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領域創新路數打法,20項改革創新支撐“海洋青島”挺立潮頭

來源:青島日報 | 2023年11月24日 16:28
青島日報 | 2023年11月24日 16:2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在機制協同、産業升級、平臺建設、生態治理、國際交流等領域創新路數打法

20項改革創新支撐“海洋青島”挺立潮頭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3日訊 海洋是青島最鮮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優勢。奮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對於青島而言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

  11月23日,“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改革創新案例”新聞發佈會舉行,發佈20項海洋領域改革創新案例。圍繞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目標,青島把改革創新作為海洋領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實現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在機制協同、産業升級、平臺建設、生態治理、國際交流等領域創新路數打法,取得系列成效,有力支撐“海洋青島”挺立潮頭。

  構建大海洋工作格局

  海洋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頂層設計、系統推進。提高海洋工作的引領性、系統性、創新性,聚力推動海洋事業更快起勢,青島在海洋領域頂層設計方面通過構建大海洋工作格局、構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指標體系加快改革創新。

  建立完善青島市委海洋委“十項機制”,加快構建大海洋工作格局。今年,青島市委海洋辦貫徹落實市委提出的“像抓城市建設、抓實體經濟一樣,形成海洋經濟一整套打法機制”要求,創新統籌全市海洋工作的體制機制和思路打法,建立了對標對表、事爭一流、重點攻堅、一線調度、過程管理、擂臺比武、亮績賽績、督考協同、獎優罰劣、賽場選馬“十項機制”,推動形成全市海洋工作一盤棋格局,大海洋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例如,建立“對標對表”、“事爭一流”兩項機制,加快編制青島市2035年海洋發展遠景規劃,前瞻性謀劃推進一批海洋領域對上爭取的重大平臺、重大政策,穩步提升現代海洋城市能級和位次,向著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加速邁進;建立“亮績賽績”機制,通過舉辦全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區(市)擂臺賽等活動,營造形成比學趕超、唯旗是奪的工作氛圍,推動海洋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構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指標體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海洋發展新路徑。按照中央賦予青島“強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帶動形成一批現代海洋城市”的重任,為更好探索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路徑,今年青島瞄準“現代海洋城市”這一國內研究空白,聯合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在全國率先構建了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指標體系,用於更好監測、評估和指引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為國內現代海洋城市理論研究和創新實踐提供了青島探索。

  加快海洋産業“引領力”

  海洋産業發展情況,反映著一座城市海洋發展水平。青島海洋産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産業在青島均有佈局。為加快海洋産業“引領力”,青島圍繞海洋漁業等七個海洋産業,通過打造中國水産種業北方繁育基地、打造深遠海工船養殖“中國名片”等手段不斷創新改革。

  海洋漁業是青島的特色傳統産業。在海洋育種方面,青島加快推動建設藍色種業研究院等高能級平臺,努力將青島建設成為中國水産種業北方繁育基地;在深遠海養殖方面,繼建成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後,今年兩艘15萬噸級的養殖工船已經開始建造,青島正在逐步建造多船型綜合船隊,將養殖工船産業打造成深遠海養殖“國家名片”。

  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是青島的優勢産業。今年,由青島自主研發的海洋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正式啟動臨床試驗,再次彰顯了青島海洋藥物研究的引領地位。當前,青島正加快探索建立“研發平臺全球化、研發投入多元化、研發産品市場化”運營模式,合力鑄就藍色藥庫共同夢想。

  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是青島的又一優勢産業。目前,青島海水淡化規模達到34.1萬噸/日,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今年,全球首個海水提鋰項目落地青島,青島正不斷延伸海水淡化産業鏈條,提高海水淡化産業聚集度。

  一系列佈局正在鋪展開來。錨定航運服務産業“港強航弱”短板,青島瞄準航運金融、船舶管理、航運經紀等領域精準招商;搶佔未來發展機遇,青島將海洋物聯網産業作為重點發展的七大未來産業之一;聚力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青島著力打造集物流、商品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信息流於一體的綜合樞紐港。

  海洋人才和海洋企業“倍增”

  人才是第一資源,企業是創新主體。圍繞海洋人才和海洋企業“倍增”,青島通過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青島模式”,實施“海創計劃”、“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等4項改革創新舉措,加快發力。

  制定青島市人才集聚行動計劃,依託重大涉海項目、重大科技平臺、創新性機制舉措等吸引集聚海洋人才,構建起“以産聚才、以才興産、産才融合”的海洋人才工作新格局。經測算,2022年全市海洋經濟活動從業人員約103萬人,其中海洋人才37.63萬人。目前,青島共有23位海洋領域兩院院士,約佔全國涉海院士總數的30%。

