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驥改制拖延 基金融鑫蹣跚上市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0日 15:06)
中國經營報消息:9月2日,前身為天驥基金的基金融鑫終於結束了紛紛擾擾的改制,在深交所重新掛牌上市,至此,中國證券市場上第一批老基金已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但是,市場卻並沒有給這個流通盤只有4億多的小盤改制基金面子,9月2日,基金融鑫以1.3元的價位高開,但開盤價就成為當天最高價,之後一路低走,換手率只有9.83%,其首日漲幅只有6.73%,收于1.11元。之後的9月3日、4日、5日,基金融鑫一路走低,5日開盤于1.07元。創下了改制基金上市以來的新低,讓持有了兩年多的原天驥基金的投資者大跌眼鏡。
小盤改制基金中的另類
民生證券陳楓分析師説,買入天驥基金的按照基金融鑫的首日收盤價1.11元,這個價位也意味著天驥基金退市前最後一刻買入的投資者虧損了11.2%。2000年7月3日,天驥基金退市,收盤價為0.94元,後期改制時又經歷了1:0.75的縮股,其成本應該在1.25元之上。更有為之扼腕嘆息的是在天驥基金0.94元以上價位買入的投資者——在1.2元甚至更高以上價位買入的投資者大有人在。
基金融鑫的表現在改制小盤基金中絕對是個例外,民生證券的陳楓分析師回億説,天驥基金退市(2000年7月3日)的前幾天,受基金基本面利空不斷的打擊,二級市場成交量急劇放大,明顯地出現了莊家出逃的現象。股東人數到2002年8月15日為9.309萬戶,人均持股4685份,呈現出明顯的分散狀態,這恐怕是基金融鑫上市後沒有得到爆炒的最主要的原因。
讓原天驥基金的持有者張柏惱怒的是兩年多的煎熬和上市時機的錯過。“如果不是中融公司遲遲不能成立,天驥也能趕在去年第二批或者今年6月上市,也就不會出現今天的悲慘局面了。”基金融鑫持有人張柏所説的中融公司指的是中融基金管理公司,即基金融鑫的發起人和管理人。
大股東扯皮高層動蕩中融難産導致天驥改制拖延
2002年8月18日,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准開業,這是我國獲准開業的第17家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最後一家肩負清理、規範老基金任務的基金管理公司。
而此前,中融基金管理公司于2001年12月28日以“前期籌建工作不到位”為由,向證監會提出了延長籌建期限的申請。中融基金成為中國第一家主動要求延遲開業的基金管理公司,同時也拉開了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的幾大股東以及原管理人之間恩怨情仇大戲的帷幕。
中融基金大股東河北證券是這幕大戲的主角,河北證券銳意進取基金業已經是業內共知,基金業的高額回報吸引著這個註冊資本只有5億多的地方券商。據一位曾經參與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籌建的知情人士介紹,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的難産,河北證券和天驥基金原管理人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矛盾首當其衝。
在天驥基金的清理改制過程中,中融基金管理公司被狀告在清理天驥基金過程中有違規行為。而按照2000年5月31日的評估價值,天驥基金所投資的房地産、法人股等資産嚴重縮水,房地産評估價值比賬面價值縮水達1500萬元,投資的法人股縮水達1.8億元。這位知情人士説,問題的焦點在於縮股比例,評估資産大大低於賬面價值,對天驥基金的原管理方肯定不利,雙方爭執不下,到處告狀,導致了清理改制工作的進展緩慢。
獨立董事和高層的動蕩亦是中融基金管理公司遲緩籌建的主要原因,從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中融基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換了3屆董事會,並3度更換獨立董事。2002年1月10日,發起人未經2/3獨立董事的同意,一次性將2/3的獨立董事予以解聘。河北證券曾提名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教授為獨立董事,1月中旬,吳曉求教授辭去獨立董事一職。據知情人士透露,不斷更迭的獨立董事背後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各大股東都試圖利用自己推薦的獨立董事來加強自己在董事會中的力量。
從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的獲准成立來看,關於縮股比例和高層的爭論似乎都已經塵埃落定,但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的順利誕生,最起碼對苦苦等待了兩年多的投資者有了一個交待,最後一隻改制基金就這樣在紛紛擾擾中蹣跚上市。
值得關注並且可以肯定的是,河北證券已經控股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再加上目前控股的中融基金管理公司,已經明顯違背了中國證監會關於機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1+1”的原則。至於河北證券將有什麼取捨,記者試圖聯絡採訪中融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河北證券董事長武鐵鎖,但均未得到答案。
背景資料
天驥基金是改制基金中成立最早的一隻,由於老基金成立初期很不規範,投資涉及資金募集、證券、實業、房地産、拆借等領域,操作極不規範,從而導致資産質量差、流動性差等缺陷。從1999年4月起,老基金的清理規範工作正式啟動。由於流通盤普遍較小,在過去不規範的市場中,莊家操縱的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大多逃脫不了遭受爆炒的命運。但似乎只有天驥基金例外。(樊崇)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