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縣人”頭骨三維復原取得成功(組圖)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6日 11:18)
|
|
|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天元在介紹“鄖縣人”頭骨復原過程。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
|
|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人類研究所的艾米莉博士在介紹“鄖縣人”頭骨復原過程。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新華社武漢10月25日電(記者黎昌政)中法兩國的科研人員25日在武漢聯合宣佈,“鄖縣人”頭骨化石三維復原研究取得成功。法國有關方面日前將一個復原成功的“鄖縣人”頭骨交給了湖北省考古研究所。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1989年和1990年,在湖北省西北部的鄖縣先後出土了兩件古人類頭骨化石,被命名為“鄖縣人”,其中2號頭骨是中國惟一一塊人類祖先“直立人”階段保存最為完好的整塊頭骨化石。
自“鄖縣人”頭骨化石被發現後,人們一直在尋找比較理想的復原方法。據當年主持發掘工作的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李天元研究員介紹,“鄖縣人”頭骨已被擠壓變形,腦腔內的軟物質已被堅硬鈣質膠結物替代,這些都加大了對頭骨觀察和測量的難度。專家們曾嘗試採用模型切割法,但它只能復原斷裂錯位的骨片,對變形部位無法復原。
|
|
|
這是復原成功的頭骨模型(前左)與復原前的頭骨化石(右)。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
|
|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天元在介紹用來作為復原研究參照標本的“北京人”頭骨復原模型。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
|
|
這是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對頭骨化石進行三維重建。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
|
|
這是復原前的頭骨化石。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
專家們將復原工作轉向利用計算機技術上來。對頭骨進行CT掃描是計算機研究的基礎。從2002年5月起,專家們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合作,使用超快速高檔螺旋儀,對“鄖縣人”頭骨進行掃描,總共掃描了255個層面,並運用掃描資料進行頭骨圖像的二維和三維重建。
在此基礎上,中方與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人類研究所聯合,選取亞洲晚期直立人中的“爪哇人”和“北京人”作為復原研究參照標本,從縱、橫兩個方向對“鄖縣人”2號頭骨復原的弧度進行控制。隨後,中法雙方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對頭骨進行復位、矯形、修復,將碎裂錯位的頭骨片進行復位,將被擠壓變形的頭骨片加以校正,對缺失的部分進行了修補。
據李天元介紹,專家們還測算出“鄖縣人”的腦量值為1065毫升,接近“北京人”的平均值1075毫升,這進一步證明了“鄖縣人”可能處於比較原始的直立人階段。在獲得復原工作中至關重要的數字信息後,科研人員在法國成功地復原了“鄖縣人”頭骨化石。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