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4日,2023漁業周·漁博會即將在福建福州舉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重點海洋高校科研成果推介大會,也將同步開啟。屆時,來自十所全國重點海洋高校的百餘件高校科研創新成果將在活動中集中展示。此次成果推介大會將通過新技術、新成果、新産品、新應用,彰顯海洋引領發展的文明之光、未來之光和智慧之光,為海洋強國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眺望未來發展趨勢,百項成果覆蓋前沿科技領域
本次全國重點海洋高校科研成果推介大會匯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國之重器,和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涵蓋了海洋國防、海洋材料應用、電磁探測、高端智慧裝備製造、海洋資源開發與養殖、生物醫療、微生物生態等前沿科技領域。如大連海事大學的“高品質航海模擬器系列産品”,大連海洋大學的“海膽健康高效培育技術”,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可控源電磁探測系統”,上海海洋大學的“多能互補海洋可再生能源發電理論和關鍵技術”,浙江海洋大學的“東海漁業資源重建智慧裝備及關鍵技術研究-大黃魚資源重建”,集美大學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廣東海洋大學的“海鑽石-海洋珍珠膠原套裝化粧品”等等。高校科研成果互動展區設置了電子展示、實物體驗等區域,讓參觀者能夠近距離感受海洋科技創新的魅力。
聚焦國際科學前沿,在多個領域形成支撐國家和地方發展的引領性技術,也是本次成果推介大會的重要看點。如江蘇海洋大學已進入實驗室研發階段的“海洋來源的抗阿爾茨海默病2-苯基噻唑衍生物”,就是以海洋來源的2-苯基噻唑為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了結構新穎的多靶向的抗阿爾茨海默病化合物。上海海事大學的提出一種新型基臺振蕩浮子式波浪發電系統,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區域創新聯合基金重點項目支持,在波電轉換過程中,能量控制更柔性、更高效,有望大幅降低現有振蕩浮子式波浪發電成本,預計可達50%以上。廈門大學的海洋初級生産力結構及微型生物生態學研究,則獲取了我國東海、南海等代表性海區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形成了關於海洋初級生産力形成機制、微型生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地位和作用的系統成果。這些新成果、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都在新時代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的征程上,展現出高校的擔當和作為。
以平臺之力賦能成果轉化,助力海洋高校産學研有效對接
依託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強勢資源,央視網在充分發揮獨家全終端融合傳播能量的同時,還將在展區進行現場採訪報道,邀請主持人在互動展區對海洋高校科研成果進行實時互動和探訪。
屆時,優質內容將以文章、圖片或視頻的報道形式在央視網展出,實現展會與大會、線下與線上的互聯互通,打造集“會+展+休憩”于一體的全新體驗,全方位打造高校海洋科技創新發展影響力、領導力、公信力,凝聚積極向上的青春正能量,弘揚創新與創造的時代主旋律。央視網也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通過海洋頻道這一總臺首個海洋領域垂直信息窗口,不斷整合行業高端資源,搭建可供交流分享、拓展投資夥伴的廣闊平臺,在普及海洋意識的基礎上,真正助力海洋高校完成産學研用的有效對接。
6月2日下午,在全國重點海洋高校科研成果推介大會上,還將舉行高校科研成果宣講活動,參與其中的全國知名海洋高校科研成果代表,將圍繞“高校科研成果”進行宣講和交流,以此促進全國海洋漁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