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一週年:經濟全景掃描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1日 14:59)
人民網消息:歷史的推進往往是在看似平靜的表象下開始的。
掌聲猶在耳畔,香檳余味不絕。一年前的今天(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一員。一年時光悄然流逝,那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變化,正在我們身邊或隱或顯地發生著。
這一年,中國經濟社會的表現超出人們的預期: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總體上均運行良好,GDP保持近8%的增長速度,消費者信心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等重要指標持續走高,國民經濟正由政府政策主導增長階段向政府政策和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階段跨越。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出口大幅攀升,外商投資空前活躍,顯現了“經濟安全島”的磁場效應。
加入世貿後,中國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程,僅就一年情況對WTO實際影響做出全面準確的評估恐怕為時尚早。但是,在開局之年能有這樣平穩的發展態勢,説明加入世貿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正面效應已有所顯現,我們經受住了加入世貿初期的考驗。
那麼,加入世貿第一年,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現實,中國究竟做了些什麼?出現了哪些新現象和新問題?它們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一)履行承諾篇
一年來,海內外都在關注一件事:中國是不是在履行承諾?有沒有能力兌現全部承諾?
中國政府對履行承諾是認真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加入WTO後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這一年,國務院近30個部門共清理相關法律文件約2300件,廢止和修訂的就佔到一半。各省市、自治區的十幾萬件地方性法規也得到清理或廢止。
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産權、投資和透明度等5個領域的履行承諾方面,中國都有較大動作——
貨物貿易領域:中方于2002年1月1日大幅下調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15.3%降低到12%。工業品的平均稅率由14.7%降低到11.3%,農産品(不包括水産品)的平均稅率由18.8%降低到15.8%,涉及稅目數佔總稅目數的73%,暫定稅率産品也由原來的523種減至209種。同日取消了糧食、羊毛、棉花、晴綸、滌綸、聚酯切片、化肥、部分輪胎等8類産品的配額許可證管理。以前實行統一聯合經營的大米等5大農産品和煤炭等5大工業品大多按WTO規則改為國營貿易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等一批新的法律法規相繼出臺。
服務貿易領域:中國政府根據承諾在一些重要的服務貿易部門頒布了新的審批外資進入中國的法規和條例,包括《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中外合作音像製品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關於修改〈旅行社管理條例〉的決定》等。《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審批規則》等正在積極制定中。十六大前出臺的《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的通知》,更是讓外界心動不已。
知識産權領域:中方完成了對《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法規的修改,制定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商標法實施細則》、《著作權法實施細則》、《藥品管理法實施辦法》的修改工作陸續完成。中國的知識産權保護在立法方面基本上符合了TRIPS協議的要求。政府也加大了打假力度。
投資領域:中國立法機構已對《中外合資企業法》、《中外合作企業法》和《外資企業法》等3個關於外商直接投資的基本法律及實施細則進行了修訂,修訂內容包括外匯平衡條款、“當地含量”條款、出口業績要求和企業生産計劃備案條款。通過稅制改革也已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流轉稅制;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的高收費;廢除了對外籍人員的一些雙重收費標準。新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和汽車産業政策已經公佈。
透明度領域:幾乎與中國入世同步,外經貿部新設了三個司局,即世貿組織司、公平貿易局和WTO通報諮詢局。今年1月,中國政府WTO諮詢點開始向各界提供諮詢服務。通報諮詢局迄今已收到來自各國駐華使館、中外企業和個人的書面諮詢數百件,並對絕大部分問題作了解答。此外,為了更好地履行承諾,中方唯一關於WTO事務的官方網站——外經貿部WTO諮詢網日前開通,大大提高了諮詢的效率和質量,日均點擊率逾萬人次。
