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內蒙古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於1997年,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主要保護對像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森林、草原、濕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主要生態系統類型是山地及丘陵混合生態系統。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和水源涵養林保護區,還是東北區、華北區、蒙新區動物區係的交匯點。
賽罕烏拉這顆璀璨明珠,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隨著自然保護地建設步伐的加快,這裡必將成為一個融自然保護、科學研究、生態旅遊、 可持續利用於一體的多功能、多學科、綜合性的自然保護地。
2021年5月26日-5月29日,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境內柳屬植物進行調查過程中,在正溝及大東溝河道兩岸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鑽天柳。
鑽天柳(學名:Chosenia arbutifolia (Pallas) A. K. Skv.)為楊柳科的單種屬植物,由柳屬內分出,其雄花序下垂,雌、雄花都無腺體,與楊屬相似,是介於楊屬與柳屬之間的過渡類型,對研究楊柳科系統發育有科學價值。鑽天柳生長速度快,樹形優美,可做綠化樹種,具有很強的生態效益,多生於河岸和溪流旁,是最佳的護岸樹種。
鑽天柳零星分佈于中國東北部分地區,是稀有種。由於森林過度砍伐,林地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加以個別地區的河流遭到污染,影響鑽天柳種子的萌發與幼苗、幼樹的生長,有的地區已經絕跡,有些地區僅有大樹而無幼苗與幼樹,其分佈區正日益縮減,亟需保護。
鑽天柳在內蒙古地區一直分佈于大興安嶺北部,在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屬於首次發現。為了詳細掌握鑽天柳在保護區的分佈位置及群落狀況,相關調查人員正在做詳盡調查計劃,準備下一步對該種進行一次專項調查,以充分掌握該種在保護區的相關數據,為下一步合理保護做好服務。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