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4小時,遇見你。今天(11月22日)我們要去認識的是一位特別的中學老師,名叫譚舟洲,是湖南邵陽市第四中學的一名美術老師,也被學生們稱為“將軍老師”。
美術老師心懷英雄夢 復原中國甲胄
譚舟洲老師每次去上課都要帶一個很大的行李箱,裏面裝著各種各樣的中國傳統甲胄,課堂上他不斷變換自己的穿著,將自己裝扮成歷史上各個朝代上的英雄人物,為了更好的還原古代人物,他甚至還蓄起了長髮。
學生們上他的課,猶如沉浸式體驗了流動著的中國歷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畫面在課堂上有了具體的呈現。讓我們一起去譚老師的課堂上看看這場別具一格的教學情景。
這是邵陽市第四中學的一節美術課,老師譚舟洲根據明朝的《抗倭圖卷》,將自己變裝為畫裏的明朝士兵。
邵陽市第四中學教師譚舟洲:當時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的戚家軍,他們的穿扮就是現在這樣的,很簡陋,穿著這種草鞋,身披著這種簡陋的布面甲胄,是他們打跑了倭寇,平定了東南沿海。
甲胄,身披為甲,頭戴為胄,是冷兵器時代將士的重要防護性兵器。在課堂裏,譚舟洲通過身上穿的一套套甲胄,將美術和歷史知識完美融合。他一會兒“變身”成唐朝的將軍,一會兒又成為明代的戰士。課堂裏,學生們仿佛跨越時空,跟古代征戰沙場的戰士進行隔空對話。
湖南邵陽市第四中學學生黃喻晗:這樣的課堂非常有意思,對這種課堂比較感興趣,聽得也很認真。讓我們也學到了蠻多,鞏固了一些歷史知識。
譚舟洲除了是邵陽市第四中學的一名美術老師,還是一名甲胄設計師。課堂裏展示的這些甲胄都是他本人設計製作的。與大部分男孩一樣,譚舟洲從小就對影視劇中身穿戎裝的英雄形象很感興趣。
譚舟洲:只要是個男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吧,所以這些東西就是沒辦法抗拒,一看見就很喜歡很喜歡,發自內心的那種喜歡。讀大學時期,在湖北省博物館看曾候乙的皮甲,還是蠻震撼的。第一次看見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穿著的這個裝備,當時也蠻興奮,腦子中的這個形象一下具象化了。
儘管在大學時代,譚舟洲學的是美術教育專業,但他內心深處始終懷揣著一個英雄夢。2009年大學畢業,譚舟洲報名參軍,成為武警青海總隊的一名士兵。穿上軍裝的那一刻,他對中國武備文化的熱愛被進一步激發。
譚舟洲:我覺得男人這一輩子總該給社會給國家盡到自己的一些義務跟責任。在部隊的時候,接觸到現在的防暴服,以前古人打仗的時候,他會身著護具,這個就是甲胄,經過一代一代的演變,發展到現代,就是現代的防彈衣,防暴服。
此後,譚舟洲開始研究中國歷朝歷代的作戰裝備以及演變歷史。2年服役結束後,在大學期間就考取了教師資格證的譚舟洲進入邵陽市第四中學,成為一名美術老師。他一邊教書,一邊繼續研究武備文化,並大膽決定復原中國的甲胄。2021年,譚舟洲終於成功復原了一套明代的男女版甲胄,並作為一份驚喜送給了妻子。
譚舟洲:自己在網上面找資料,然後再自己嘗試著打板,再去做模具,進行甲片的衝壓,當所有材料都備齊之後,光組裝我大約是花了有三個月左右。
這套甲胄由5600片甲片層層疊加,橫排、縱連鉚接而成。縫製皮料作為內襯,通過革帶互相連接,總體重量達6公斤,耗時4個月製作完成,光材料成本就花掉了2萬多元。
譚舟洲:因為甲片小,每一片甲片的尺寸只有25毫米×25毫米,周身的面積覆蓋之後一共是5600余片。每一片都是使用鉚釘進行鉚接,鉚接完成之後再進行皮革的包邊跟裝飾。這是用一整張的(北美郊)狼皮而進行製作的。
把甲胄帶進校園 讓學生沉浸式上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譚舟洲靠著自己對甲胄文化的熱愛,上網查閱資料,前往北京請教甲胄方面的專家,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西洋畫藝術專業,將畫中的甲胄進行復原。而每個月的工資他基本上也都用在了甲胄復原上。
