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解讀我國商業銀行改革的“五個問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2日 08:52 來源:

  中新網消息:如何看待當前的商業銀行改革?當中國交行、建行成功上市,中行、工行引入戰略投資者,農行亦進行財務重組後,有關商業銀行改革邏輯的檢討之聲卻紛至沓來。然細細解讀權威觀點,疑問自明。

  為什麼必須推動商業銀行改革?

  根據入世承諾,中國將取消外資進入的最後一道障礙,中國銀行業即將面臨來自外資銀行的激烈競爭。經濟學家單偉健認為,中國需要推動銀行體系改革,確保稀缺的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和使用,使得經濟能夠在勞動生産率提高的基礎上獲得增長。

  中國在銀行業改革方面邁出的最重要一步是,努力推動各銀行加強公司治理。目前,幾乎所有的中資銀行都已經實現或正在進行股權結構的多樣化,改革成果初現。

  為什麼要引進戰略投資者?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早在去年年末即指出,國有銀行改革應從根本上改變産權結構單一性,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只有在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基礎上,國家財政才能不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買單,從體制上消除道德風險。

  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不僅能夠優化國內銀行業機構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還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産品,增強金融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引入國際知名的股東,能提升國內銀行在國際上的市場形象,有利於國內銀行海外市場的發展與融資。

  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更是“互贏的選擇”。畢竟,中國各銀行巨大的分支網絡和客戶群對戰略投資者來説,也是饕餮盛宴。

  外國資本是否會逐步控制國有商業銀行?

  這樣的擔心似乎過慮。按照中國有關規定,單一國外戰略投資者入股國內銀行比例最高不超過百分之二十,所有外國機構入股比例上限為百分之二十五,國家仍然保持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絕對控股。同時,隨著銀行公開發行上市和持續發行,國外戰略投資者持有的入股比例會進一步稀釋。

  為什麼促成股改銀行上市?

  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接受官方媒體採訪時稱,國有銀行掛牌上市,可以實現股權多元化,市場、媒體監督加上成千上萬股東的監督,可以催生公開、透明、正常的激勵約束機制。

  經濟學家易憲容也撰文表示,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公開上市,可將整個國有銀行置於國內與國際投資者的監督之下。上市後,投資者將隨時可能“用腳投票”。

  商業銀行改革是否“賤賣”國有資産?

  是否“賤賣”?對此中國銀行董事長肖剛曾指出,應全面、客觀認識國有商業銀行的現狀。他表示,資本追逐利潤是經濟法則,境外資本是為追求利潤而來的,但同時也要承擔風險,如果未碰到不良貸款大幅反彈、經營效益下降的情況,他們的投資就難以得到回報。

  有學者表示,目前商業銀行的定價問題關鍵是如何在實際談判的過程中,找到商業銀行談判定價與制度性約束條件影響的均衡點,任何以事後的價格來判斷事先的交易合理性都是沒有道理的。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