨頭”。這樣的決斷,彰顯的是改革者堅毅篤行的責任擔當和心中深厚的人民情懷。

在“千萬工程”啟動之時,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就給出了這樣的原則,“農民是‘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村莊整治的規劃和建設方案都應經過村民討論,民主決策”。此後他反復強調農民的主體作用和自覺行動,這一理念被沿用至今。

農民參與改革的內驅力、創造力被激發出來,成為鄉村發展的動力源泉。“千萬工程”實施的這些年,橫港村從落後、村集體渙散的“養豬村”,蛻變成風景秀麗、政通人和的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余村從石灰石的開採區,變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宜居村落。下姜村也從靠伐木、破壞生態為生的小山村,變成了滿目青翠的魅力鄉村。

“千萬工程”就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面,産生綿延不絕的漣漪,這個經過實踐驗證的科學發展路徑,必將在更廣袤的鄉土開啟振興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深入推進“千萬工程”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深入總結經驗,指導督促各地朝著既定目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葉興慶:“學習和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從農民可感可及的實事小事切入,來解決農業農村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問題,作為現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抓手。”

千百年來,人們在鄉村繁衍生息、耕讀漁獵,這裡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農耕文明的歷史。鄉村發展得怎樣是一把標尺,丈量著我們民族復興大業的高度和厚度。推進鄉村振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全體農民過上好日子,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清晰擘畫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和方向,這也開啟了“千萬工程”第二階段,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新篇章。

黨的二十大再次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其中“全面”二字別有深意。

葉興慶:“到二十大要全面推行鄉村振興,這個全面就是新的要求,現在有條件在全國範圍內推動鄉村振興,空間面上的全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全面就是鄉村建設內涵的全面,它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千頭萬緒,其中産業振興是重中之重。

蔣村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如何讓村民們在種好地、保障糧食穩定供給的同時,能有更多渠道增收致富,是這樣的農業村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2016年,蔣村村迎來了一個發展機遇。當地政府組織各個村騰退“低小散”企業,獲得土地指標後,流轉歸集到一起,由政府統籌佈局建高科技産業園,靠著毗鄰上海的地緣優勢,吸引高科技企業入駐。政府組織各村以村集體為單位,一起出資成立公司,投資園區的開發、建設,每年各村可以獲得投資額的10%作為保底分紅。這是當地結合自身情況探索的一種振興産業、同時引領農民致富的發展模式。

現在蔣村村每年可以從這個項目中獲得約130萬元的收益,他們用這項收益在村內打造了農旅融合基地,發展農耕文旅,效益不錯。

如今在浙江,各個村莊都立足自身特色,探索“鄉村振興”的獨特路徑。這幅呈現萬千氣象和風貌的美麗圖景,正得益於佈局“千萬工程”所蘊含的智慧。

葉興慶:“千就是千村示範,萬就是萬村整治。能夠做示範村,肯定它的發展條件、發展水平好一些,一般的面上村就作為整治的範圍。現在推動鄉村振興也要從每個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村施策。”

在理論上創新、在實踐中突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上,各地都寫下了屬於自己的精彩答卷。

在內蒙古,人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在山東曹縣,村民靠著生産漢服鼓起了“錢袋子”;在河南蘭考,村民們憑著製作古琴的手藝闖出了一片天。

而發展經濟只是鄉村振興的一個維度。我們要實現的不僅是農民生活的富足,還有鄉土社會的文明躍遷。站在高質量實現鄉村振興的新起點,“千萬工程”所帶來的這場山鄉巨變仍在繼續,農民們不僅錢袋子鼓了,精神生活也日益充實。

在鑫鋒村,現在每個月都會舉辦各種音樂活動,音樂已經成了鑫鋒村的一張名片,每逢節假日都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遊客和村民們隨著音樂一起舞蹈,星光點點,微風拂面,煩惱都隨風飄散,這裡就是讓城市人嚮往的鄉村,也是讓村民們自豪的精神家園。

現在在各地鄉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齊頭並進,既有“村BA”“村超”這些“村味”十足的體育活動大放異彩,又有各地“古村落的保護”留住鄉愁。不斷普及的“鄉村閱覽室”為村民生活注入知識的力量,凝結著工匠精神的非遺手工藝品和技藝,閃耀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光。

“鄉村振興”所喚醒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深沉的力量,這正是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石所在、底蘊所在。今天,一個人類歷史上人口體量最大的國家正在邁向偉大復興。在千千萬萬的鄉村,人們的未來也將迎來更為巨大的改寫。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新時代,我們交出了這樣的答卷:2023年我國糧食産量13908.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産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鄉村産業蓬勃發展,截至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企業超9萬家。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1000元,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12年的2.88:1縮小至2023年的2.39:1,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通5G的行政村佔比超過90%……

我們在廣袤土地揮灑汗水,為了鄉愁可寄,未來可期。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全部評論
熱播榜 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