修法改章,機構調整,顯示出中國推動“政府入世”的決心。WTO有關協議的數百頁文件,只有幾項條款涉及企業,其餘都是對政府行為的規範。原國務院法制辦主任楊景宇説,中國入世,首先要從政府做起,轉變職能,精簡繁政,卸掉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從官氣十足的衙門轉為擔當市場監管員兼服務員。今年,公務員培訓熱持續升溫,很多習慣於發證批文的司長、處長們産生了角色轉換的危機感。各部門重新定位,紛紛拿行政審批制度開刀,如國家計委4月公開承諾:到該部門審批項目,除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外,如不受理,會在15天內接到通知;如受理,會在45天內辦完手續。有條件的地區開始推行高效、透明的電子政務,中關村科技園區近百項業務實現了網上辦公,審批時間從原先的平均15個工作日減至5個工作日以下,未能批准的項目“卡”在哪個環節也一清二楚。11月初,首批取消的789項行政審批項目向社會公佈。幫助和引導企業按WTO規則行事,正成為政府一項新的“公共産品”。
不僅如此,中國還加快了壟斷性行業的改革。5月,中國電信一分為二,幾大綜合電信商同臺競技;10月,民航重組塵埃落定,六大集團成為“自主經營”企業。改革,宣告了壟斷時代的結束。由此再次印證一點:加入WTO有利於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國的努力,舉世共睹,口碑廣傳。在不久前完成的過渡性審議中,廣大WTO成員對中國的表現給予較高評價。新任WTO總幹事素帕猜公開指出,中國一年來所做的一切符合入世承諾,有些省份比規定的時間表提前完成了市場開放的“沖浪”。而他的前任穆爾則説,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建立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制度,殊非易事,她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非常繁重,但中國很好地做到了“一諾千金”。索尼公司董事長出井伸之今年9月來華考察後深有感觸:“中國政府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即使需要花費時間,也會信守國際規則。”
(二)外資涌入篇
“狼來了!”在整個中國入世談判期間,這三個字幾乎成了一句流行語。
現在,隨著承諾的兌現,市場的開放,“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得不算少。
進入2002年,跨國資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入中國,全年利用外資預計突破500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中國入世第一年很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
諸多外企兵團爭相將其大本營——大中華區總部、亞太總部甚至全球總部移至中國,有眼光的跨國公司也將其研發中心設在中國,擺出有進無退的態勢。一些大跨國公司一改昔日與中方合作的保守狀態,開始向中國轉移母公司最先進的技術。年初以來,世界五大制藥集團均把最新産品拿到中國首發。康柏合併後研製的第一批電腦,銷售對象就是中國市場。在6月份的北京國際汽車展上,全球所有汽車公司都向中國消費者展示了他們最新最漂亮的樣車。摩托羅拉、諾基亞、巴斯夫、GE等紛紛擴大在華投資規模,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陳永正宣佈了未來幾年在中國的三個“100億美元”計劃,即在華追加投資100億、在華生産總值100億、在華本土採購100億,並提出“以中國為家”的口號。有人預計,不久的將來,全球500強將悉數落戶中國各大城市。一大批以IT産業和石化産業為代表的大項目引資流量加速,外企在全國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中所佔比重目前分別升至65%和80%。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其生産製造基地遷到中國,建立配套産業群。
其實,最讓人眼熱心跳的,是外資對服務業的全線攻勢。在這個最敏感也最亟需發展的領域,外商近一年來的投資熱度直達沸點。
以保險業為例,僅2002年春夏之交,就有數家國際大牌保險公司頻頻“染指”中國保險:中海油與全球第五大上市保險公司荷蘭全球壽險成立合資公司;世界第一大再保險公司德國慕尼黑再保險獲准進入中國市場;美國第二大財産保險公司AEC參股華泰保險約22%股份,這是外資保險公司首次大比例參股國內保險業;世界第四大再保險公司安裕再保險正式申請建立中國分公司;美國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美國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舉行開業慶典……
若以外資注入的規模和時速而論,銀行業開放可謂邁出跨越性步伐。到2002年上半年,外資銀行在華代表處達到233家,允許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達40多家,外資銀行人民幣資産總額達445億元。11月中旬,十六大剛結束,央行就宣佈又有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五城市向外資金融機構開放人民幣業務。外資也加快了對國內中小商業銀行的注資入股。
在分銷領域,全球零售業巨頭競相在中國設點布陣,沃爾瑪將全球採購中心遷至深圳,在華採購額已達100億美元。家樂福集中精力進攻中國內地。麥德龍興衝衝地準備向西部挺進,揚言要在中國開設百家以上店舖。伊藤洋華堂、宜家、歐尚、好又多、萬客隆等知名零售商也在繼續跑馬圈地,據統計,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有2/3來到中國。有一點值得注意:入世後國內商業上市公司中已有多家流露出並購意向,第一百貨、西單商場、益民百貨、深國商、昆百大、東百集團、津勸業等。
其他如電信、證券、旅遊、傳媒、運輸、仲介、公用服務等領域,從中國入世至今,外資進入基本上是意向性談判多而實質性運作少,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外資的審慎。當然,禁區畢竟被打破,潮流畢竟在前行,人們還是看到了這些領域外資趨於活躍的身影。
不斷進入中國的“狼”威脅到我們了嗎?
