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青年報]新農村:農村青年機遇挑戰同在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8日 07:20 來源:

  中國青年報消息:

  黨國英

  ■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特別是農村基層民主改革還困難重重。邁開改革大步,真正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落到實處,不僅對政府是一個挑戰,對農村青年也是一個挑戰。

  中央關於“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未來一個時期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確立這樣一個總目標對於推進社會經濟跨越新的歷史階段,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按照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現代化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城鄉經濟的巨大鴻溝,農村進步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城市。據最新統計資料,我國城鄉人均貨幣收入差別在3倍以上,城鄉居民在醫療支出方面的差距在4倍以上,在計算機擁有方面差距在20倍以上。城鄉居民在公共服務的享受方面,也有巨大差距。農村居民普遍缺乏社會保障,公共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城鄉之間的巨大發展差異對農民不公平,對整體經濟發展也不利。數億農民遠離現代化,整個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也無從談起。

  一

  歷史證明,一切國家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過程中,農村社會的轉變始終具有關鍵意義。理論研究表明,一切國家的社會轉型都要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關係、國家和民間社會的關係以及勞動與資本的關係。調整這三方面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與解決農村問題密切相關。

  首先,在調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中,農民的社會角色是一個重要約束因素。在經濟發展初期,為了動員農村經濟資源,支持工業發展,需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但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以後,為增強地方的創造性,又需要擴大地方權力。農民在國家總人口中所佔的比重以及農民經濟地位便成為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關係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農村落後、農民貧窮的背景下,擴大地方自主權必然遭遇困難,從而制約社會轉型的速度。

  其次,在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也是極為重要的制約因素。調整國家和社會的關係的實質是發展民主政治,擴大公民權利範圍。然而,在一個以自給自足和“熟人關係”為主的農民社會,並不會産生強烈的民主政治的需求。民主政治的訴求並不僅僅決定於所謂“農民素質”,而決定於農民對社會權威的認同方式。只有打破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以市場交易為主的社會結構替代以“熟人關係”為主的社會結構,才會産生強烈的關於民主政治的需求。換句話説,必須把農民社會轉變為市民社會,才能解決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第三,處理勞資關係的焦點也表現在農民問題上。這個關係的調節主要是解決平等問題。在社會轉型初期,除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其餘大部分國家都會面臨農村剩餘勞動力在國內尋找新出路的問題。進入城市的農民兼業者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裏難以形成自己的組織,而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又對農民兼業者的談判地位極為不利,使得農民兼業者在勞資關係中處於被動地位。必須把資本與農民兼業者的矛盾轉變為市民社會內部的矛盾,才能有效地處理勞資之間關係。

  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國際農村發展的經驗和我國農村改革的歷程都證明,這一指導思想是完全正確的。按照這個指導思想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形成政府對農民的支持,工業對農業的反哺,城市對鄉村援助,從而實現城鄉關係的全面調整,實現社會經濟資源在城鄉之間的積極流動,實現城鄉居民的權利平等。

  為了真正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方針,中央制定了進一步推動農村發展和深化農村改革的具體政策。今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將是農村發展的重點。國家將集中力量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村發展的前提與保障。國家將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公共管理體制改革,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公共事務中的活動能力;積極建立政府對農村發展的支持系統,提高政府支持農業的綜合效益。國家還將採取綜合措施,廣泛開闢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三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將為農村青年實現人生理想提供新機遇。在農民收入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大量農村青年離開農村到城市做工創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現實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突破某個關鍵點,農民收入水平可以超過城市居民。日本和我國台灣的農戶平均耕作面積大約1公頃多一點,在非農産業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以及政府給農業提供大量補助的情況下,農民收入趕上了城市居民。我國農戶目前的耕作面積接近半公頃,有望在以後一個時期裏逐步接近1公頃。有的省區在這方面可能邁的步子會更快一些。江蘇省已經提出要在短期內實現農戶平均耕作20畝(1.3公頃)的目標。如果國家政策能夠真正落實,各方面的調整比較順利,可以預見,在未來5至10年裏,我國農業將發生重大變化,農民收入將明顯提高。在全國農戶中間,一部分農戶將更快走上致富道路。這對農村青年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新的發展機遇。為了利用好這個機遇,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農村青年需要積極努力,參與到農業創新中去。

  必須承認,從大環境方面看,我國農村還有大量不適應青年創業的弊端存在,這些弊端常常挫傷青年的創業熱情。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特別是農村基層民主改革還困難重重。邁開改革大步,真正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落到實處,不僅對政府是一個挑戰,對農村青年也是一個挑戰。

責編:王麗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