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是第四十五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閉館近八個月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國際藝術中心”于5月18日恢復開館,並推出“般般之獸耀華彩——2021國際青年藝術家大熊貓作品展”。本次展出的作品來自中國、瑞士的三位青年藝術家,包含油畫、版畫以及比較罕見的“白質黑章”的煙火畫三種藝術類型。展覽將持續三個月。
展覽主題“般般之獸耀華彩”取自“賦聖”司馬相如的《封禪書》。他在文中描繪“仁獸騶虞”時寫道:“般般之獸,樂其君囿;白質黑章,其儀可嘉;旼旼睦睦,君子之能。蓋聞其聲,今觀其來。厥途靡蹤,天瑞之徵”。“騶虞”是大熊貓古稱之一,常被視為“瑞獸”、“奇獸”、“仁獸”、“義獸”,寄託了友愛和平的美好願望。如今,作為“國寶”的大熊貓仍然擔當著“和平使者”,以其獨特的魅力,搭起了中國與世界友好交往的橋梁。
本次展覽旨在展示大熊貓文化所具備的跨文化和跨地域溝通的超越性,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藝術家對大熊貓多元化、年輕化、潮流化的藝術表達,讓中外青年在持續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實現情感共鳴。
展覽根據中國、瑞士的三位青年藝術家的不同作品規劃了“祥瑞廳”、“華彩廳”和“黑白打卡廳”三個展廳與多媒體展區“典籍裏的大熊貓”。
祥瑞廳——從色彩出發,感受瑞士藝術家心中的熊貓美學
祥瑞廳展示的作品一共有5件,作者來自瑞士,名叫安東尼奧·威利(Antonio Wehrli)。安東尼奧崇尚“結構主義”,他的作品油畫感較為厚重,把油彩堆積得如此之厚,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比如,大熊貓的頭部輪廓完成以後,需要等待幹透以後再繼續下一層眼睛的創作,這樣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在他看來,只有這樣耗費時間、耗費油彩造就出來的厚度才會給人一種激動和激情的震撼感。
華彩廳——以童趣的視角看待大熊貓
華彩廳展出的19件作品來自許燎源博物館常駐藝術家、設計師木頭創作的“乎乎”系列作品。這一系列作品畫的是熊貓的童年,表達的是“萌態”。木頭認為萌態是自然界萬物最初的狀態,是純真無邪的表現,可以治愈全世界。木頭用消除技法的繪畫方式減弱立體感、繪畫感,使畫面顯得簡單輕鬆,試著表達大熊貓每個可愛的瞬間。
黑白打卡廳——罕見的煙火繪畫
該廳展出的畫作是呂亞東創作的煙火畫《望鄉》系列作品,一共4幅。煙火畫是一種特殊的繪畫藝術,利用煙火,在特製的繪圖層熏燒出一層,並依照燒出來的煙灰形狀,再用特製的繪圖工具勾勒出人像、靜物、生物等等的畫作。由於繪圖層上留下的煙灰極其纖弱,任何接觸都能很容易地篡改它、留下痕跡,因此需要創作者對畫作紋理和細節精準把握。此外,契合展廳內的煙火畫藝術作品,主辦方設置了一件展覽主題裝置藝術,它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於司馬相如的《封禪書》。
多媒體展區——典籍裏的大熊貓
大熊貓真的追隨蚩尤上過戰場嗎?其實,無論是《詩經》《爾雅》還是《山海經》,都沒有記載過蚩尤騎著大熊貓打仗的事情。我們的祖先到底是如何看待大熊貓的呢?在中國古代典籍中,保存著不少關於大熊貓的記載,它們在不同時期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此次展覽的過道設置了多媒體展區,主辦方摘錄了眾多典籍中關於大熊貓的記錄,比如在西晉時期的戰場上,只要有一方軍隊打出熊貓圖樣的旗幟,即意為休戰;在白居易的《貘屏讚》裏,熊貓又是一種可以辟瘟驅邪的神獸.....在典籍中大熊貓還有哪些身份、哪些故事呢?來藝術中心探尋典籍裏大熊貓的神秘足跡吧。
郎朗、李子柒、殷九龍傾情打call
“般般之獸耀華彩”藝術展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工商銀行草市支行聯合主辦,香港維岸畫廊協辦,策展工作由熊貓國際藝術中心執行。展覽在籌備階段,得到了國際鋼琴大師郎朗、知名博主“熊貓姐姐”李子柒、著名設計師殷九龍、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青年藝術家龔冰清、四川博物院文物修復師曹元元和國潮達人小夢的大力支持,他們各自拍攝短視頻,為此次展覽打call。
蘋果IOS
安卓
我有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