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不要帶血的煤”“死亡黑三角”安全生産
——來自煤城平頂山的安全報告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7日 17:32)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 河南省平頂山市一處三縣交界的産煤區,昔日因煤礦事故頻發被稱為“死亡黑三角”,當地通過強力整頓,探索安全生産的長效機制,幾年內實現了礦業秩序由大亂到大治的轉變:已連續5年沒有發生一起煤礦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零;同時,小煤礦的大幅減少沒有帶來煤炭産業萎縮,而是出現了産量增加、效益翻番,煤炭資源開採期提高幾倍的景象。

  曾經每出100萬噸煤就要付出113條生命代價

  平頂山是全國第二大煤城,三縣交界處的石龍區因煤而立,是全國有名的煤炭之鄉。過去這裡煤礦安全事故不斷,僅1996年至1998年10月,就發生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8起,死亡240人,平均每生産100萬噸煤就死亡113人!這裡一度成為市、省和全國關注的焦點地區。

  “堅決不能再要帶血的煤!”1998年,平頂山市調整了石龍區領導班子,書記、區長、主管副區長以及煤炭局長等,都是在全市範圍內挑選出的有煤礦專業本科學歷、長期從事煤炭生産和安全管理的優秀幹部。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把實現煤礦安全提高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來看待。經過深入調查,他們摸清了當地採煤業的亂象:開採秩序亂,礦多井密,每平方公里就有28座煤礦;資源審批和供電秩序混亂,爭搶資源、亂採亂挖、越界開採、無證開採、一證多采情況嚴重;煤礦從業人員素質低,大部分礦長是文盲半文盲,基本沒有專業技術人員,“昨天扛鋤頭,今天當礦頭,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錢”的現象普遍;煤礦設備差,嚴重不適應高瓦斯礦區生産的要求。

  從治亂入手,他們持續開展了對煤礦生産秩序的整頓攻堅。應該關閉的礦井堅決關掉炸掉,不管誰説情,遇到多麼大的威脅,都不能動搖。1998年10月起,當地對小煤礦進行了180天強力整頓,一舉消滅了“獨眼井”、風井出煤和假聯合現象,取締非法礦井370余座。隨後又相繼關閉不合格礦井140余座,全區礦井數由原來的600多座變為目前的73座。同時,對於保留下來的年産6萬噸以上的礦井,進行了全方位的規範改造,提升管理、技術和設備水平。幾年下來,當地井架林立、混亂無序的景象基本消失。

  在全國首創煤礦“三委派”制度

  治亂只是治表,要建立安全生産的長效機制,必須對安全管理體系實施脫胎換骨的改造和創新。他們為此進行了多項探索,其中在全國率先實行的煤礦“三委派”制度,被專家認為“從根本上解決了鄉鎮煤礦缺乏管理、技術人才,安全監督不力的問題”。

  向每個煤礦委派安全礦長,保證生産一線安全措施的實施。公開選聘有大專以上學歷,有煤礦生産管理經驗和業務能力的專業人員,作為政府直接管理的幹部選派到煤礦,專職負責安全生産。要求每人每月必須在礦25天,每月下井不得少於15個班次,並對其實行高薪聘用,選優汰劣,出現事故,一票否決。由於安全礦長的獨特作用,煤礦的安全意識和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安全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實,面貌明顯改觀。

  向煤礦選派技術副礦長,從組織人力上把煤礦科技進步落到實處。為每個煤礦公開選聘一位技術副礦長,也實行統一管理、定期考核,從而使鄉鎮礦缺乏高層次技術管理人才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煤礦技術進步、設備改造、技術培訓,特別是信息化的推進有了專職負責人。

  向煤礦派出安全特派員,形成區裏與每個煤礦有效溝通的監督體系。當地從區直各單位抽出50多位年輕幹部到各煤礦擔任安全特派員,對煤礦安全生産,以及安全礦長、技術副礦長履行職責情況實施監督。特派員及其派出單位對所包煤礦安全也實行責任制,把煤礦安全與區直單位的考核、與特派員個人利益和成長進步聯絡起來。

  有權有責的安全把關人在第一線發揮作用的同時,區裏則把主要精力放在煤礦設備改造和技術進步的基礎建設上。幾年來,他們狠抓更新改造,大力推廣符合國標的設備和儀器,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淘汰,使全區所有煤礦都實現了機電設備標準化和監控系統信息化,都強制性地建立了“瓦斯自動監控報警系統”。今年初,該區又投資200多萬元建立了煤礦安全信息調度中心,全面掌握礦井上下安全數據,使全區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産“互聯網”更加靈敏高效。

  根本扭轉抓安全的思維方式

  石龍區黨委書記陳黨義説,煤礦生産是群體性勞動,一旦出事大都是重特大事故,而事後無論多麼嚴肅地處理責任人,都無法挽回礦工的生命損失。基於這種認識,他們提出,必須在抓煤礦安全的思維方式上開展一場革命,著重抓預防,抓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消除,要讓“隱患就是事故,違章就是殺人”成為共識。

  管理部門和事故搶險救護隊伍整體上實行了職能轉變,由主要坐等事故處理變為主動出擊、排查隱患的“煤礦醫生”。原是救護隊長的區煤炭局局長張建立對此深有感觸:“現在3個救護隊包片負責,定期下井,查找隱患,及時排除,大家日常工作中都是提著心、吊著膽,如果自己馬虎一下,日後就有可能成為事故追究責任人,所以很多事故都消滅在萌芽狀態了。”

  他們還聯合科研院所對全區煤田地質構造以及每個煤礦可能發生災難的成因和預防開展專題科學研究,填補了河南省以科研理論指導鄉鎮煤礦生産的空白。

  同時,在全區煤礦系統形成強制性、威懾性的制度體系,實行嚴格的依法治礦。這些制度不僅包括具體生産過程以風定産、以風定人、瓦斯日誌、隱患日記等制度,而且還包括檢查日、安全例會制、整改檢查制以及事故隱患追究制、事故責任追究制、不服管理處罰制、違法經營處罰制、有功人員獎勵制、重大貢獻重獎制等等。區裏領導經常講,一定要讓煤礦安全制度體系成為一張任何人都不敢去碰的“高壓電網”。

  目前,石龍區的鄉鎮煤礦數量僅是整頓前的十分之一,但去年全區煤礦實現利稅1000余萬元,比1998年增長2.5倍;煤炭資源開採期限比過去提高了3至5倍。(古文洪、石海山)

責編:魏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