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暴利讓人毛髮倒豎 藥價到底有多黑?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3日 13:49)
|
|
|
南昌平價藥市:整籃藥品買回家 |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 2002年7月,國務院下達了《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會議紀要》,再次作出了“醫藥剝離”的決定和部署,讓我們看到了醫療制度改革的希望。
中國醫療制度的改革已進行了許多年,國民對此事關心的程度,位列改革所要面對的問題的前茅。可許多年過去,山還是那座山喲,水也還是那道水,碾子是碾子,磨是磨喲。我們也還是迷迷瞪瞪下山,稀裏糊塗過河。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價格上漲的巔峰是藥品。二十年來,工資上揚了10~20倍,而醫藥費用上漲的幅度在一百倍到二百倍!二十年前在醫院生一個孩子(順産)收費只不過十幾塊錢,現在竟達到四五千元!
發燒感冒是中國最常見的多發病,過去只花幾毛錢、塊把錢就能治好,可現在一個處方就是一百多,花個三五百元很正常。過去有一種療效還不錯的藥“人工牛黃片”,只賣幾毛錢,而現在換了包裝,改了個名子,就漲到二十多元!
醫療費的上漲已經到了如此程度:連醫生都生不起病!
藥價暴利讓人毛髮倒豎
在醫院收取的病人的醫療費中80%是藥價,而藥價中究竟包含了多少“貓膩”?中央電視臺對觀眾有過一個調查,在觀眾最關心的十大熱門話題中,醫療位列第一。
我在一家零售店買了一盒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出的“芬必得”,其價格為19.90元,而在一家批發店買時其價格為13元,相差6.9元,批零差價竟超過了60%。而按國家的規定,批零差價不得超過15%。也就是説,實際的批零差價是法定差價的400%。
還有更甚者。我在批發商店看到一種針劑“先鋒黴素”,其批發價為2.50元,可醫院開給我的處方單上卻明明白白地寫著8元,而且每次一打便是10支,80元。也就是説,在批零差價上,竟高達300%。我那次生病,僅先鋒黴素便打了200支,花去1600元。我若在批發店買藥,500元便夠了。據業內人士説,這種針劑其成本價也就幾毛錢。
藥價到底有多黑?
據業內人士披露,藥品的生産成本不到藥品零售價的十分之一。有位主任醫師説,有天,僅一上午,他像趕飛機似的一氣兒參加了七個藥品鑒定會,每個醫藥鑒定會平均只呆不超過十分鐘,板凳都沒有坐熱,基本上是拿了錢便走人,連飯局都不肯賞臉。一上午便拿了一萬多,比大牌明星走穴拿錢還輕鬆,明星們好歹還得唱幾隻歌吧,他們只簽個到,打個哈哈便搞定。
從理論上説,藥品生産廠家可以將藥品直銷給醫院,而現實的情況是,這種直銷渠道的溝通很難很難。因為長期以來,在批發商與醫院之間早已由於相互的利害關係形成了一張網,沒有反腐敗的利劍,誰能撕破?
由於藥品生産的暴利,許多人都拼命地朝這塊有限的空間裏擠,實際上藥品生産的買方市場早已形成,這就迫使生産廠家變成了孫子,提著整箱整箱的錢去賄買賄賣,出廠價一壓再壓,利潤一讓再讓,所以在藥品暴利中生産廠家並沒有拿走多少,都滾進了中間環節,中飽了私囊。
據了解,現在藥品的批發價基本上在出廠價上加價10%~30%(國家規定的利潤為5%),這樣高的批發利潤,在眼下的中國市場是罕見的。
在藥價問題上,拿大頭的是醫院。批發商(經常是各省市醫藥公司)要把一種新藥打進醫院也並非易事。他們先要從醫院的掌握實權的院級領導入手,打通關節,再千方百計尋情鑽眼,打通醫院藥劑處的關鍵人物,採購的、審批的一個都不能少。許多醫院還得上藥事委員會,於是,醫院藥事委員會的委員們,便也上了批發商或醫藥生産企業代表們的“黑名單”。當然,想要讓鬼推磨,不捨得花錢,那鬼肯推嗎?
可藥進了藥房並非就萬事大吉,病人不用,藥壓在藥房裏行嗎?説到底,藥是要吃到病人肚子裏,才能算完事。這就得靠各科室有處方權的大夫了,實際上,藥品商們推銷的觸角,早已深深地滲透到了醫院的肌膚深層。
而有處方權的大夫們的每一張處方,就是醫院給他發工資發獎金的依據憑證。他們能不有病沒病都開藥,處方拼命朝大開嗎?
在各大醫院都可以見到那些大醫藥生産企業們所派出的醫藥代表,他們熟知醫院上層每一個實權在握的人個人檔案,家庭情況,社會背景,有什麼嗜好,有什麼特殊需求。如果你想出書,他可以提供資助,如果你沒錢買房,他會“借”錢給你,並且你可以有借無還。他們見廟就得拜佛,見佛就得燒香。然而所有的貢品香燭紙錢最後都要算在患者頭上,藥價能不漲到天上去嗎?
