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啦》雷光春:請查收!申遺專家為你帶來“四季必看”的觀鳥指南!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11月24日 09:42:46
央視網 | 2024年11月24日 09:42:4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前不久,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人們從此又多了幾個“世界認證”的旅行目的地。那麼這些新晉觀鳥勝地究竟有何獨特魅力,能夠贏得全球專家的一致認可?究竟是什麼樣的鳥類成為小撒眼中看一眼就賺到的“限量版”?申遺過程中又隱藏着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本期《開講啦》邀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主任雷光春,作為申遺的首席專家,雷老師不僅分享了候鳥棲息地成功申遺背後的點點滴滴,還講述了更多跟隨候鳥、守護生態的故事。

【看一眼就賺了,超萌小鳥全球僅剩500余只】

江蘇鹽城、上海崇明、山東東營、河北滄州、遼寧大連、丹東鴨綠江,這些地名你一定不陌生,但你可能不了解的是,這些地方都有着世界級的濕地,以及看一眼就“賺翻”了的候鳥!比如“自帶飯勺”的勺嘴鷸,全球僅剩500余只,小撒聽後都忍不住驚呼:“這才真的是限量版,看到一眼就賺了!”雷老師還在節目中首次揭秘,他遍佈各地的“觀鳥眼線”——一群愛鳥的志願者。他們紮根在各個重要的棲息地,實時更新候鳥動態。想知道今天超萌的勺嘴鷸吃得飽不飽?雷老師群裏一問便知最新情報。

【百萬畝圍墾工程“下架”竟是因為一張地圖?】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系列申報中,第一期只有江蘇鹽城,它於2019年7月5日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可為什麼是鹽城來打頭陣?雷老師告訴大家,申遺的契機是鹽城一個能夠帶來1000億甚至2000億的“百萬畝圍墾工程”。

在2015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外國代表向雷老師提出了一個“靈魂拷問”,他説:“我們都在討論候鳥保護、棲息地保護,但你們中國鹽城有一個百萬畝圍墾工程,你知不知道?”面對外國代表的提問,雷老師只能如實回答:“不知道”。但他在回國的第二天就抵達了鹽城,發現圍墾工程牌子竟已經挂了出來,整整有100萬畝灘塗將被匡圍用於增加農業用地、換取更多可用於産業開發的用地。於是,雷老師拿出一張地圖開始了他的説服工作。

他告訴大家,這個地方有河流入海口,而獨特的洋流和潮汐,把長江、黃河等的泥沙都搬到這些地方,使得這裡的濕地肥沃、魚蝦充足。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不僅讓這裡成為了關鍵的候鳥棲息地,也成為了當地發展農業的首選之地,鹽城土地資源不斷增加的源泉。如果真的實施這樣大規模的圍墾,等於把老天爺留給當地的天然財富拒之門外。就算通過這個圍墾計劃可以獲得2000億元的經濟收入,但它只是一次性的交易,未來將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管理、維護、修復環境。

最終,鹽城市政府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圍墾計劃,轉而投身於世界遺産的申報工作,開啟了一段保護自然與經濟發展和諧共存的新篇章。

【請查收!“四季最佳”的觀鳥指南】

作為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大自然裏的生態保護專家,雷老師首次為大家帶來了獨家“四季最佳”觀鳥指南。

春日裏,讓我們踏足黃(渤)海濕地,鹽城或丹東的麋鹿家園,這裡是遷徙鳥類依賴的繁殖、停歇和越冬勝地。生態工作者們為那些體型嬌小的候鳥們精心打造了棲息高地。在這裡多停留一會兒,你將有機會目睹一場壯觀的鳥浪,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夏日炎炎,讓我們前往珠峰腳下,海拔3500米的高寒地帶。在這裡,你將目睹珍稀的黑頸鶴帶着它們毛茸茸的幼崽在草甸上悠閒漫步,斑頭雁在水面上展翅高飛。這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致,是當地居民自發參與生態保護行動的成果。

秋高氣爽時,我們將目光投向大西北的張掖黑河濕地,這裡的風景之美令人難以置信,它竟然位於河西走廊沙塵暴的必經之路上。這裡是中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關鍵棲息地。如果你足夠幸運,抬頭望向峭壁,你將發現被譽為“鳥中大熊貓”、世界瀕危鳥類——黑鸛的家園,張掖是它們的重要繁殖地。雷老師曾帶領團隊一次性記錄到了514隻黑鸛,成功刷新了中國黑鸛僅有100余只的歷史記錄,為保護這一珍稀物種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冬日嚴寒,我們則要前往鄱陽湖——全球最重要的越冬候鳥棲息地,全世界90%以上的白鶴種群都選擇在這裡越冬。夏天的鄱陽湖是一片汪洋,而到了冬天,水位下降,湖底積攢了大半年的“口糧”露出水面,成為60余萬隻候鳥的越冬天堂。

分享完美景後,雷老師也提醒每一位充滿好奇心的朋友:“我們到大自然中是去做客的,應該規矩地觀察和學習,帶着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點擊查看全文

編輯:楊曦楠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

熱播榜 更多>
    正在閱讀:《開講啦》雷光春:請查收!申遺專家為你帶來“四季必看”的觀鳥指南!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