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19日 12:33 來源:
?望東方週刊消息:
軍隊如果不改革創新,就會永遠落後
1月10日至12日,全軍後勤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上一次召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是在2000年8月,當時的主題是總結“九五”期間的後勤工作,推動後勤改革攻堅。而如今,在“十一五”的起始之年,“全面建設現代後勤”成為我軍的新命題。
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1月11日會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代表和“十五”時期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獲獎單位、個人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不斷提高後勤保障的質量和效益,為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提供堅強的保障。
胡錦濤説,後勤戰線要抓緊做好軍事鬥爭後勤準備,切實解決制約後勤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著力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後勤人才,切實加強後勤科學管理,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勤儉建軍的優良傳統,堅持全心全意為部隊服務、為基層官兵服務,不斷開創後勤工作的新局面。
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廖錫龍上將在這次會議上提出,“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重要機遇期,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重點是必須確保按期形成應急作戰後勤保障能力,確保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取得實質性進展。
就建設現代後勤的相關問題,《?望東方週刊》獨家專訪了廖錫龍上將。
65歲的廖錫龍上將是貴州思南人,1959年1月入伍,他從士兵起步,走過每一個階梯。上世紀80年代,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時任師長的廖錫龍在者陰山前線戰績卓著,1985年曾被《半月談》評選為全國十大新聞人物之一。1995年起,他擔任成都軍區司令員,2000年晉陞上將,被評價為是從士兵到將軍的範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時,作風穩健、紮實的廖錫龍成為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
2003年4月SARS期間,廖錫龍上將出現在小湯山,看望先期到達這裡緊急組建非典型肺炎收治定點醫院的醫務人員。當年5月,在給香港鳳凰衛視回函中,這位負責全軍非典防治工作的將軍説:我們必將以最終徹底戰勝非典災難而回告世人。
主掌全軍後勤工作的廖錫龍,強調從國情軍情出發,以提高軍事經濟效益為核心,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軍隊特色的後勤保障社會化路子。他要求全軍後勤系統以科學發展觀推進軍隊後勤全面建設,紮實做好軍事鬥爭後勤準備,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後勤保障能力,確保後勤各項工作經得起實戰和歷史檢驗。
近年來,廖錫龍提出了“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思路,實現後勤保障理念、保障體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和後勤管理的全面進步和發展。同時,總後在軍隊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多新舉措,“綠色營區”成為軍營亮點。
19年前,廖錫龍為自己擔任軍事顧問的電影《雷場相思樹》寫了一篇影評,刊登在《人民日報》上,剛剛走下戰場的他,用深情的文字表達著對戰爭和軍人精神的感悟;今天,將視角展開到後勤建設乃至軍隊發展的高度,這位曾在前線浴血作戰的將軍依然強調,後勤要踏踏實實為官兵服務。
“十五”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望東方週刊》:目前正是“十五”結束、“十一五”初起的交接時段,此時召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對於“十五”期間的軍隊發展和後勤建設,你如何評價?
廖錫龍:過去的五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之一。黨中央、中央軍委準確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的戰略格局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作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戰略決策,提出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充實和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制定並落實軍隊建設中長期發展的一系列戰略部署,對軍事鬥爭準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施了堅強有力的領導。
積極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要求,後勤改革在深化拓展配套方面有了新的進步。
全軍後勤顧全大局,不折不扣地執行軍委的指示命令,精簡戰略、戰役後勤機構數百個,向地方整體移交後勤院校四所,精簡後勤幹部7.4萬名,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後勤體制編制調整改革任務。
在駐大中城市軍以上機關和非作戰部隊推行生活保障社會化改革,全軍共撤銷食堂、軍人服務社、營房維修隊等保障機構1982個,減少各類保障人員6.1萬人。
後勤裝備機械化方面投入力度加大,發展步伐很快。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上百種骨幹裝備組成的第一代後勤裝備體系,特別是海上傷員救治、岸灘保障、野戰機場保障、空投物資保障和導彈部隊機動保障等裝備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我們基本完成了總部、大單位兩級後勤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初步構建一體化後勤軟體平臺和綜合數據庫,後方倉庫和各專業系統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為改善後勤指揮手段提供了技術支撐。
後勤系統在過去五年中完成科研項目3000多個,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66項,軍隊科技進步獎2751項,特別是吳孟超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標誌著我軍後勤科研發展達到一個新階段。
《?望東方週刊》:在提高部隊待遇、解決官兵實際困難方面,過去五年有哪些舉措?