國家信息中心一份權威分析資料顯示,中國入世一年,漸進式的開放政策和國內行業的本土化優勢,使得外資對國內相關行業和企業沒有形成很大衝擊,在規模上和速度上,外資進入都未“洪水決堤”。
拿零售業來講,面臨外資搶灘,國內零售業也不甘示弱,一個個摩拳擦掌。上海聯華超市宣佈將以江浙滬為中心,5年內在全國建構6000家網點;華聯超市提出到2005年銷售額實現600—700億元;在港的最大中資企業華潤集團一舉收編廣東零售業頭號種子萬佳超市;北京王府井百貨和北京東安集團、北京燕莎與北京飲食服務集團等均實行強強聯手;最引人矚目的,要數由北京市商委發起,物美、小白羊、二商集團等13家企業組成的統一戰線——首聯集團……國家經貿委市場局局長黃海認為,外資零售雖來勢較猛,影響面卻並不很廣,目前其市場份額約佔4%—5%,在外資零售最火的深圳和上海,其市場份額也只有10%左右。因此,在零售業今後發展中,外資零售可能成為某一業態如大賣場的單打冠軍,但內資仍將掌控零售業絕大多數份額,成為團體冠軍。相反,外資的涌入進一步加強了國內行業固本強身的動力。在與外企的合作與競爭中,一批國內信息技術企業成長壯大起來,比如,波導、科健、熊貓、TCL、首信等國産品牌手機生産銷售增長迅猛,市場份額日漸擴大,改變了手機市場被洋牌子壟斷的狀況。在服務業,這一年內資企業在與外資企業的較量中競相提升服務水平,更新産品供給。外資銀行的滲入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了全方位影響,對國內商業銀行在管理機制、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上都提出新課題,國內銀行千方百計推出新的金融服務品種。電信業嘗試打破“一統天下”的高度壟斷,形成幾大電信集團。零售業的千帆競渡使行業發展日趨多元化,形成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多種業態,大賣場、標準超市、便利店、折扣店、專業店、SHOPPING MALL等齊頭並進,大大豐富了市場格局。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這樣應對入世後的外資流入:“先把自己變成狼!”。的確,與狼共舞也好,與狼爭鋒也罷,你至少應該是一隻狼或是一隻能制服狼的動物。跨國投資是什麼?你用弱者的眼光去看,它是一隻狼;你用強者的眼光去看,它頂多是個競爭對手;你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它或許是很好的戰略合作夥伴,與你從磨合到融合,一同營造雙贏或多贏。
(三)進口衝擊篇
加入世貿,有利有弊。利與弊在不同産業之間的分佈是不均衡的,具體産業中的利弊變化也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但總的看是利大於弊。我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又可享受權利,“雙向開放”既帶來一定的挑戰,也帶來更多的機遇。這在進出口方面已經有所體現。
一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在高位增長,1—10月,出口增幅近21%,進口增幅近19%,從貿易額看是進小于出,預計全年順差達300億美元。出口單月紀錄一度高達319億美元。
伴隨關稅下降和非關稅措施削減,正如人們預料的那樣,部分産品進口數量增加,給國內産業帶來衝擊。而作為WTO成員,我們開始享受應有的權利,如多年纏擾對外貿易的最惠國待遇問題已得以解決,美、歐等取消或減少了對我一些優勢商品的配額限制,我國的貿易環境趨於改善,擴大出口的空間在拓展。
