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廈落地實施

該計劃推動廈門成為全球海洋科學研究和氣候行動的重要樞紐

來源:廈門日報 | 2024年02月23日 16:46
廈門日報 | 2024年02月23日 16:46
原標題:
正在加載

  [ONCE計劃]

  2019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領銜,聯合多個國家的數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發起了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簡稱ONCE計劃)的倡議。它源起于焦念志院士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原創理論框架,通過國際合作協同攻關、多學科交叉融合,探究海洋負排放過程機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智慧方案。

  繼2022年4月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簡稱ONCE計劃)總部在廈門啟用後,廈門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作為ONCE計劃的國內執行機構,不久前也正式揭牌。ONCE計劃在廈落地實施,不僅助力廈門建立海洋負排放示範區,在國際碳中和技術發展中發揮關鍵的引領作用,更有望推動廈門成為一個集聚高端人才和先進科研力量的國際海洋科學中心。

  在廈門市杏林污水處理廠,ONCE計劃實驗人員從污水尾水池中一點點盛起經過處理的污水倒入採集桶,這些水樣將被送至化驗室做生物化學物理指標檢測。“研究表明,增加海洋鹼度能夠有效增加海洋碳匯,即從大氣中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達到增加海洋負排放的目的。”廈門海洋負排放研究中心主任駱庭偉説。

  ONCE計劃實驗人員反復比對採集與分析數據,並記在本子上。“我們正努力結合污水處理工藝,建立起一套污水尾水鹼化排海增匯的負排放技術,來增加碳匯。”ONCE計劃選定廈門市的污水處理廠作為海洋負排放研究的污水尾水鹼化增匯試驗區,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採樣檢測,以驗證鹼化增匯方法的可行性和核算標準。污水尾水鹼化排海增匯方案是由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根據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則提出的海洋負排放技術。

  ONCE計劃科普宣傳負責人胡晨介紹,“微型生物碳泵”的概念猶如海洋中的一個隱形的“碳轉化工廠”,微型生物像是一群辛勤的工人,它們能夠把活性溶解有機碳轉化為惰性溶解有機碳,從而將碳長期地保存在海洋裏。這一理論為解開海洋溶解有機碳庫之謎提供了“鑰匙”。

  “ONCE計劃將打造前所未有的地球生態工程模板,推動海洋碳匯國際核算標準體系的發展,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以及碳中和願景貢獻廈門力量。”駱庭偉介紹,與此同時,還將打造一個海洋負排放全球科創生態,吸引海洋科學高端人才和先進科研集聚,推動廈門成為全球海洋科學研究和氣候行動的重要樞紐。

  與廈門研究中心一同揭牌的,還有海洋負排放歐洲分中心、海洋負排放汎美分中心、海洋負排放亞洲分中心三個推進機構。2022年10月,科技部宣佈同意並支持由科學界先行發起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目前,該計劃已被列為“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國際大科學計劃,得到國內外科技界的積極響應,國際合作夥伴包括美、歐、亞、非等全球代表性地區的33個國家79所科研院所,形成了“總部+基地/全球分中心”的國際合作模式。(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編輯:李奕展 責任編輯:丁鵬飛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廈落地實施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