廖錫龍:我們三次調整軍人基本工資標準,建立了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官兵崗位津貼、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提高了飛行、航海、機務專業崗位津貼標準。
此外,還三次提高部隊伙食費標準,配發99系列制式被裝,為新組建擴編部隊新建擴建各類營房數百萬平方米,新建旅團以下部隊幹部住房、士官臨時來隊家屬住房300多萬平方米,解決了1200多個邊防海島部隊吃水、供電、洗澡難的問題。
《?望東方週刊》:總結過去五年的後勤管理,有沒有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廖錫龍:應該説後勤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比如有些經費、物資的投向投量還不夠科學,有的管理人員在批錢批物批項目中隨意性還比較大,在物資採購、工程招標、資金管理和房地産出租轉讓中沒有嚴格按規定辦事,還有的幹部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這些不僅影響了後勤保障與建設質量效益的提高,還加劇了供需矛盾,甚至引發違法違紀問題。
總後積極推廣先進的管理方法、技術和手段,提高後勤管理的規範化水平,也有一大批“紅管家”涌現出來。
我們推行預算制度改革,強化預算分配和監督職能,增強了預算的約束力和科學性,提高了集中調控資金的能力。同時加大審計監督力度,共審計單位和項目7.7萬個,取得直接經濟效益68億元,為維護財經紀律、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望東方週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已經亮相,軍隊後勤在“十一五”期間有什麼具體規劃?
廖錫龍:軍隊後勤是連接國家經濟建設與軍隊建設的橋梁和紐帶,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所創造的物質、科技、人力等各種資源轉變為保障資源,在必要的時候迅速轉化為後勤保障力。這是“十一五”時期軍隊後勤建設發展必須做好的重點工作。
1997年中央確定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戰略目標是,到2010年努力實現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提出的各項要求,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實現這一目標的重中之重是解決軍隊規模、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問題,把軍隊員額壓縮到適度規模,建立起比較科學的體制編制,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比較配套的政策制度。
目前,這三個主要問題,特別是規模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隨著戰爭形態由機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轉變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一些從體制機制上制約軍隊建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
從後勤的情況看,目前的聯勤保障體制改革還是初步的,三軍一體化後勤保障體制還在探索試點之中,一些關係廣大官兵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既滯後於國家的政策和制度改革,也滯後於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目標的最後五年,軍隊後勤體制編制改革的重點是建立健全聯合保障體制,要集中精力抓政策制度改革問題,特別是工資福利制度、住房制度、醫療保障制度、軍人社會保險制度等,都要逐步調整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果。
軍委即將下發《軍隊建設發展“十一五”規劃》,後勤建設發展也制定了相應計劃。後勤建設將一保戰備、二保生活、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積極穩妥推進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後勤管理科學化,努力推動後勤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提高保障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為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奠定堅實基礎。
解析現代後勤
《?望東方週刊》:你近年來力推“現代後勤”概念,還曾就這一主題作過報告,能否詳細談談“全面建設現代後勤”的思路?
廖錫龍:“全面建設現代後勤”就是要按照時代發展的要求,實現後勤保障理念、保障體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和後勤管理的全面進步和發展。其主要標誌是保障體制一體化、保障方式社會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後勤管理科學化。
對於保障體制一體化,早在1952年,周恩來總理就提出要探索三軍聯勤之路,此後我軍先後組織過四次試點,但沒有推開。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三軍一體、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聯勤保障體制”,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確定軍隊後勤保障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我們在2000年建立的聯勤體制基礎上,從2004年7月開始,組織了濟南戰區的大聯勤改革試點。大家的共識是,大聯勤改革勢在必行,今後五年將繼續推薦和深化。
胡錦濤主席不久前強調,軍隊要強化“軍民結合、寓軍於民”意識,能利用民用資源的就不自己鋪攤子,能納入國家經濟科技發展體系的就不另起爐灶,能依託社會保障資源辦的事就要依託社會保障。推進我軍後勤保障社會化的潛力還很大,我們要繼續拓展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內容,完善各項配套措施。
相當長一個時期內,軍隊被服主要由軍隊自己生産。1999年,我們把軍需工廠全部交給地方,既省事省心省錢,被裝供應也沒有出現問題。
今後五年,在後勤科技發展方面,我們將啟動後勤科技創新工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出抓好後勤信息化、物資保障、軍事醫學、野戰生存、國防工程和節能環保等六個領域的技術創新。在後勤裝備建設方面,抓緊構建具有較高機械化程度和一定信息化水平的第二代後勤裝備體系,爭取2010年配備到重點部隊。要廣泛組織軍地科研力量,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對海上醫療救護與護送、岸海銜接保障、生物防護和工程設施搶修等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目前,我們的後勤管理科學水平還比較低,今後五年要大力推進後勤標準化建設,推進採購管理改革,完善軍隊物資、工程、服務採購管理體系,健全採購法規,全面規範採購運行機制,著力擴大集中採購和招標範圍,2010年物資集中採購規模比2005年翻一番,推行網上採購和電子商務,提高採購的效能和效益。
《?望東方週刊》:後勤已經成為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和外國軍隊相比,解放軍的後勤改革狀況如何?
