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巴以和平難以迅速達成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2日 13:28)
專題:阿拉法特病逝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1日電 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臨終前數小時,美國總統布什突然發話:在阿拉法特瀕臨死亡的情況下,巴方推舉新的領導人將給巴以實現和平帶來機會。聯想起布什在贏得大選後承諾幫助巴勒斯坦建國、促進巴以和談的講話,這位獲得連任的美國總統似乎要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方面有一番新的作為。
然而布什的講話餘音未落,白宮和國務院的高官們又立刻向新聞媒體透露:不要指望美國在中東政策上有“任何快速或激動人心的變化”。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直截了當地説:“無論你想怎樣具有創造性和怎樣勇敢無畏,只要以色列城市的公共汽車仍然發生自殺式炸彈爆炸,本來能做的事也會受到限制。”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1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對於未來的巴勒斯坦領導者來説,反對“恐怖主義”十分重要。他們必須表明這樣一種態度,即“不以任何形式給予恐怖活動任何支持”。
透過布什等人的講話,不難發現,他們在大談中東和平重要性,宣稱要為巴以“兩個國家”和平共處“做些事情”的時候,已悄然將中東和平進程受挫的責任推給了巴方。
從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會召開至今,美國一直扮演著巴以爭端調解人的角色。令人遺憾的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斡旋行動在促成巴勒斯坦人部分自治後,並沒能順勢將巴以兩國人民從流血衝突中解救出來。相反,在過去幾年裏彼此間的流血衝突反而愈演愈烈。不少中東問題分析家早就指出,這是美國“調解”偏袒以色列的惡果。
2002年6月24日,布什在公開講話中以阿拉法特打擊“恐怖分子”不力為由,要求巴方更換領導人,從而使以色列沙龍政府有恃無恐,在對巴反抗力量大打出手的同時,還以沒有“合適的談判對手”為由,推出旨在強化以色列佔領的“單邊行動”計劃。這使由美國倡導,同時得到聯合國、歐盟和俄羅斯共同認可,強調通過談判解決巴以爭端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名存實亡。
儘管布什政府一再表示要繼續沿著中東和平“路線圖”走下去,但它同時又對以色列的“單邊行動”大加讚賞,稱其為落實“路線圖”計劃的開始。日前,布什向國際社會宣稱他願意親自參與重啟巴以談判,但怎樣付諸行動卻沒有下文。
目前的跡象表明,美國的決策者們在全面恢復巴以和談方面觀望大於行動。在他們看來,巴新領導人存在相當大的變數。他們懷疑阿拉法特的接班人是否會得到巴民眾、以色列以及國際社會的承認。他們更懷疑在創建巴勒斯坦國的過程中,巴方是否能夠承擔起保證巴以雙方安全的責任。
按照美國政府的邏輯,在以色列遙遙無期的軍事佔領和“單邊行動”面前,巴民眾和領導人只能俯首帖耳,否則便有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或“支持恐怖主義”的帽子。這當然是美國和以色列的一廂情願。中東和平進程從起步到現在曆盡坎坷。可以想像,接下來的道路依然會是荊棘叢生。既然布什希望在未來4年裏在中東成就一番大事業,人們不妨拭目以待。(記者 趙毅)
責編: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