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分班 是倒退還是進步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8日 11:22)
今年新學期伊始,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開始嘗試男女分班的新教學模式。學校將高一年級新生分為5個男生班和5個女生班,各佔一個樓層。
而上海市八中在2001年就已經開始了男女分班的教學實驗。該校在新入學的高一年級中選擇了4個班進行“構建按性別編班的辦學模式,促進男女學生和諧發展的研究”課題研究。該實驗試圖構建一種男女同校但分班教學的組織形式,開設男女系列課程,研究高中按性別編班教育對男女生素質發展的影響。
北工大附中實行男女分班的動機,最初被媒體報道為是“防止早戀”,於是,學校的做法招來了社會各界的質疑。關於男女分班的教學模式是否科學和可行的爭論,也沸沸颺颺地進行著。 >>>進入論壇
學生:分班後,都想窺探對方
記者趕到北工大附中時,正趕上放學時間,男生班所在的二層非常熱鬧,男孩子們打打鬧鬧,聲音很大;女生班所在的三層則相對安靜。
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男生中反對男女分班的人佔大多數。一個男孩兒説:“分班上課真沒勁。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男生在一起上課,喜歡做小動作,課餘時間一大幫男生在一起,整天吵架。”他的話引來一陣笑聲和不少附和聲。
分班後,學生的心理髮生了微妙變化。一個男生告訴記者,二層的男生發現三層的女生整天靜悄悄的,就對三層産生了很強的好奇心,總想到三層去看看。但心裏越想看,表面上就越不敢看。“大家都挺敏感的,有誰和女生説兩句話,旁邊就一大堆人起鬨。”
這種窺探對方的想法,在女生中也普遍存在。
女生班的同學感覺,沒有男生的課堂氣氛比較沉悶。“男生在時,會接老師的話岔兒,課堂很活躍,現在太悶了。尤其是上理科課時,基本上沒人回答問題。”一位女生説。
也有不少女生支持分班,她們説男生太皮,分班後女生可以安靜學習。“男生反應比女生快,老師一問聽懂了嗎,他們大叫聽懂了,老師就會往下講。但在女生班,老師會照顧女生的進度。搞勞動,以前都是男生幹粗活,女生掃掃地,抹一下桌子。現在沒有了男生,我們照樣幹。這樣有利於挖掘我們的潛力。”一位正在掃地的女同學説。
學校:主要是想因材施教
“我們學校的校風一向很好,實行男女分班是為了探索一種新的教育模式,防止早戀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原因。”學校主管政教的何老師,對外界沸沸颺颺説分班就是防止學生早戀,頗有微詞。
何老師説,“防止學生早戀”的説法,對男女分班的理解過於粗淺和片面。青少年在成長中有一些極為特殊的心理特徵,需要加以正確引導。“光堵是不行的,我們的做法決不會這麼強硬、粗暴。男女生在心理、智力、生理方面都有差異,將男女生分班而治,老師可以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
他解釋,分班對男女生性格有強化作用。在很多地方,從幼兒園、小學甚至初中,都是女老師佔多數,容易導致男生女性化,在男女混合班裏,他們這种女性氣質可能還會保留下來。而在男生班,會促使其個性男性化。同樣,女生中也有個性男性化的。“這些只是形式問題,關鍵還是學校工作的基點要落在學生上———如何更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
北工大附中黨組趙書記表示,分班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作用是多方面的。他們將把男女分班之後學生的成績,和以前的成績進行比較,如沒有明顯差距,可能還會恢復成男女混班;如成績顯著提高,他們將把這種做法貫徹下去,從高一到高三都實行男女分班。
家長:就是要防範早戀
據學校負責人介紹,學校男女生分班的嘗試,得到了家長委員會的全力支持。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多數家長支持學校的主要考慮還是防止早戀。
一位開車到學校接孩子的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不好管,有時候堵也是一種好辦法。我就特怕孩子早戀,影響學習。”
孩子們早戀,是眾多家長關心的頭等大事。一位家長説得很堅決:“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早防範好。”
教育界:利大弊大要看實驗結果
對於北工大附中的實驗,教育界人士意見不一,但都肯定這是教育模式的探索,是好是壞還要靠實踐檢驗。
著名學者楊東平認為,現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供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和選擇性。中國的教育模式過於單一,北工大附中的做法為現代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新的課題。
楊東平表示,社會上就男女分班可能帶來的影響有各種各樣的説法,其實都缺乏有力的根據。沒有哪一個研究可以證明,男女分班就不利於男女生交流,不利於他們的成長。國內外有許多男女校,他們存在了很多年,這就説明男女分教有存在的可行性。
北京一中校長王晉堂的看法是“不妨一試”。他解釋,男女分班的新教育模式,還處於開始階段,現在説這種方式是好是壞,都過於草率,一切要在實踐中得出結論。“北工大附中的嘗試,説明他們正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從這一點上講,是值得肯定的。而且,男女生在心理、智力、生理方面都有極大差異,分班有利於老師因材施教。”
北京二中校長鈕曉華和首都師範大學素質教育中心主任李剛,則是這種嘗試的反對者。
“我不同意這種做法。”鈕曉華明確表示,“教育不能只抓表面,要從根本入手。學校不該在青少年成長中,給他們的人際交往設置障礙,應該加強教育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比如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人際交往教育、性教育的加強。至於説根據男女生的不同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我也不同意。中學是基礎教育,應該給學生打下全面堅實的基礎。它不是一個定性教育,針對性不應太強。”
鈕校長還強調,學校在教育的同時,還應該考慮到社會需求,將來的社會是一個需要交流合作的社會,講究團隊精神,信息共享。在男女生人際交往中劃分界限的做法,不利於男女生之間的交流,對他們進入社會是不利的。
李剛的態度也很明確,“我認為分班弊大於利”,男女生在一起上課,有利於互相學習和性格互補。男女分班破壞了原本正常的群體。“有時候,一些新措施可能會解決舊問題,但同時也會産生新問題,當然這種做法究竟是否恰當,還要看結果,讓事實説話。”
有評論者認為:“為了防止早戀而進行的男女分班,給人的感覺是防早戀成了‘當前壓倒一切的大事’。”評論者言下之意認為是,校方以“小故”而易大局———男女混班的主流格局,屬於價值判斷的失誤。因為還有比防止早戀更重要的價值:學生本人的意願、教育的人性化、青少年男女一起學習所獲得的正常的人生體驗和人性體驗。 >>>詳細進入
如果中學教育只負有傳遞知識的使命,其他概不負責,那麼任何有礙課程學習的因素都應該排除。中學生早戀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因素,排除這種因素的辦法就是男女分班。問題很簡單,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但是,中學教育的使命不僅在於傳授具體知識,它對一個人青少年時期的精神發展負有全面責任,因此,涉及人的精神全面發展的一些條件和價值,並不能輕易在中學被排除掉。這其中就包括青少年男女共同學習、相互了解的精神體驗,這也是人生的學習。男女同學在一起,就可能早戀;分開,就可能造成人生和精神的缺失。這就是難局,就是兩種價值的衝突。儘管後一種價值不是那麼實在可感,但現在已經開始為人們所重視,並且被看得越來越重。 >>>詳細進入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