廖錫龍:美軍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2020年聯合構想》中就提出了“聚焦後勤”的概念,他們積極加速後勤轉型,提高保障效率和效能,以強有力的戰略運輸能力為基礎,從本土向海外戰場投送作戰力量和裝備物資,準確預測部隊作戰需求,建立軍地聯合的保障體系。
俄軍也把後勤改革作為軍事變革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普京在俄聯邦武裝力量2003年度工作總結講話中,曾以四分之一的篇幅,提出要建立現代、統一、符合平時和戰時要求的後勤保障體系。
目前我軍後勤還處在機械化、半機械化和信息化全面發展起始階段,傳統因素比較多,現代因素明顯不足,與保障高技術特別是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差距還比較大。我軍後勤長期以來主要是保障陸戰型軍隊作戰,保障手段基本還處於半機械化水平,改革意識也比較差。我們必須有緊迫感,如果不改革創新,就會永遠落後。
把軍費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來
《?望東方週刊》: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協調關係一直很受關注,近幾年中央也作出了一些調整,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廖錫龍:中央明確提出,“十一五”時期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胡錦濤主席多次指出,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是解決包括國防和軍隊建設在內的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前提和基礎。
我理解,一是要堅信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必將為軍隊的後勤保障與建設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到2010年我們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將比2000年翻一番,必然會為軍隊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財力支撐。第二,國家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對於科技強軍、科技興後勤將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同時,全國鞏固和普及義務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官兵素質特別是科學文化素質偏低的問題。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富國與強軍的統一性,軍隊發展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協調性,也要看到軍費供應相對不足的長期性。堅定不移地貫徹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立足現有軍費,保障好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這是保證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客觀需要,也是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
在軍費問題上,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盲目與發達國家軍隊特別是美軍比投入。我們實行的是積極防禦戰略,軍費的實際需求與美軍不同;同時,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産總值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人均只有美國的2%,這就需要我們客觀認識和看待軍費問題,充分認識國家對軍隊的投入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如果我們把現有的經費管好用好,能夠辦好很多事情。
《?望東方週刊》:中央在軍隊建設中突出強調效益問題,你認為在後勤管理、軍費使用上如何發揮最大的效益?
廖錫龍:我們要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勤儉建軍的傳統,把黨和國家撥給我們的軍費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來。
要堅持把節約資源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途徑,努力創建節約型後勤。當前部隊建設中大手大腳、盲目攀比的現象比較普遍,比如有些單位20多年前建的房子,不管質量好壞,就認為年代久了,應該推倒重蓋。有的單位領導一換,就把前任剛修好的路、建好的門進行改造換新;有的營院今年種上草,明年就要拔了種樹,接著又要改魚塘。這樣做是對資源的浪費,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格格不入。
創建節約型後勤,要從吃、穿、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小事抓起。今年上半年,全軍各大單位要對開展資源節約工作進行一次檢查,對動作遲緩、措施不力、浪費嚴重的,要限期整改。
我們要堅持從嚴治軍,管理搞好了,錢少一點,精打細算,用之得當,也能把事情辦好;管理搞不好,是個“無底洞”,錢越多損失浪費越大。
當前一些單位敢超預算花錢,超標準辦事,超財力建設,説到底還是管理鬆懈,有章不循。解決這些問題,要從決策的過程中就嚴起,在操作執行的全過程嚴,在監督審計查處上嚴,讓不按規矩辦事的人尤其是亂辦事的人,沒有空子可鑽,沒有“擦邊球”可打。
《?望東方週刊》:後勤工作如何落實為官兵服務?在部隊福利待遇方面,今年還會有哪些新舉措出臺?
廖錫龍:官兵滿意是我們後勤工作的落腳點,堅持把方便讓給部隊、把困難留給自己,是後勤工作的一個好傳統。在長征時期,後勤工作者背著鐵鍋爬雪山、過草地,哪怕沒有東西煮,也要燒鍋熱水給同志們喝。現在條件好了,我們後勤的老傳統不能丟,要努力當好新形勢下的“夥頭軍”,踏踏實實為部隊服務,為官兵服務。
在工資福利制度改革方面,我們將逐步健全津貼補貼制度和特殊地區附加補貼,建立與崗位、貢獻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重點向艱苦邊遠地區部隊、急難險重崗位和基層官兵傾斜。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要研究制定推進住房分配貨幣化、住房供應社會化的措施辦法,研究改進軍隊幹部經濟適用住房管理制度,調整公寓住房租金。要搞好軍職以上和師職離退休幹部住房建設。在軍人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快軍人保險立法進程,研究制定軍人退役養老保險制度,借鑒商業保險機制,不斷提高軍人保險水平。■(記者程瑛、胥金章/北京報道)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