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傳媒鏈結 > 正文

【文匯報】綜合國力不能忽視文化競爭力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4日 15:30)

  文匯報消息: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了認真回顧和總結,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南,對於推進我國文化建設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這是文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對於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來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滿足進入小康社會後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應對外國文化産業“航空母艦”在全球擴張的挑戰

  ●文化生産存在著“兩隻手”,一隻手是經濟利益驅動,另一隻手是人文價值提升,只用前一隻手是“化”而無“文”,只用後一隻手是“文”而難“化”,關鍵在於找到兩隻手協同的最佳合力,即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十條基本經驗,其中一條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江澤民同志還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繁榮。”江澤民同志的報告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作了認真回顧和總結,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南,對於推進我國文化建設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入世”對我國哪些行業的影響最大?我認為,文化産業首當其衝。國外一些文化産業“巨無霸”正虎視眈眈地注視著中國市場,它們久經沙場,習慣於國際化的文化産業運作,對於剛剛涉足文化市場的國內文化産業而言威脅尤大。換句話説,文化競爭力問題,已經日益緊迫和嚴峻地凸現在人們的面前。

  應當看到,人類發展到今天,一國文化的發展和它的社會經濟發展一樣,再也不可能在封閉或守成的狀態中創造它的輝煌。信息技術或知識經濟的迅猛崛起,驅使文化無可逃避地要參加世界範圍內的大對話、大交流、大競爭、大角逐,在其新世紀的行程中,把握機遇,迎接挑戰。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江澤民同志報告中的這一精闢論斷,把文化建設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個事業的大局中來考慮,放到整個世界的大局中來考察,總結出一系列符合實際的科學理論,這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

  發展文化産業,增強競爭力,這是弘揚先進文化的根本保證。文化競爭力的構成,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文化創新能力,即是否能夠既充分地發掘本土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又能夠有效地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在創造性的兩相融合中形成先進的文化價值體系和強勁的人文魅力機制。二是經濟參與文化的規模和高科技支持文化的力度。文化産業的興起,把科技、市場和文化結合在一起,賦予文化以新的發展形態。文化上的優勢,已在很大程度上轉化為文化與科技、市場相結合的優勢。三是文化生産、管理、運營的體制和策略,通過完善的、高效的體制和策略,把文化創新、經濟參與和高科技的支持,組合和協同成為一種整然有序、運轉靈便、功能強勁的系統工程。四是充足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儲備,並且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這種人才應該具有開拓精神和國際視野,深曉國際行情和規則,並能加以富有責任心和創造力的運用。

  包含著如此豐富的構成的文化競爭力,無疑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形勢面前,我國文化産業務必在競爭中學會生存,在競爭中做大做強。因為文化産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範疇,它事實上還融合著不同形態的價值觀、倫理觀、時尚觀,是影響和凝聚人心的重要載體。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面對世界範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這是文化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對於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來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滿足進入小康社會後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又要應對外國文化産業“航空母艦”在全球擴張的挑戰。

  擁有進入小康社會之後文化消費能力激增的12億多人口的國內市場,是中國文化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的文化産業經營者,最有條件了解這裡的文化國情、文化習俗、文化心理和文化時尚,從而做出最適合中國人胃口的文化大餐。比如壬午春節,唐裝和中國結熱銷,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和56個民族浩瀚奇異的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必然會産生一批世界為之驚喜的擁有自身知識産權的民族文化品牌。

  從長遠來看,我們更要練好文化競爭力的“內功”。這種“內功”存在於社會體制的協調發展之中。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瞻遠矚地調整好我們的文化戰略,其必要性不言自明。市場經濟中的文化生産存在著“兩隻手”,一隻手是經濟利益驅動,另一隻手是人文價值提升,只用前一隻手是“化”而無“文”,只用後一隻手是“文”而難“化”,關鍵在於找到兩隻手協同的最佳合力,即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要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我們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我們需要給文化産品注入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內涵和東方神韻,也需要學習外國文化産業高明的生産和經營策略,融合中外智慧,以我為主進行原創,從而弘揚民族精神,引導文化消費,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國民素質,以“做強”帶動“做大”,“做”出我們文化競爭力的明日的輝煌。(作者 楊義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

責編:水晶石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