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都是大學學子離開校園步入社會之際。今年由於台灣經濟仍然困頓,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之島內的大學連年擴招,辦學質量有所下降,使得應屆畢業的台灣學子求職不易。
日前,3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在台北分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談了她們離開學校後的求職感受。
黃小姐一畢業就忙於從網上和報上廣告中找工作,但一個多月下來,仍然一無所獲。她説:“隨著時間的拖延,壓力越來越大,畢竟已經畢業了,指靠家裏生活總是不好。”
黃小姐讀的是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專業。她從小就喜歡服裝設計,大學四年系統地學習了有關服裝設計的專業知識;每個假期都到成衣廠家實習,並參與設計。但是,這並沒有給她找工作帶來多少運氣。
“服裝行業是個消費行業,近幾年台灣服裝業景氣一直不好,成衣廠有的關門,有的老闆轉到大陸投資。”黃小姐告訴記者,她不排除到大陸尋找工作的可能。她聽説許多學長都去了大陸,發展很不錯,這段時間上網也發現大部分台灣的企業都有往大陸發展的打算。
面對工作不好找的現實,不少畢業生放低求職要求。“我想在補習班找個老師的位子。”畢業于淡江大學英文係的莊惟婷,有著出眾氣質,一畢業又開始抓緊時間在補習教育學課程。她很平靜地説,“我很務實,現在求職不容易,再説英文儘管吃香,但只是一個工具而已。真要進入專業領域的話,還得要有專業知識才行。”莊惟婷認為,大學生克服浮躁、正確認識自己非常重要。
同很多人相比,侯欣儀是個幸運兒。這位銘傳大學傳播係的女生剛一離校,就進入《流通快訊》雜誌做記者。記者見到她時,她已經上班半個多月了。
“自己的努力和實力是很重要的,”侯欣儀説,“越是就業困難的時候,個人的能力更顯得重要。”
她説,現在的台灣用人機構既看重畢業生的學歷,同時也注重經驗,希望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適應職業的要求。而她本人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就利用寒暑假到各類媒體實習,鍛鍊了工作能力,為今天的求職提供了令人滿意的履歷介紹。
侯欣儀現在供職的《流通快訊》是有關流通産業和商業動態的專業雜誌,除了要求記者具有新聞素養外,還需要具備經濟方面的專業知識,而這些並非她的專長。“所以自己還是感到有壓力,還要繼續努力,”她説。(廖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