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教育】畢業求職第一步 送禮愁煞父母親  
08月01日 13:04

    暑期將過,各地高校的大學畢業生涌入社會,人才市場將迎來又一個求職高潮。近日,筆者同事的女兒大學畢業,讓同事寄五千元錢用於畢業送禮、請吃。同事家中經濟本已十分困難,但也只好四處借錢寄給了女兒。目前,類似現象比較普遍。不少家庭供兒女讀大學已經花費不少,有的貧困家庭更是無力負擔,而臨畢業的這種請客送禮,對他們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

    專家分析就業形式

    職業作為社會分工的結果,受生産力發展、科技進步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其總量的供給(指社會所能提供的勞動就業崗位)在一定時期是有限的,且在不斷地變化。因此,大學生們要選擇一個理想的職業,就應當對社會職業有一個大體的了解,還要了解職業的變動情況,以應對職業市場的變化。

    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這對於就業有些什麼影響呢?有關人士分析,加入世貿組織後,從長期(10年左右)來看,加入WTO會對增加就業産生積極影響,但從短期(近3-5年)看,考慮到加入WTO對我國傳統行業和原有就業結構的衝擊,就業機會不僅難以增加,反而可能減少。

    專家們分析加入WTO後的産業發展形勢,一致認為對處於幼稚期的中國技術密集型企業、資本密集型企業以及服務業將是不小的衝擊,加入WTO七年內就業崗位將要減少的部門主要有:農業、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糧油加工業、電子通訊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錶工業、冶金工業、石油天然氣、石油加工業、煤炭採選業等。同樣,加入WTO七年內就業崗位可望增長的部門如下:紡織業、商業、服裝業、建築業、化工、基礎設施、食品加工、皮革製品、文教用品、建材、金屬製品、服務業等。

    有專家預測,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以下人員將開始受寵並“供不應求。計算機、電腦網絡的人才將受青睞,因為誰掌握了最新的信息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市場的開放,各式各樣的商務活動頻繁,急需大批文秘和談判人員;將與國際接軌的貿易經濟,迫切需要精通兩門以上外語,又具有管理經驗的人才;熟悉國際通法的律師和會計師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醫生和金融保險從業人員將更加步入正軌。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每年將有數千萬人重新就業,在崗在職人員也需要知識的更新,教師的地位將大幅度提高。大量的外國人涌入我國,大批的國人出境(國)考察、觀光,因此導遊人員將是爭奪的對象。

    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應在考慮上述這些情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工作活動的全部經歷過程及與之相關的態度和行為。職業生涯規劃指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個人在選擇職業和轉換工作之時都應對自己的理想、價值追求、能力經歷等進行較為客觀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定位。只有當用人企業的要求與尋求相應職位的應聘者的條件相匹配時,雙方才會一拍即合。從個人的角度來説,如果從事的工作與自身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相一致,就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並取得成績。

    專家設計大學生的職業規劃

    有幾項設計職業生涯的新規劃也許適用畢業的大學生:

    首先,無論你準備從事的職業是什麼,對職業要負責這一點切切不可忘記;其次,要切記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第三,要優化你的交際技能,優良的交際技能可為你謀職就業提高成功幾率;第四,要善於發現變化並適應變化,要靈活,未來時代的工作者們可能必須要經常轉換職業角色,這就是説你要善於靈活地從一個角色迅速轉換到另一個角色,方能適應時代環境的變化;第五,選擇就業單位時事前應多做摸底研究。

    此外,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們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不要幻想一步到位。許多大學生希望一開始就找一個最理想的工作,大學畢業就想應聘大型企業的總經理助理,不願意從基礎性的工種幹起。這樣就會造成高不成低不就。

    二是要處理好理想職業與現實需求的矛盾。這兩年,新經濟産業如網絡企業和IT企業成為求職者的熱門,但這些行業的門檻也是很高的,大多要求博士生、碩士生,有的要求有各種各樣的附加能力,如市場開發能力、營銷經驗等等。真正在這個行業取得成就者,大多有過傳統産業的實際工作經驗。

    三是職業名氣與收入之間的反差。許多大學生在名氣與收入之間往往更看重職業名氣,認為幹營銷這種長年在外面跑的工作丟人,幹機關文員才更有可能發展成白領。數年後各人的成長情況卻往往相反。四是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協商好違約金的賠償額,不要由於違約,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責編:曲歌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新聞
【教育】上海職校畢業生能“走馬上崗 獨當一面”(07月30日 13:46)
【教育】台灣大學畢業生在經濟不景中艱辛求職(07月30日 16:40)
【教育】安國職教畢業生求職無憂(07月30日 09:23)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