2002年初以來,我國農産品出大於進,順差明顯增加,農産品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大大好于預期。農業發展態勢平穩。僅從出口來看,我國優勢農産品入世後出口總體擴大,水果、蔬菜、花卉、水海産品等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均實現雙增長;糧食類産品和食用植物油等整體出口大增,1—9月,糧食出口達939.6萬噸,同比增長44.7%。而農産品進口不增反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程國強説,很多人都以為加入WTO談判時承諾的農産品進口配額會對中國本來積壓嚴重的農産品造成很大衝擊,可一年來的事實證明,這種現象並未發生。中國農業加入世貿後的開局是不錯的。
在工業品方面,從出口看,紡織服裝、機械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等産業短期內受益較明顯,“Made in china”走俏國際市場。從進口看,原以為入世後受衝擊和影響最為嚴重的汽車工業,一年來受衝擊程度並不高;鋼鐵、化肥等的進口激增卻對國內産業形成高壓。
我們不難得出一個基本判斷:越是市場化程度高的産業,其入世的受惠程度越高;越是政府保護的産業,其所受到的衝擊越大。以機電、通信業為例,1—10月,全國機電産品出口增長近三成,拉動外貿出口總量增長約10個百分點。在出口的推促下,機械、電子等裝備加工行業産銷形勢進一步好轉,成為今年工業發展的一個亮點。這類産業入世前的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的實際保護程度較輕,入世後調整的幅度也較小,很多産品具有較強的國內和國際競爭力;出口結構適應國際分工需要,出口受限程度較小;外商直接投資較多,國際化特徵明顯,因此能較快地享受到入世後市場雙向開放帶來的好處。
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説,加入世貿組織雖使我國市場準入水平有所提高,進而促使進口增長,但決定進口增長的根本因素仍是市場需求。就進口走向而言,今年取消限制較多的個別産品進口增長較快,但不會對進口總的盤子産生大影響。當然,挑戰和衝擊將緊隨開放度的擴大而加劇,這是必然趨勢。那些成本高、技術水平低和管理落後的企業,分明感到了競爭的壓力。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在思維方式、管理模式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我們熟悉的一些東西變成了過去,而陌生的東西要求我們儘快熟悉起來。加入WTO後,會有這樣的“磨合”期。在此期間,勢必出現一些困難,産生一些矛盾,但這並不能否定入世對我國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從長遠看,“陣痛”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並會對今後的發展起到重要、有效的作用。
據悉,入世第一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可望達到6000億美元,出口突破3000億美元。未來20年,進出口將保持7.2%的年增長率,到202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2萬億美元,相當於目前世界最大貿易國的貿易規模。這個目標,足以令全球市場震動,令國內企業心動。今年10月的第92屆廣交會上,來自191個國家和地區的13萬客商訂購了約185億美元的“中國造”商品。美國一家知名刊物引用世界銀行的報告稱,如果從中國以外的國家進口同樣的商品,美國消費者每年需要多付近150億美元的支出。無可否認,更大的市場、更多的機遇正在等待著我們。
一年時間過於短暫,入世對我國産業的影響尚未充分顯現。隨著歲月推移,各産業受入世的正負影響程度會發生變化,短期受益較多的産業從長期看也存在著問題,甚至不排除今後幾年出現與入世第一年完全相反走勢的可能。既不必為某些産業進口激增而驚慌,也不要滿足於某些産業剛剛得到的出口實惠。入世效應是一個漸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於我們向前走的決心和力度。
