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五年安置16萬社會勞力及下崗人員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2日 10:05)
以結構調整擴大就業空間 淮北市五年安置16萬社會勞力及下崗人員
新華網消息:以煤興市的安徽省淮北市,在資源優勢逐步弱化的情況下,加快經濟結構戰略調整,大力發展紡織、制藥、建材、化工等非煤替代産業,拓寬了就業領域,增加了就業崗位。1998年以來,已有16.2萬社會勞力及下崗職工就業,緩解了就業壓力,保障了社會穩定及經濟穩步發展。
淮北市是我國五大煤炭基地之一。長期形成的以煤電為主的單一經濟結構,已制約了經濟的快速發展;長期的煤炭開採,老煤田資源逐年減少,烈山煤礦、相城煤礦等煤礦資源耗盡,已停産關井。淮北礦區已有5萬礦工及家屬,成為富餘人員。淮北市每年還有初高中、大中專畢業生,復退軍人,下崗、失業職工,農村轉移城市的剩餘勞力等近2萬人急待就業。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淮北市委、市政府從實際出發,確定了建設現代化工業、商貿、旅游城市的發展戰略,加速資源型城市的轉型。為此,該市大力發展新興産業、非煤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商業、旅游、服務業等替代産業。近年先後組建了18家規模較大的紡織、印染、釀酒、制藥、建材、化工等新的企業集團;並通過改革、改組、改造,盤活一大批傳統産業資産。1998年以來陸續有近5萬名下崗失業職工重新走上工作崗位。與此同時,淮北市加大政策引導、政策扶持力度,拓寬分流安置和再就業渠道。通過退二進三和退二進一,1998年以來,大約有2萬多礦工從原來煤炭行業轉移到非煤産業中來,基本實現了再就業。淮北煤電公司在精幹煤炭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嶺土、礦山機械加工、礦山制藥、服裝、服務等非煤産業。目前已形成16個系列、400多個品種的非煤産業大軍,3.2萬煤礦富餘人員找到了用武之地,非煤産業年銷售額已達18億元。中煤三建公司克服國家壓縮煤炭基建規模帶來的困難,數千名職工努力向農業、倉儲和物流配送等方面拓展,上半年非施工産值達1億多元,佔企業總産值的三分之一。
近年來,淮北市加大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力度,大規模改造交通網、通訊網、商業網、服務網,大大優化了投資環境,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淮北投資興業。目前,淮北市已初步形成煤電、紡織、制藥、化工等為支柱産業的現代化城市經濟框架,非煤替代産業規模已超過煤炭産業規模,旅游業、第三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業空間進一步擴大,就業矛盾逐步緩解,全市出現了改革促穩定,穩定促發展的良好政治局面。(張丹)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