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2日 10:42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在歷經一場場招聘失敗後,大學畢業生還要面對媒體的各種指責,他們不禁要問───
求職面試有的用人單位竟然問星座
如今,“你賣了嗎?”這句話成為我們這些正在求職的學生見面時的問候語。就像“面霸”指的不是方便麵,“群毆”意思不是打架一樣,這句話是問“你找到工作了嗎?”
是啊,為了找工作,我們早早地逛商場買正裝,泡在BBS上看“面經”(面試經驗),在求職網站註冊個人信息,接著投遞了一份又一份簡歷,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鄙視”(沒有通過用人單位的考試),逛了一個又一個“騾馬大會”(大型招聘會)……轉眼間到了冬天,身邊的牛人已經拿到數個OFFER(工作),有的還在等待,大多數則是顆粒無收。
“找工作”就像孫悟空頭戴的緊箍咒,學校、家長、媒體都在念叨,而承受者就是我們自己。那麼今年的就業形勢究竟是怎麼樣呢?我將以我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來作一個回答。
從自以為是到自我否定,就業期望值逐漸降低,大家感嘆:“如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的研究生,我的首選自然是媒體。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多讀書、多看報、多實習,可謂雄心勃勃。可是一看到招聘啟事,我就傻了眼。專業背景要求不是經濟就是英語,工作經驗一般是兩年以上,實習不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專業對口的,人家要男生,或者是北京生源。這些都是擺在臺面上 的,還有許多潛規則。比如,據説某某單位更傾向要本科生,理由是研究生容易眼高手低。天啊,學歷高竟也成了罪過。
雖然崗位少之又少,可是人才多得過剩。今年更是雪上加霜,除了大學擴招,碩士研究生學制開始縮短,三年制和兩年制的學生將一起畢業。因此,在“騾馬大會”上,我充分地理解了“人山人海”這個成語的含義。那個時候,無論是高大的男生還是矜持的女孩,都成了一個樣子,面色通紅、頭髮淩亂、緊皺眉頭,不顧一切地往前擠。
恐怖的事情還在後面。終於找到了一家符合要求的單位,幸運地接到一個筆試通知,你又要面臨和許多人PK的考核。身邊的人不是清華的就是北大的,不是學生會主席就是國家重點課題參與者,成績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無怪乎室友每次面試歸來都會長吁短嘆:“如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如果説起初我還自以為是,以為名校研究生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的話,那麼現在則陷入嚴重的自我否定。之前信誓旦旦地説“月薪低於5000元不幹”,現在變成了“現在是什麼年代了,還在做白日夢,給你錢就不錯了”。經歷了這種心理落差,大家的期望值在逐漸降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投遞簡歷。
面試時還要問你是什麼星座,人才市場供求雙方地位嚴重不平等
“病急亂投醫”的後果是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還徒增煩惱。我的一個女同學這幾天經常受到莫名其妙的短信騷擾,經人提醒才明白都是簡歷惹的禍。原來她剛剛在一次招聘會上投遞了簡歷,上面不僅詳細寫明了聯絡方式,還附有一張玉照。雖然今年有明文規定和現場巡視,不準用人單位隨意丟棄學生簡歷,可是我們在招聘會現場仍然看到把簡歷拿來墊盒飯、當草稿紙的現象。
遭受歧視的不僅是簡歷,還有應聘者本人。經常看到目中無人的HR(HUMAN RESOUSE指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會上教訓大家,而且條件十分苛刻,職位不能選,部門不能選,將來幹什麼都不一定,嚴重的信息不對等,真是讓你去非洲就去非洲,讓你去南極就去南極,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筆試通知。
終於等來了姍姍來遲的筆試通知,還要受到HR的百般刁難。筆試題要求你“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多得一塌糊塗,美其名曰“考驗學生的取捨能力”。面試時拿出橡皮泥和水彩筆,讓你做遊戲,據説是判斷動手能力。
這些都屬於正常的,還有許多不按規則出牌的。我去面試一家保險公司時竟然被問到星座。結束之後我決定冒著被拒的風險問了一句:“請問您了解我的星座是什麼意思?”那個面試官當時愣住了,支支吾吾地解釋説希望借此了解人的性格等等。另外一個同學在面試一家房地産公司時,因為透露自己喜歡歷史,結果就招來一連串始料不及的問題:“萬曆十五年是哪一年?”“李自成是什麼時候死的?”還有一個同學被問到女朋友的生源地,原因是“最好是北京的,我們可不解決家屬”。
如果説在面試中受盡折磨尚可忍受的話,那麼用人單位的欺騙就讓我們出離憤怒。一個同學早早地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口頭承諾,於是老老實實地去實習,可謂“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實習期滿,領導一臉歉意地説:“對不起,我們今年沒有指標。”
更有一家鼎鼎大名的手機製造商在校園裏面貼出了大幅海報招聘。當諸多學子冒著寒風趕到現場時,卻發現屬於社會招聘,而非校園招聘,那場聲勢浩大的宣傳不過是做秀。在“騾馬大會”上,一些知名企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然而私下一打聽才知道,招誰早就內定了,今天來不過走個過場。而另外一家通信公司則在簽署了三方協議之後,單方面毀約,導致這些同學錯過了許多機會。
面對這些騙局和陷阱,即使我們能夠識別,又能怎麼樣呢?更何況有些是知名企業,簽署的還是三方協議?除了發發牢騷,我們就沒有任何輿論支持和法律保護嗎?