2019年,湖南邵陽市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譚舟洲得知後,主動帶著自己製作的甲胄,向學校申請,希望在邵陽市第四中學開設甲胄課程。
邵陽市第四中學校長袁夢輝:學校當時是想試點,希望他能夠把這個甲胄文化介紹給學生。他的課程由開始的甲胄的手工,到文化禮儀,最後到愛國情懷,提高了學校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質量。
譚舟洲的甲胄課作為學校的一項課後特色供學生們選擇,為了讓同學們深刻理解甲胄,譚舟洲把自己復原的甲胄帶到課堂裏,還會讓學生們穿在身上,沉浸式體驗。
湖南邵陽市第四中學學生唐子軒:感覺我們已經進入了明朝歷史一樣。
學生們對甲胄的理解越來越深,課程開設的第二個學期,報名人數就從19人增加到了上百人。現在,譚舟洲的甲胄課已經成為學校一項固定的傳統文化課程,每週都有。在近5年的時間裏,邵陽四中先後有上千名學生學習了譚舟洲的甲胄課程。
譚舟洲:小孩子很需要學習這些東西,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
袁夢輝:從學生的反響來看,甲胄文化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所以學校還是很支持他的。
隨著甲胄文化在邵陽市第四中學逐漸蔓延,學校也開始開設漢服、射箭等更多的古代文化課程。如今,傳統文化已成為邵陽四中一張閃亮的名片。每年秋季,學校還專門舉辦“傳統文化展演”,讓師生們一起穿上甲胄、漢服等不同朝代的服飾,將古代一個個歷史典故演變成舞臺劇。
邵陽市第四中學學生康心悅:非常的激動和難以置信,因為平常都是在博物館裏見,也沒有伸手碰觸到過。
邵陽市第四中學學生薛天明:把自己代入這個歷史角色當中,去更好地了解歷史,也感覺到中國的文化特別的博大精深。
邵陽市第四中學學生姚禎渤:穿上這個甲胄我覺得很熱很重,也體會到古代士兵穿上這種甲胄征戰辛苦。
鍛造百餘副甲胄 開設“甲胄展示館”
甲胄在邵陽當地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譚舟洲也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並成立了邵陽市寶慶衛傳統武備研究會。研究會擁有弓箭、盾牌、鎧甲等武器和裝備的復原陳列和製作工坊,目前,已有70多名會員。
邵陽市文化部門對譚舟洲的研究協會也十分重視,特意在邵陽市區一處公園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工作室,供譚舟洲和夥伴們一起深入研究甲胄文化。
譚舟洲:這一塊區域是中國唐代風格的一個甲胄,這一套甲胄是唐代的《長樂公主墓》壁畫為原型,使用1600余片中國的傳統裝甲片編織而成。這邊是兩宋時期和元代風格的甲胄,這一套就是傳説宋代的步人甲。這個版塊這個區域是中國明代的甲胄,我們看下這最簡單的這兩套,我們把它翻開,它叫做布面甲,甲片在內,布面在外,也稱為暗甲。
如今,譚舟洲已經完成了上百件甲胄,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代。他將這些甲胄進行了分類,並在工作室單獨劃出一個區域,打造了一個微型的“甲胄展示館”,供市民們免費參觀。
譚舟洲:根據生産力的不同,甲胄都會有所不同。在唐宋時期,大部分時期都是冷兵器交戰,所以他們更加注重覆甲率,身體覆蓋得越多越好。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火器的發展,開始注重火器的防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後期主流的戰甲,布面在外,甲片在內,外層由數層棉布或其他的纖維材料把它揉制定制而成,然後再在內鑲制甲片,這樣又起到保暖作用,然後也起到了防禦早期火器的作用。