比如,汽車業在入世第一年風平浪靜,國內幾大汽車生産商獲得歷史最好的盈利,國産車消費市場增長率達40%。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期處於保護傘下的國內汽車業從此凱歌高奏。若不奮起直追,力治沉疴,過渡期之後,眼前的這點安逸就會煙消雲散。
在農業領域,今年進出口形勢較好,是國內外某些特殊因素造成的。農産品市場開放的壓力將逐步顯現,明年進口增幅較大,預期衝擊在所難免。農産品出口今後不容樂觀,發達國家技術性壁壘已成制約我農産品出口的最大屏障,此外還面臨不公平的國際農業補貼環境。
至於 “出口大戶”紡織服裝業,根據中美協議,我國承諾在2008年12月31日前,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服裝數量的年增長率不得超過7.5%(毛紡産品為6%),否則美方可單方面採取提高關稅、設置配額等保護性措施(此原則對其他WTO成員亦適用)。近年來我國對部分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是呈兩位數增長的,這一約束對我出口的影響不容忽視。並且一些周邊國家在勞動力和自然資源上比我們更有優勢,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部長盧中原説,今年全球經濟需求萎縮,而中國要兌現的承諾佔全部對外承諾很大比例,可我們居然實現了貿易順差,這是十分難得的。入世後,能否趨利避弊甚而化弊為利,要看我們能否擇取進取性的應對戰略,把有限的過渡期作為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契機,有效降低入世的風險和成本。
(四)應對壁壘篇
很多曾對WTO抱有較高期望值的人士都有一種感覺:中國入世以後,國外對華設置貿易壁壘愈趨頻仍,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都在運用各種非關稅措施高築藩籬,還有諸如特保條款、非市場經濟待遇等,中國在國際市場似乎四面楚歌。
從今春起,美國啟動旨在限制鋼鐵進口的201保障條款,直接影響中國鋼鐵3.7億美元的出口;荷蘭等國家對我動物源性食品全面設禁,使國內相關産地和企業蒙受較大損失;日本對我輸日蔬菜規定了各種不合理的檢測指標;歐盟標準化委員會公佈了嚴重制約我打火機出口的CR標準;其他如出口蜂蜜、眼鏡框、皮革製品等也相繼遭到麻煩。
據統計,2002年上半年共有15個國家和地區對華立案28起,其中反傾銷案20起,保障措施案8起,涉及出口金額約5.7億美元。在國外發起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案件中,個案涉及我出口的金額呈上升趨勢,許多國家對我同一類産品反復立案現象增多。僅一季度,因不符合所謂技術要求,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被美方扣留的就達1140批次,居被扣國家和地區之首。
中國已承諾到2005年將平均關稅降至10%,關稅壁壘作用日漸削弱,非關稅壁壘問題越來越突出。除反傾銷、保障措施外,技術壁壘、檢驗檢疫、知識産權等正在成為其他WTO成員制約我出口的主要手段。這些措施隱蔽性強、牽涉面廣,缺乏多邊貿易規則的有效制約,使我應對工作難度加大。
入世的一大目的就是利用WTO這個舞臺,進一步改善我國的外部環境,為對外開放擴展新空間,使我們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中獲得更大回報。現在,中國已在日內瓦的WTO總部擁有了正式席位,為什麼貿易摩擦卻有增無減?我們歷經15年艱辛加入WTO,難道是為了陷入火力十足的貿易戰嗎?
