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3月7日訊:中國馬拉松新紀錄何時能被激活?答案也許從今年4月揭曉。3月5日深夜,廈馬組委會宣佈,今年初因疫情影響被延期的廈門馬拉松,定於4月10日開跑。2月25日,這項賽事剛剛被世界田聯評選為2021“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賽事,這也是中國第二站白金標賽事。
現狀 “國人競速”百萬重獎空懸一年
在2020賽季,中國馬拉松為了提速,做了不少大事:中國田協聯合特步體育推出“國人競速”戰略計劃;全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質量繼續提升;多位國內馬拉松名將在南京馬拉松跑進2小時10分,創歷年來最佳戰績。不過,在最為期待的打破全國紀錄方面,“國人競速”的百萬真金重獎空懸了一年。中國田協聯合特步體育推出的“國人競速”戰略計劃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無論男女運動員,只要打破全國紀錄,就獎勵100萬元,但最終中國精英跑者們都失之交臂。
2月28日,在日本舉行的第76屆琵琶湖馬拉松上,鈴木健吾跑出2小時04分56秒奪冠,刷新日本全國紀錄。自從2018年2月以來,日本跑者在這三年間刷出了第四個全國紀錄。
2小時04分56秒的成績,讓日本馬拉松的水準繼續提升,將苦苦追趕的中國馬拉松成績再次甩到身後。中國馬拉松男子紀錄,還是2007年由青海小夥任龍雲創造的2小時08分15秒。這個沉睡了14年的紀錄,放在琵琶湖馬拉松賽上,只能排到第22位。
在世界範圍,世界田聯認可的精英白金標賽事只有11場。除了東京馬拉松、柏林馬拉松、倫敦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等六大滿貫賽事之外,其餘5場分別為名古屋女子馬拉松、阿姆斯特丹馬拉松、上海馬拉松、廈門馬拉松和瓦倫西亞馬拉松。這麼看,中國和日本在白金標賽事數量上是2比2,打平了。
猜想 賽事升級 廈門馬拉松能否“催生”好成績
從馬拉松競技水平看,中國是被日本越落越遠。2002年,日本馬拉松全國紀錄已經達到2小時06分16秒,由高岡壽成創造。此後日本也陷入瓶頸期。16年後,這個紀錄才被設樂悠太打破。此後,大迫傑先後在2018年10月、2020年3月跑出2小時05分50秒、2小時05分29秒。僅僅一年之後,鈴木健吾跑進了“204”。
舉辦大眾馬拉松賽事,增加獎金和贊助投入,促進中國大眾馬拉松總體提速的道路,將迎來曙光。
2019年,中國馬拉松已經見到了希望。董國建在2019年柏林馬拉松跑出2小時08分28秒的歷史第二好成績,距離全國紀錄僅13秒。2019年年末的廣州馬拉松,彭建華和董國建雙雙跑進2小時10分。這兩位跑者帶動了更多的精英。2020年南京馬拉松上,有49名男子選手跑進2小時20分,前四名均跑進2小時10分。
冠軍彭建華跑出2小時08分50秒,將PB提高了1分07秒,這個成績高居中國馬拉松歷史第三位。楊紹輝、多布傑、陳天宇的成績也擠進歷史前十,其中楊紹輝、陳天宇首次達標東京奧運會,加上之前達標的多布傑、董國建、彭建華,中國男子馬拉松奧運達標人數達到5人。
在女子馬拉松方面,去年在澳門馬拉松首次跑馬,就跑進東京奧運會達標線的張德順,成為繼李芷萱、何引麗、李丹、金銘銘、白麗、潘銀麗之後,中國第7位實現東京奧運會馬拉松成績達標的女子選手。
這些成績和中國馬拉松的辦賽熱潮有關係嗎?有!馬拉松比賽越多,意味著掙獎金的機會越多。比賽越來越多,職業俱樂部也隨之出現。在國內,易居馬拉松俱樂部已經是業內響噹噹的牌子,吸納了奧運冠軍劉虹、“馬拉松一姐”李芷萱、何引麗、張新艷、姚妙、彭建華、楊紹輝,還有“業餘一哥”賈俄仁加等一干名將。
廈門馬拉松將在4月10日開跑,升級為白金標後,賽道會更加平緩,賽事保障更加合理,高水平跑者會讓賽事成績邁上新臺階。這一切也許能催生出一個個令人驚喜的成績。不止廈馬升級,在隨後的4月11日,一眾大型賽事也將開跑,它們是海口馬拉松和更重磅的徐州馬拉松暨東京奧運選拔賽。這些馬拉松賽事,會不會是中國跑者成績井噴的助推器?近年來,中國大型馬拉松賽事開始在專業競賽水平上做文章,包括優化賽道,減少轉彎、坡道及橋梁路段,包括設置豐厚的獎項,激勵更多本土選手創造好成績。
內存 2018年之後馬拉松市場形成井噴
14年間,中國在馬拉松辦賽上,其實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王楠曾經介紹,1981年,中國才第一次在北京舉辦了一場馬拉松比賽。直到1997年之前,北京馬拉松基本是幾個專業運動員、十幾個學生、幾十個愛好者,陪著一批“老外跑者”耍,這是第一階段。
從1998年至2013年這是第二階段,比賽開始人性化,賽事報名面向大眾跑者了,關門時間延長了;業餘跑者多了,全國賽事數量慢慢增長到近39場。
2018年之後,馬拉松市場已形成井噴。中國當年舉辦800人以上的路跑賽事、300人以上的越野跑及其他規模賽事1581場,同比2017年的1102場增加479場,增長率達43.46%。跑步,馬拉松已經是最火的運動方式了。
除了數量,中國馬拉松賽也有質量。2018年,中國田徑協會共評選出225個標牌賽事,其中金牌賽事68個,銀牌賽事61個,銅牌賽事96個。此外,有120場賽事獲得特色賽事榮譽。
記者 褚鵬
查看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