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上海樓市:基本健康 局部過熱  
09月02日 14:15

    人民日報消息:上海房價上漲較快,出現了一些局部過熱現象。但是,市場基本面依然健康,並未出現嚴重泡沫。政府部門要做的,是在保持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同時,用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推動房地産市場進入“理性的牛市”。

    上周,上海浦東的一處“國際化豪宅”開盤,均價超過每平方米1萬元。對此,一些媒體再次發出“上海房價漲幅驚人”的感慨。聯絡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房産熱潮,再看今年上半年預售住宅均價上漲近千元的統計數據,不少人認為上海房地産已經出現全面過熱的“泡沫現象”。

    眾説紛紜之際,我們不要急著下結論,不妨先看看房價的增長動力究竟是什麼。

    許多人拿上海房地産與北京類比,認為京滬兩地存在相似的房價“虛高”現象。筆者以為,對兩者作簡單比較是不合適的。目前,上海個人購買商品房的比例已接近97%,而北京還存在相當數量的單位購房。簡單地説,個人消費已經成為推動上海房地産市場發展的主力。説到底,引起這一輪房産熱潮的關鍵因素,還是制度進步。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海逐步停止實物分房,率先進行住房制度改革。經多年醞釀,新的住房制度開始集中釋放它的“能量”。眼下,上海的房地産熱是由開發熱形成的,開發熱由投資熱帶動,而投資熱又是由銷售熱形成的,這種循環應屬理性和正常。

    與此同時,我們判斷房價是否過高,還必須結合價格背後的價值一起衡量,關鍵要看房價有沒有嚴重背離價值。

    首先應該看到,與前些年相比,上海商品房的質量有了明顯進步。房子的品質提升,在價格上自然會有反映。同時,不應忽視的是,上海在城市建設上的大手筆,從側面推動了商品房價格上漲。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政府投資上億元建造一塊大型公共綠地,其直接結果便是周邊房價上揚。可以説,房價提升也是對政府投資環境建設的直接回報。以此類推,近10年來,上海高達3650億元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對房價産生影響是必然的。

    而最根本的是房價與經濟的總體狀況密切相關。近年來,上海的GDP始終以超過10%的幅度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市民眼前收入和預期收入的提高。收入增加了,購買力提高了,也會在無形中帶動房價上揚。而且,在目前這一輪房地産熱潮中,是房地産帶動經濟發展。換言之,目前的房地産增長是真實的。

    從這個意義上説,當前上海房價的較快上漲,不必引起過多的擔憂,因為其基本面是健康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上海房地産業在某些具體環節上存有一些問題和隱患。筆者認為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就像不少媒體報道的那樣,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子很難尋覓,使許多中低收入者買房發生困難。這就像賣服裝一樣,出現了“斷碼”。

    另外一個問題,是出現了一些局部性的過熱現象。近來,“排隊買房”在一些樓盤頻頻出現,有的人甚至不挑不揀,一買就是兩三套,速度比買菜還快。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動用的資金都是從銀行貸來的,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必然給市場帶來衝擊。

    這是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對於前者,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一些優惠政策,推動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對於後者,銀行可以對多套購房貸款採取貸款遞減制,以有效規避風險。更為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更巧妙地管好土地出讓這個“水龍頭”。從長遠看,上海的土地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一旦需要,政府手上有足夠的土地供應可以平抑地價,進而達到調控房價的作用。

    現在看來,説上海房地産市場出現泡沫,未免有點危言聳聽。政府部門要做的,是在保持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同時,用市場的手段進行調節,推動房地産市場進入“理性的牛市”。 (高淵)



責編:楊潔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新聞
上海市民認為房價偏高 政府將調控高價樓盤 (08月28日 09:53)
調查顯示:上海僅有8%家庭想買車(08月27日 11:57)
成本增加推動房價上揚 上海房價欲與北京試比高? (08月25日 10:39)
上海:高層建築達2100幢 “樓宇經濟”悄然興起 (08月24日 15:16)
上海:樓組文化 潤物無聲(08月23日 12:53)
香港地産眾巨頭再掀上海投資熱(08月23日 14:39)
上海外來購房者佔四分之一(08月21日 12:36)
上海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超過對房地産企業貸款(08月21日 12:3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