  深入實施“海創計劃”,聯動推進“沃土計劃”、“碩果計劃”,引導項目、資金、政策等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加速匯聚,全市涉海高企增至502家,同比增長26.8%,其中營收過億元的達到123家。

  實施海洋企業倍增計劃,制定《關於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的18條政策措施》,集成涉海政策靶向發力,推動形成梯次躍動、良性互動、全産業鏈拉動的海洋産業發展生態。

  此外,青島還以項目化推動海洋企業、海洋産業發展。創新“全過程一體化”項目統籌機制,專題謀劃海洋大項目發展路徑,聚焦“六條賽道”開展圖譜化招商,建立完善月調度、季講評、半年觀摩、年度賽績項目推進機制,澎湃藍色引擎新動能。

  發力海洋生態治理和國際交流合作

  海洋生態構築起一座城市的底色,國際交流丈量出一座城市的高度。青島通過開展“藍碳”創新實踐、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行動等7項改革創新,發力海洋生態治理和國際交流合作,已取得諸多成果。

  圍繞海洋生態,青島在基礎科研、藍碳交易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推動成立自然碳匯研究院(青島),靈山島獲評全國首個“負碳海島”;面對黃海滸苔綠潮災害,青島創新精細監測、精準指揮、精確打撈、區域協同等綜合防控措施,最大程度控制滸苔暴發規模。今年上岸滸苔量較2021年減少約70.8萬噸、較2022年減少約7.6萬噸。

  圍繞海洋治理,青島統籌海洋、海警、海事以及海岸警察四方力量,構建了緊密型、常態化的“四海一家”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推出擴大減船範圍、加大政策支持等系列改革舉措,今年全市累計投入4000余萬元,組織報廢拆解老舊漁船700余艘,推動近海漁船減船轉産。

  圍繞國際交流合作,青島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行動,全國唯一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平臺落地,亞洲唯一的“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啟用,青島參與全球海洋治理能力與水平進一步提升,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提供有力支撐。

  對標國際,為我所用。青島充分利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改革試驗田,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累計形成285項創新成果,口岸、海事、海洋、航運等涉海領域制度創新成果佔全部創新成果的63%。其中,創新構建“藍色自貿”海洋經濟統計調查體系,為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注入“藍色自貿”新活力。

  志存高遠,實幹為要。依託諸多國內外海洋資源,青島藍谷正圍繞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加速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力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集聚海洋高層次人才,初步構建起現代海洋産業“三鏈”耦合發展的良好格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改革創新案例鏈結:

海洋領域頂層設計方面,共2項:

第一項:建立完善青島市委海洋委“十項機制”,加快構建大海洋工作格局。

第二項:構建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指標體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海洋發展新路徑。

三次産業創新引領方面,共7項:

第三項:築牢“平臺+技術+人才+企業”四梁八柱,打造中國水産種業北方繁育基地。

第四項:佈局千萬噸級養殖工船産業,打造深遠海養殖“中國名片”。

第五項:科技創新與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合力鑄就“藍色藥庫共同夢想”。

第六項:創新海水淡化産業推動模式,向海要水貢獻“青島經驗”。

第七項:以“三聚”促“三成”,構建航運服務産業發展新模式。

第八項:搶佔未來發展機遇,下好海洋物聯網産業佈局“先手棋”。

第九項:推進三強聯動,加快三大轉型,積極打造世界一流港口。

科技創新與人才集聚方面,共2項:

第十項:“産業+平臺+人才”一體化推進,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青島模式”。

第十一項:深入實施“海創計劃”,培育壯大海洋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企業培育與項目管理方面,共2項:

第十二項:實施“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18條政策,打造海洋企業梯度培育模式。

第十三項:創新“全過程一體化”項目統籌機制,澎湃“藍色引擎”新動能。

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方面,共4項:

第十四項:聚焦“藍碳”創新實踐,推動藍色經濟新發展。

第十五項:多措並舉協同聯動,滸苔綠潮災害處置取得顯著成效。

第十六項:“四海一家”聯防聯控,夯實海洋資源保護利用"警戒線"。

第十七項:念好全力突破“四字訣”,推動近海漁船減船轉産向縱深發展。

國際交流與地方實踐方面,共3項:

第十八項: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行動,打造全球海洋治理“青島樣板”。

第十九項:探尋“藍色自貿”統計調查新路徑,助力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

第二十項:青島藍谷發揮涉海資源集聚優勢,加快現代海洋産業“三鏈”耦合發展。

編輯:陳瑞姬 責任編輯:丁鵬飛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多領域創新路數打法,20項改革創新支撐“海洋青島”挺立潮頭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