譚舟洲復原的每一副甲胄都來源於各類經典名畫。最近,譚舟洲正在根據《出警入蹕圖》復原一件明朝時期的甲胄。
譚舟洲:這是明軍的步兵戰士,對巾,圓領,頭戴勇字盔,拿的是鏜鈀,我們現在就是依據古畫,先大概地把它的形狀給畫出來,然後再進行量體、打板。
一套甲胄的製作有設計、打版、開模、繪製、剪裁、組裝、縫合等步驟,一件完整的甲胄由頭盔、面甲、前後身甲、肩甲、捍腰、裙甲等十多樣部件組成,根據款式和工藝的不同,甲胄的製作也完全不同。譚舟洲將畫中的甲胄進行初步設計後,再手工對每一片甲片進行製作。走進譚舟洲的甲片加工小屋,裏面堆滿了切割機、小型衝壓機、車床、熱處理設備等器材,猶如一個小型的生産車間。其中有很多的甲片還需要角磨機一點點進行手工打磨。
譚舟洲:這個是一片剛鍛造好的防臂甲的粗坯,然後把其他的鍛造好之後拿去統一的熱處理,然後打磨,清洗,然後進行組裝。
一套甲胄的製作週期快則一至兩個月,慢則半年至一年。在製作甲胄的過程中,譚舟洲借助史料、書籍、畫卷,還有很少的石像遺存,去理解甲胄的變遷和中國各個朝代武備特點,利用自己的美術功底進行畫圖設計,設計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甲胄。然而,復原更考驗的是動手能力,為此,他還特意去學了裁剪布藝和縫製皮革等多種技藝。
譚舟洲:做盔甲它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呢?我覺得就是堅持,保持一種敬畏之心,不斷地進行學習。我們現在是使用現代工藝,但是在以前,每一片甲胄都是需要鐵匠一錘一錘把它敲出來,每一片都需要一顆一顆的鉚釘固定在上面。
今年,譚舟洲和團隊成員將傳統武備復原技藝申報了邵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為了推廣武備文化,譚舟洲還開始穿戴自己製作的甲胄,亮相在大眾視野中,並在開設個人賬號,拍攝分享一些甲胄視頻。如今,一些影視劇和地方的文旅活動也主動邀請譚舟洲和團隊工作人員進行表演,將甲胄文化與地方文旅相結合。
譚舟洲:武備文化其實就是武器裝備、武裝力量,我們所研究的是中國傳統武備,也就是歷史上中國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裝備大約是什麼樣子。然後我們透過古代的這些再形成文化符號,再來影響今天的人們。
譚舟洲希望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未來能夠辦一場展現中華五千年武士形象發展變遷的文化展演,讓更多人深入了解和認識以甲胄為典型代表的中國武備文化。
譚舟洲:如果我們能把五千年文明的鐵馬金戈、錦衣華服全部都進行一個展示,進行一個復原的話,那會有多壯觀。
主播點評:把歷史穿在身上 讓傳統重煥光芒
甲胄文化屬於武備文化,也屬於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譚舟洲這個酷愛變裝的“將軍老師”,讓人想起古裝影視劇的道具師,區別在於,他既不是專職的研究者,做出來的甲胄也不用於商業用途,如此心心唸唸,完全靠用愛發電。穿上他復原的甲胄,立馬原地穿越,投身行伍,置身戰場,感受呼嘯而來的風沙。老師們要是都能像“譚將軍”這樣“愛玩”、“會玩”,同學們就有更多機會領略到實物教學的魅力。
湖南邵陽,舊稱寶慶,歷史上本來就是崇文尚武之地。明代洪武五年開始在寶慶駐軍,置“寶慶衛”于寶慶府,這就是譚舟洲所在傳統武備研究會名字的由來。甲胄玩家們復原歷史,也復興著家鄉的精神,甲胄無言,卻能直觀地展現出“保家衛國”的分量,更深刻地揭示著“止戈為武”的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説,每一次創新,都包含著對傳統的致敬與回歸;每一個讓優秀傳統重回大眾視野、煥發時代光芒的人,都是文化傳承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