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溫鐵軍:新農村建設重點是調整“兩大結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9日 16:12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長沙12月19日電(記者 丁文傑、譚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19日在此間指出,當前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最大的困難是,以往幾十年中已經形成的不合理、不平衡的利益結構和經濟結構,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就是要調整這兩大結構,使之更加合理。

  溫鐵軍是在19日于長沙召開的第三屆中國村官論壇上發表上述見解的。

  他説,在中國推進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些不合理的利益結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調整那些不合理的利益結構,這就必然觸及到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溫鐵軍尖銳地指出,現在很多地方將官員的個人利益與地方的招商引資捆綁在一起,導致個別官員跑馬圈地、圈水、圈煤、圈資源,入股、參股等,從而引發社會矛盾。“中國是個資源短缺的社會,如果官員的利益牽涉其中是導致許多社會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中國現有經濟結構不平衡。溫鐵軍分析説,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投資和出口是兩匹精良強壯的“馬”,而中間駕轅的消費卻是一頭“瘦驢”,我國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帶動力很強,但消費明顯不足,被一些國外專家稱為“大中國、小市場”。他指出,消費不足的問題關鍵是廣大農村的消費啟動不起來。上世紀80年代,中國有長達4年的時間,農民收入增長超過城市市民,中國經濟出現了“黃金增長期”,當時光鄉鎮企業就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1700至1800萬人。到了90年代,農業的土地、勞動力和資金“三要素”都慢慢地從農村流出來,而“三農”問題也就逐漸顯現。

  溫鐵軍認為,目前中國大的利益結構和經濟結構已經形成,很難立即調整,這兩個結構的調整主要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內涵深遠,不僅是基礎設施、道路、水利建設,更重要的是農村組織架構和農村的利益調整及重新配置。”溫鐵軍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在試驗、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各地雖要聞風而動,但不能盲目攀比,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新農村建設不是青磚藍瓦修房子,而是推動農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全面地發展。”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