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行:銀行改革引入戰略投資人不會危及安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14日 20:21 來源: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記者顧錢江 徐博)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14日説,在銀行改革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人不會危及中國的金融安全。

  吳曉靈是在此間舉行的“中美經貿論壇”上説這番話的。伴隨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推進,近期在中國公眾中出現了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的爭論,以及對外資入股可能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擔心。

  “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讓國有商業銀行在國家絕對控股權下變得更健康不會影響金融安全,”吳曉靈説。

  她指出,金融安全是個宏觀概念,重要的是要在宏觀上把握國民經濟的結構均衡,讓經濟運行機制更具靈活性,讓經濟運行有更強的適應性,否則會殃及具體金融機構的經營。

  吳曉靈同時表示:“在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的同時引入國內投資人是我們所期待的。”她説,這要求加快國內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讓中國的投資人享受中國經濟改革的成果。

  到2005年底,已有25家外資銀行向中國20家中資銀行投資入股,其中有些銀行或投資人入股多家中資銀行。

  去年10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主板上市,從而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首家實現海外上市。

  中國工商銀行上個月選定高盛投資團為戰略投資者,中國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方案仍在報批之中,這兩家銀行可能在2006年實現公開上市。目前,中國農業銀行尚未啟動股改進程。

  吳曉靈説,在國有商業銀行股改過程中引入戰略投資者主要目的是引入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技術,是為了促進中資銀行治理結構的改善。

  她強調,對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的監管當局提出了“長期持股、優化治理、業務合作、競爭回避”的原則,在國家保持絕對控股權的前提下增加外國投資人和社會公眾投資者,將會促進國有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的改善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吳曉靈在14日的演講中還充分肯定了外資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間接回應了一些人士對外資入股可能危及中國金融安全的疑慮。

  她説,外資銀行開展的中間業務服務、對銀行業務的專利申請、對銀行賬戶服務收費、細分客戶市場以及內部管理中的制衡理念等,都對中資銀行改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方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吳曉靈還舉例説,上海是中國金融業開放度最高的城市,但上海的中資金融機構基本上是各家銀行盈利水平最高的分行,資産質量最好的分行和金融産品創新最多的分行。

  目前,外資入股中資銀行如要享受中資銀行的業務範圍,入股總比例不能超過25%,單個外資不能超過20%。

  “到2006年底當中國全面向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後,這一比例限制只在稅收徵收上有意義,對業務經營範圍的自由度將不再有約束力,”吳曉靈説。

  她指出,儘管近年外資銀行的業務增長比率高於中資金融機構,但外資銀行佔中國銀行業的份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隨著2006年人民幣業務的放開,外資行在人民幣業務方面的比重可能會有所增加。

  數字顯示,2001年和2005年,外資銀行資産佔中國銀行業資産的比例分別為1.8%和1.89%,人民幣貸款佔比分別為0.35%和0.55%,外匯貸款佔比為14.7%和20.97%。

  吳曉靈還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發展結構失衡,國際油價劇烈波動,以及美國持續的“雙赤字”問題等不穩定因素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也對中國金融業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責編:唐峰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