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強調,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産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指出,要推動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各地各部門多措並舉,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構建以文物資源為核心的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體系,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目前,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實地調查和數據採集工作已經全面展開。計劃到2026年6月,將全面摸清我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分佈、價值特徵和保存現狀,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
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強調,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推動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健全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體制機制,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作出進一步部署。提出要建立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協調機構和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産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
錨定目標,我國加快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和體制機制建設。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將於明年3月1日起施行,核心內容就是牢牢堅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為加強文物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的大保護格局提供法律保障。
在重慶,相關部門積極探索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全鏈條協同機制,創新構建“市—區縣—鄉鎮街道”縱向三級貫通、各職能部門橫向聯動的文物安全監管“一體化”運行和管理機制。
“北京中軸線”在申遺成功後持續發力,常態化保護力度不減,中軸線遺産構成要素得到進一步整體性、系統性保護。
儘快補上考古和遺産保護人才短板,國家推出“全國考古人才振興計劃”,將利用5年時間,分批次遴選科研創新團隊,推動跨學科、跨專業、跨領域文物保護深入協同合作。
科技賦能文化遺産保護和研究。今年以來,我國文化遺産風險監測、防控體系不斷完善,數十項文物科技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取得重大進展。“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階段研究成果豐碩,進一步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特徵。“探源工程”相關工作持續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啟動,將中華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重點考古機構建設穩步推進,新一輪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啟動建設;目前,我國59處世界遺産和76萬餘處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管理全部納入國土空間規劃,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數據資源庫將進一步完善,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留下寶貴精神財富。與此同時,全國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目前已有國有館藏文物超過100萬件(套),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闊步新征程,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我國文物領域各項改革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築牢堅實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