媒體一報道就業難,我們畢業生就要被數落,其實,我們更需要的是科學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
兩個同等條件的同學,畢業後一個去了外企,一個去了國企。10年後,哪個人發展更好?
每年到了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老師總會舉這個例子。毫無疑問,起初外企的收入高、升職快,國企收入低,熬年頭。可是10年後,外企的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打工仔,而國企的已經成為國家重點項目的負責人。這個例子是教育我們“風物常宜放眼量”,不要計較蠅頭小利,而要看重工作性質和前景。
其實,這些大道理我們都明白。誰願意當一輩子的打工仔?誰會計較幾百塊錢的薪水差距?誰不知道國企工資低福利高?可是,就業是一個雙向選擇。當我們滿懷希望衝向國有企業或者民營企業的時候,他們是否張開雙臂歡迎我們呢?有些大型國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一家單位要求應聘者學歷在碩士研究生以上,而年齡卻在25周歲以下;另外一家則在招聘會現場吹著風涼話:“愛來不來,我們自己的子弟都安排不完呢!”;一家國有銀行甚至在面試時問求職者女友的薪水,理由是“北方男人都大男子主義,肯定不希望自己掙得比老婆少。我們單位的工資並不高,你肯定不願意來。”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知名外企,彬彬有禮的待人接物,公開嚴格的招聘程序,這一切都讓人如沐春風,即使拒絕也會發一封委婉的拒信,而不是石沉大海。在這樣的情況下,畢業生選擇知名外企就情有可原,而並非外界想像的見錢眼開。
因此,一旦出現就業難的新聞報道,一些專家在説過大話空話之後,就開始數落我們畢業生。
“罪狀”之一就是期望值太高。什麼叫做期望值太高?從小學到研究生,我上了17年的學,花費了如此之大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難道期望值應該很低嗎?先不説國家為此投入的資金,光是我的父母也花了不少錢,難道我畢業就應該找低薪工作?固然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可是我們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誰願意遠離父母,到一個完全陌生偏遠的地方?
“罪狀”之二就是盲目。今年的公務員報考就是例證之一。看,當我們都來報考公務員時,沒有人指責我們只盯著外企了,反而説我們盲目投機,官本位思想嚴重。一些媒體則把目光聚集在“熱”字上,説什麼比高考比例還高。其實今年國家公務員有三分之一的職務是留給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的,那麼説報名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學生。況且,媒體熱炒的幾個數字都是未經審核的報名人數,等到通過審核、參加考試的時候,人數已經減少了許多。況且報考公務員和官本位思想有直接的聯絡嗎?我們只是把它當作就業的選擇之一,畢竟這種大規模、公開的招考機會十分難得。難道這也有錯嗎?
“罪狀”之三就是眼高手低。經常看到媒體説,一些大學生最基本的素質都沒有。説話不懂文明禮貌,不注重儀錶姿態。眼裏沒有活兒,看到一把倒地的掃帚不知道把它扶起來,結果失去了機會。相比這些技巧,我們更需要的是科學的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因為找工作不僅是一場拉鋸戰,更是一場心理戰。這是我們走出象牙塔、進入社會的第一道關卡。在這期間,我們經歷痛苦、品嘗失敗,前途儘管光明,道路異常曲折。這不僅需要紮實的知識能力,更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質。
我們多麼希望報紙不要再刊登聳人聽聞的就業新聞,增加我們的壓力;希望外界不要對我們橫加指責,而是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希望大家互相安慰、互相鼓勵,順利做好人生第一道難題,找到心儀的工作,交出滿意的答卷。 (楊芳)
責編: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