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南方週末:不要拔高法定傳統節日的作用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8日 07:50)

  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先生近日在“首屆中國社會發展政策高層論壇”上建議,“增加清明、端午、中秋節為法定節日”,以便“充分發揮傳統節日在今天的作用”,使之“服務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見2月28日《現代快報》)。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眾所週知,中國人的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種類繁多,總體上並不缺節。但真正缺少的是先進合理的過節方式,因為,不管是什麼節,普遍是當作一個“吃喝節”來過。以此看來,只要過節的觀念不變,不管是增加多少節或是法定多少節,無非給同胞們再增加一些吃喝的藉口罷了。

  就拿目前尚未“法定”的三個傳統節日的通常過法來説,清明節本來是一個與農業播種有關的節日,現在通常的過法是給亡靈“燒紙錢”;端午節起源也很高雅,現在也不過是吃粽子;中秋節同樣從一個祖先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淪落”為吃月餅。很難想象這些節日“法定”後能有一個新的過法。

  紀寶成先生之所以建議要把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法定化,另一個原因是很多城市青年對自己的傳統節日缺少了解或興趣不大而“盲目引進”西方的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等。其實,這些説法也不能成為傳統節日法定化的理由。因為,年輕人之所以熱衷於洋節與有關部門過分強調外國語言學習不無關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把他國語言被強調到不切實際的程度,甚至超過本國語言,那麼,外國文化“乘虛而入”乃至“後來居上”也就在所難免了。

  其實,實現民族復興與傳統節日無關。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日本的節日並不都是日本人自己的,它的很多法定假日恰恰是中國的,如“春分”;或世界的,如“元旦”。還有,美國就更談不上“傳統”了,但人家在短短一二百年的時間內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它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積極汲取外來的先進文化,並使之“本地化”。

  人為地“拔高”傳統節日的作用不僅沒有必要,而且也力所難及。這幾年有一家企業為了打造自己的企業品牌,大張旗鼓要把傳統的“七月七”打造成“中國人的情人節”。每年又是廣告,又是晚會,又是詩賽,還要舉辦民俗文化論壇,可最終仍然是家節沒有野(洋)節香,年輕人仍然熱心在2月14日送玫瑰,不愛在“七月七”買紅豆。可見,不管是商家“打造”還是政府“法定”,對於改變過節的作用都不會太大。(陸高峰)

責編:揚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百名香港委員提案 增設民族節日為法定假日(2004/03/07/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