解決這個辦法的根本措施是:醫藥剝離。把藥房從醫院裏剝離出去。
在國外,在許多發達國家,醫院與藥房是分開的,是各自獨立的。醫院壓根兒就不設藥房,這就從根本上剷除了這種弊端。
“合法”的暴利
最近,有家報紙報道了這樣一件事:2002年6月20日,有位糖尿病患者去西安唐都醫院看病,醫生在給他開的處方上寫了糖尿病的常用藥鹽酸二甲雙胍片3瓶,他到醫院的繳費處一劃價,3瓶貴州聖濟堂産的鹽酸二甲雙胍片藥價為每瓶46.80元,三瓶共計140.40元。
他覺得這藥太貴,便多了個心眼兒,沒買。可既然生了病,藥總是要吃的。出了醫院,在離醫院不遠的一家零售藥店的櫃臺上,他看了看這種藥,一看嚇一跳:一模一樣的藥,藥店的標價為9元! 相差竟超過了五倍。他還以為自己看錯了,於是仔細地看,沒錯,藥名、包裝、産地、每片藥的劑量,每瓶藥的藥片量,跟醫院藥房的藥一模一樣。
這鹽酸二甲雙胍片是糖尿病人天天要吃的常用藥,糖尿病是終身疾病,一天要吃三頓,跟吃飯似的,得吃一輩子,要吃好幾十年。若如此用藥,這得多花多少冤枉錢?
醫院的藥價怎麼這般黑?而且,這是一家在西安屈指可數的、規模很大的非營利性國有醫院。於是,該患者便上了火,一定要把這藥的價弄個水落石出。他便向報社投訴該醫院,報社對此事也有興趣,便派了記者來個“記者調查”。
記者先對此藥的零售價進了調查,大多數零售藥店的貴州聖濟堂産的鹽酸二甲雙胍片均為9元左右,出入不大,有家醫藥公司為6.9元。該醫藥公司解釋説,生産廠家最近降了價,這是最新價。
記者設法找到了貴州聖濟堂西安辦事處經理鄭華,鄭經理説,該廠生産的鹽酸二甲雙胍片批發價為5元左右。而西安各大醫院都是從他這裡進的貨。
調查到現在,終於真相大白了。零售店將此藥加價到9元已屬暴利,漲幅已高達80%,而國家規定的批零差價為15%,已超過國家規定的批零差價的300~400%,可醫院以5元買進的藥,卻以46.80元賣給了患者,暴利超過了900%!什麼行業的利潤能達到如此程度?
當記者詢問該醫院的此藥的藥價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時候,該醫院有恃無恐地説,藥價不是我們擅自製定的,我們執行的是紅頭文件,依據的是《陜西省物價局關於公佈101種藥品補充劑型規格價格的通知》。該通知開始實施的日期是從2002年6月15日開始,可稱作“墨跡未幹”的有效文件。而藥鹽酸二甲雙胍片的“最高限價”竟真是46.80元。我們輸得無話可説。此暴利“合法”。
為什麼物價局批准的藥價會遠遠高於市場價?
陜西省物價局藥品價格處答覆説,省物價局[2002]65號文件中,一般鹽酸二甲雙胍片的最高限價是轉發國家計委的最高限價,而鹽酸二甲雙胍片(腸溶片)的最高零售價,一方面也是根據程序,在對市場全面考察的基礎上,綜合各醫藥公司的市場報價,以及綜合國家規定的腸溶膠囊(250mg14片/瓶,18.00元/瓶)最高限價確定的。這位工作人員説,省物價局此次公佈的最高限價只是“暫時的”,還待國家有關部門確定。如果確實過高,還可以在進一步了解後調整。
可我們仔細一分析,發現這個答覆疑點不少。首先是我們不知道他所説的那種腸溶膠囊(250mg14片/瓶,18.00元/瓶)是一種什麼腸溶膠囊,與鹽酸二甲雙胍片(腸溶片)是不是同一種藥,依它作為定價依據是否對頭?
其次是各醫藥公司報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嗎? 物價局要不要進行該藥的成本調查和執行國家規定的利潤標準? 還有,物價局“對市場全面考察”了嗎? 你們知道而鹽酸二甲雙胍片(腸溶片)的批發價是多少錢嗎?
2002年6月28日,記者在西安多家藥店調查了北京嘉德醫藥公司生産的鹽酸二甲雙胍片(腸溶片),每瓶批發價才3.50元。儘管鹽酸二甲雙胍片(腸溶片)由於生産廠家不同,價格上也有差別,但在調查中沒有發現一家的批發價超過15元的。而按照該文件,這些藥物的藥價也可以賣到46.80元而並不違法。
如果“對市場全面考察”了,還會作出如此高得嚇人的“最高限價”嗎?
非法的暴利讓我們憤怒,而“合法”的暴利讓我們絕望。
在我國醫院的醫療費賬單上,藥費佔去了60~70%,而在國外醫院的賬單上醫院的賬單上藥費僅佔全部醫療費的3%。而中國眾多藥廠所生産的藥品,80%是從醫院的藥房賣給病人的。
二十年前中國花在公費醫療上的費用,總共不過25億元,2001年公費醫療的範圍己縮小到了最低限度,幾乎僅限于國家公務員和國有企業的部分職工,但花在公費醫療上的費用卻增長了整整30多倍。能不讓人喟然長嘆?二十年醫療制度改革的成果全毀在藥費的狂漲上!
而千呼萬喚的“醫藥剝離”從1999年念叨到了2002年,可就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就是前不久所作出的決定,也還只是在山東青島、青海西寧、廣西柳州幾個城市進行試點,要等到全國推廣,還不知要到猴年馬月。(魏雅華)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