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記者曲志紅):來自21個民族57位作家的55部文學作品,乘上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最高榮譽的“駿馬”。這些作品中有40%是用蒙古、藏、維吾爾、朝鮮、哈薩克、柯爾克孜、彝、傣等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充分展示出在我國文學百花園中,多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繁榮的景象。
由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共同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自1980年創立至今,已連續評選7屆,對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和鼓勵優秀民族作家作品産生良好效果。本屆獲獎作品包括達斡爾族女作家孟暉的《孟蘭變》等6部長篇小説,仫佬族作家鬼子的《被雨淋濕的河》等17部小説集,拉祜族詩人張克扎都的《草地》等10部詩集,彝族作家米切若張的《情感高原》等9部散文集,滿族作家江浩的《盜獵揭秘》等3部報告文學,蒙古族女作家韓靜惠的《恐怖地帶101》等2部兒童文學集和苗族評論家龍潛的《聖殿之廊》等4部理論評論集。
這些獲獎作品是從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31個民族、263位作家的26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它們被評委會認為是3年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中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代表作。本屆評委會副主任、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介紹説,從這些獲獎作品、作家可以看出,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特別是獲獎的55部作品中有22部是用少數民族語言直接創作的,不僅展示出各民族語言文化的極大魅力,更説明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發展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據悉,全國第7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將於今年9月在京舉行頒獎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