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海洋系統建模與社會海洋學跨學科研究方法創新研討會召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2024年07月03日 18: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 2024年07月03日 18:0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傑 通訊員 王文慧)為落實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21-2030年)倡議,促進人類與海洋關係的轉變,並推動海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理論創新和實踐發展,探討社會海洋系統的建模方法和社會海洋學的跨學科研究路徑,6月28-30日,由澳門科技大學海洋保護與綜合治理交叉學科研究團隊主辦的“海洋系統建模與社會海洋學跨學科方法創新研討會”在江西省南昌市順利召開。論壇由澳門科技大學澳門海洋發展研究中心陳明寶研究員和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吳加學共同主持。

  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成昆教授指出,在聯合國“海洋十年”框架下,研究海洋系統與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與耦合關係,創新學科範式,得到了學術界廣泛的關注。澳門科技大學海洋保護與綜合治理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始終圍繞社會海洋系統的關鍵問題開展跨學科前沿研究,本次研討會的召開將為推動社會海洋學範式發展與研究方法創新提供新的契機。

  社會海洋系統(如海洋保護區、海洋空間規劃、海洋生態系統服務等)中的社會系統與海洋系統及其耦合系統具有複雜的聯絡,這需要深刻理解人類社會與海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海岸帶的發展變化為例,吳加學表示,海岸帶的發展變化不僅受海洋、陸地、大氣等自然環境的綜合影響,而且受到人類活動的直接影響,對海岸帶生態系統健康及其可持續發展構成日趨嚴重的脅迫。因此,必須開展海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促進對社會海洋系統互動反饋機制的理解,構建從微觀動力過程到宏觀涌現特徵的綜合模型,為海岸生態修復、海岸帶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決策與管理等提供參考。

  陳明寶認為,在社會海洋系統建模過程中,有必要將複雜科學與計算社會科學結合,融入海洋生態學、地理學、保護科學以及環境行為學、環境社會科學、公共管理學等多科學的知識,構建基於人類行為與海洋生態環境過程的相互作用與互饋影響的社會海洋學新研究範式。

  圍繞社會海洋系統建模與社會海洋學跨學科研究方法領域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與會代表分別就海洋帶可持續開發利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社會生態匹配、藍碳與海洋空間規劃、貝藻養殖碳匯能力與價值評估、海洋城市社會-生態基礎設施空間分異、環渤海地區可持續發展評價、藍色公平下的社會-生態匹配、海岸帶城市社會-生態系統韌性等內容進行了學術彙報與交流討論。

  來自澳門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等10多家單位的30余位學術界代表參與論壇。本次論壇為從事社會海洋系統建模與社會海洋學跨學科研究的專家學者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有助於社會海洋學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的學術交流、思想碰撞,提出新思想、新見解,增進新認識,促進社會海洋學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並推動海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跨學科領域的高級人才培養。

與會學者合影 主辦方供/圖

編輯:李健 責任編輯:丁鵬飛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精彩推薦
正在閱讀:社會海洋系統建模與社會海洋學跨學科研究方法創新研討會召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