中國與一些國家在某些具體産品上的貿易爭端增多,從根本上説,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政策環境惡化的結果,不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結果。2001年,WTO成員間共提起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簡稱“二反一保”)調查428起,同比增長46%。近年來我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外貿排名已躍居全球第六,加入WTO後,國內産品在國際市場上將獲得更大的市場準入機會,對國外相關産業會有一定的壓力。因此,我們對貿易量增加.摩擦增多的現象,亦應有所準備。據統計,針對我國的反傾銷案佔世界反傾銷案的比例已由20年前的不到4%增至13%以上,遠遠超出我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可以預計,今後一段時期,更多的國家會利用WTO允許的手段來遏制我出口增勢。
貿易壁壘撲面而來,我們怎麼辦?一句話:以平常心應對。目前所有貿易摩擦的涉案金額尚不足中國出口總額的1%。外經貿部公平貿易局的負責人説,應理性看待大大小小的壁壘。作為WTO的新成員,將來我們的摩擦只會多,不會少。不少WTO成員已到了“玩規則”的地步,我們才剛剛“學規則”,很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應對“二反一保“之類的貿易壁壘,既要充分運用多邊、雙邊貿易機制舞臺,也要認真把自己的事情做細做好。倘若調整得快,適應得快,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就能贏取主動,贏取空間。
可以説,一年來最大最可喜的變化之一,就是國內産業和企業在貿易壁壘面前,一改原來的忍氣吞聲或消極等待,開始運用WTO規則,跟貿易保護主義大膽“叫板”。在CR一案中,溫州打火機企業的應訴熱情空前高漲,老總們説:守土有責,應訴了,還能殺出一條生路;不應訴,那就是白白送死。有關部門還以“誰應訴誰受益”公開懸賞。2002年3月,美國啟動鋼鐵201條款;4月,中方首次啟動WTO爭端解決機制應對,在日內瓦與美方磋商;5月,中國通知世貿組織,將對來自美國的部分廢紙、豆油和電動壓縮機等加徵24%的附加關稅,加徵後的關稅總額達9400萬美元,同月對17類進口鋼鐵産品採取臨時保障措施;11月20日起對5類鋼鐵産品實行最終保障措施……對此,WTO副總幹事米格爾 門多薩評價很高:“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最好的保護機制就是多邊貿易機制。中國首次通過WTO爭端機制解決中美鋼鐵貿易糾紛是件好事,這本身就表明中國加入WTO的益處。”
加入WTO為我們解決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由於在WTO框架下加深了與其他成員的溝通和交流,加上國內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商會和企業擰成一股繩,堅持積極應訴,今年前10個月,國外對我立案數及涉案金額同比明顯下降。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出口産品發起47起反傾銷或保障措施調查,涉及出口金額約7億美元,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同比分別下降了20%和10%。企業應訴率提高到70%。其中,北美、歐洲、大洋洲地區的應訴率均為100%、亞非和拉美地區的應訴率分別為67%和50%。
這一年,在已做出的終裁裁決中,中國在美、歐、澳等重要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發起國的應訴中取得了歷史上少有的好結果。在美國結案的5起反傾銷和1起保障措施案件中,5起反傾銷案應訴的勝訴率達80%,保住了我價值近1.3億美元的市場份額。在美國鋼鐵201保障措施案中,通過積極抗辯,我鋼鐵行業爭取到在33小類産品中,17類以無損害結案。在歐盟彩電反傾銷復審案中,歐委會接受我7家彩電生産企業的價格承諾協議,使我彩電得以重返歐盟市場。又如2月11日,澳大利亞在對我水泥復審案中,承認我水泥行業屬市場經濟産業,做出不再徵稅的決定,同時出臺有利於中國企業應訴的反傾銷部長指南,根據該指南,我草甘膦、地毯釘和鋼制梯子等反傾銷案先後獲得無稅結案的結果。在應對歐盟動物源性産品禁令、DVD知識産權糾紛等方面,也取得重大成果。
營造公平的貿易環境,還要化被動為主動,國內産業也在學習對不公平競爭説“不”,及時合理有效地維護自身利益。一年來,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案件9起,復審案件1起,産品涉及化工、輕工、鋼鐵等。與以前年份相比,無論是發起案件數量、還是涉案金額,都有較大增加。假如説應對貿易壁壘是躲不開的“入世第一課”,那麼國內相關産業和企業已經跨出了我們期待的第一步。
總的來説,加入世貿第一年,中國的出色表現令世界刮目相看,而眼前的各種變化值得研究和深思。“溯回從之,道阻且長”,入世之後的路途並不平坦,真正嚴峻的考驗還在後面。是風止浪平還是風高浪險?入世的實質性影響,5—10年之內初步會見分曉。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