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城市擁堵的根源在於交通有效供給不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4日 09:00 來源:

  新華社武漢11月23日專電 正在武漢舉行的“大城市交通高層學術論壇”,來自海內外的交通專家形成共識,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並非由交通資源不足引起,而在於交通設施結構不合理、有效供給不足。專家認為,重視城市交通系統的合理性、有效性與可靠性,才能解決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

  國家“暢通工程”專家組組長、東南大學交通學院院長王煒、同濟大學副校長楊東援、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曹壽民等交通專家指出,長期以來,人們陷入“車多了修路,路窄了拓寬”的怪圈,認為城市交通擁堵是因為交通供給不足、設施有限。事實並非如此,30年來,數萬億元投資交通建設,交通供給已大大改善。只要有“堵點”,即表明通行能力為零,但不能説此處沒有交通資源。

  專家認為,在我國許多大城市,交通資源缺乏整合,交通規劃設計不盡合理,管理不到位,管理手段現代化程度不高。路面夠寬了,但交通設施不全,分佈不均衡,利用率低,而且毛細血管不發達,小路不配套,把交通流量都集中到主幹道上來了,就會堵車。因此單純依靠改造和增加道路,根本無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對比之下,英國倫敦路面窄,但利用率高,交通分佈均衡,並採取交通擁擠收費制、停車收費系統、交通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減少私家車行駛空間,增加公交運行能力,其設計運行模式和管理方式值得探討和借鑒。

  專家們指出,進行有效的交通管理與控制首先要合理規劃,完善城市路網,妥善處理路網交叉口、建築物出入口、公共交通的銜接點等,減少交通擁堵隱患;城市交通要有“和合”意識,自行車與公共汽車,人行道與機動車,駕駛員與行人,綠化與交通,廣告與交通等都要協調規劃;發展多模式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在通行比例上佔壓倒性趨勢,真正落實“公交優先”原則,提高其運行效率,並進行交通需求控制,引導適度的消費需求,把交通流量轉移到公共交通上來,使資源消耗小,交通更有效;充分發揮城市交通“微循環”系統作用,即利用連接主次幹道的各種小支路、小街、衚同里弄等這些“微循環”道路資源,可大大緩解交通擁堵。

  11月22日至23日,由武漢市科協、武漢交管局、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武漢交通工程學會主辦的“大城市交通高層學術論壇”上,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台灣等地的40位知名交通專家,就城市道路網結構佈局調整、公交優先戰略與公共客運交通如何加速發展、如何解決大都市擁堵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記者俞儉)

責編:湯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