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創新“版圖”上新——解讀《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2024》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 2024年08月28日 16:50
中國自然資源報 | 2024年08月28日 16: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的根基在於科技創新,激活“創新型”海洋優勢的核心動力、提升其發展活力需要厘清海洋領域的創新環境與資源,提高其知識創造能力和創新績效水平。日前發佈的《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圍繞進一步優化海洋科技創新生態、評估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和國家海洋創新格局,以“國家海洋創新指數”為著力點,全面開展國家與區域海洋創新評估,為及時掌握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發展的趨勢提供科學依據。

 定量測算海洋創新指數

《報告》以翔實的海洋創新數據為基礎,構建了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定量評估了國家、區域和城市的海洋創新能力。該指數主要是由海洋創新資源、海洋知識創造、海洋創新績效、海洋創新環境四個分指數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旨在通過指標評價和數據分析來客觀評估我國國家海洋創新能力和區域海洋創新能力,切實反映我國海洋創新的質量和效率。

 國家海洋創新指數不僅為海洋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也為海洋管理和決策部門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同時為公眾了解我國海洋創新發展情況打開了一扇窗口。

《報告》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聯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和嶗山實驗室共同完成。自2006年起,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就開始了海洋創新指標的測算工作,並在2013年正式啟動國家海洋創新指數的研究,至今已經發佈了14本中英文版報告。

《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2024》是該系列報告的第15本,定量測算了2004年~2022年間的海洋創新指數。結果顯示,我國海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海洋創新環境得到改善,創新成果豐碩。

 我國海洋創新環境持續優化

《報告》顯示,我國沿海地區在海洋生産總值和研發經費方面均有明顯提升,為創新活動提供了堅實保障。特別是政府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政策傾斜和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了海洋創新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海洋科技創新的政策文件,為海洋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創新資源方面,我國海洋研究與發展經費和人力投入強度均有顯著提高。2023年~ 2024年,海洋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持續上升,達到歷史新高,反映出國家對海洋科技創新的重視,也顯示出社會各界對海洋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和支持。科技活動人員佔比和博士畢業人員佔比的增加,進一步強化了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實力。尤其是海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不斷壯大,科研人員的學歷和專業素質顯著提高,為海洋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2023年~2024年,我國海洋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分別增長了15%和10%,科技論文的發表數量也持續增加。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在海洋知識創造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特別是在海洋生物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和海洋環境保護技術等領域,受益於我國創新環境持續優化,我國相關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顯著提升。

 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創歷史新高

《報告》顯示,2023年~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達到歷史新高,海洋科技創新對海洋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特別是在海洋新興産業和海洋高技術産業領域,科技創新帶動了産業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此同時,我國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的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報告》根據我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海洋創新指數得分將其劃分為4個梯次。第一梯次為廣東、山東、上海、海南和江蘇;第二梯次為福建和浙江;第三梯次為廣西、遼寧;第四梯次為天津和河北。從3個海洋經濟圈區域海洋創新能力來看,我國海洋經濟圈仍然呈現東部、南部較強而北部較弱的特點,東部海洋經濟圈的區域海洋創新指數得分最高。

 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是新質生産力在海洋經濟領域的表現形式。《報告》的發佈不僅展示了我國在海洋創新方面的強勁實力,也為未來的海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未來,隨著我國對海洋創新投入和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加,我國海洋新質生産力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不斷推動海洋領域由資源要素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海洋科技創新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作者 劉大海 係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中心主任)

編輯:陳瑞姬 責任編輯:丁鵬飛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海洋創新“版圖”上新——解讀《國家海洋創新指數報告2023-2024》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