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7日 11:07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
“我們一直都在努力糾正雷鳴的缺點,但為什麼學校就不能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雷鳴的哥哥雷佳無數次向學校發出這樣的疑問。
學生欺負定勢的從眾心理讓他們落井下石
一些心理學專家認為:目前,多數學校忙著抓成績促升學,而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教育普遍缺乏,越來越多的孩子缺乏同情他人、感知他人痛苦的能力。他們心理髮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很難得到糾正。
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育心理教研室對昆明56所中學、28所小學的部分中小學生為期一年的調查訪問顯示,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焦慮,有的學生一聽説考試就緊張;偏執,總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任;敵對,經常與人發生衝突,或者有打人衝動;人際關係敏感,總感到別人對自己不友善,不喜歡自己;抑鬱,精神苦悶、情緒低落,悶悶不樂。對學業、前途、未來沒有希望;焦慮,心裏煩躁,總覺得有什麼事,又説不出來;自我強迫,明知沒必要做的事還是要做;適應不良,對學校生活不適應,不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或者不喜歡學校的各項活動;心理不平衡,當別人比自己強或者獲得了高於自己的榮譽時,就感到不平衡。
雲南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諮詢專家趙建新認為,中學生目前面臨的壓力,使他們會選擇不正確的發泄方式。加之缺乏心理疏導和情感教育,以及對暴力文化不加分析地盲目模倣等,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欺負定勢的從眾心理,落井下石,別人這樣我也這樣,多人欺負一個人,責任也可以均分。
學校心理教育對青少年情緒調控和自我認識訓練不夠
“不久前,我們曾作過一個雲南省城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的調查,從調查來看,多數老師都很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雲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諮詢中心主任趙白帆説,儘管如此,目前雲南很多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並不理想,已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學校只有1%,95.6%的學校沒有建立;學校經常開展心理教育的只有22.6%,偶爾開展的37.1%。在已開展的學校中,針對所有學生的佔87.8%,而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只佔9%;開展工作的途徑主要是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針對個體的方法較少;教育內容偏重於重視學習、青春期教育、人際交往等,而對學生較看重的情緒調控和青少年心理髮展息息相關的自我認識、創造性思維訓練等方面重視不夠。
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難主要在於缺乏心理教育專業的師資,95.8%的學校沒有專職的心理輔導老師,有58.7%的老師從未參加過心理健康師資培訓。
教師情緒行為自控力差也易令學生變得冷漠暴躁
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育心理教研室教授周萍指出,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需要關注,調查發現,有相當數量的中小學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和行為有兩個偏差:
一是不少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受學生的學習成績、品德表現、性別、家庭背景等條件的影響。那些被認為品德不良、學習成績差、家庭狀況不佳的學生,很少進入部分老師的視野,很難受到老師的重視,難以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喜歡和認可,這種現象易導致這些學生形成冷漠、冷酷、排斥、焦慮等不良心理品質;二是部分教師的情緒和行為自控力較差,教育方法單一、陳舊,對學生的關注多集中于消極關注,不顧及學生的自尊心,不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育的隨意性明顯。他們關注的方式往往是消極粗暴的指責、批評、奚落、輕視,帶給學生對自己的否定體驗,無法讓學生建立自信、樂觀的心態,甚至導致學生自暴自棄、尋釁鬧事,以激怒老師。
心理教育專家認為,目前,很多學生和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回避心態,缺乏科學的認識態度,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聯絡起來,有問題不看心理醫生,不解決;而家庭結構的變化、社會變革同許多傳統習慣的矛盾致使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産生比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迅速得多。 (記者 張文淩)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