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躁動的台灣新聞界:傾向明顯 火藥味瀰漫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8日 10:00)

  南方日報消息:11月1日至10日,應台灣《工商時報》的邀請,由廣東新聞學會組織的赴台灣交流團在臺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交流活動。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新聞界快速反應令人嘆服

  就在8日晚上11時54分,我們正在台北的亞太會館休息,朦朧中床動起來,搖起來,當時就感覺像在盪鞦千,有的地方天花板掉下了石膏塊。等我們完全清醒過來,一分鐘的搖晃已經停止了。儘管誰也沒有地震的經歷,但都懷疑可能是遭遇了地震。我們於是馬上打開電視機,各電視臺開始播放有關的新聞字幕,此時離地震的發生僅有5分鐘左右。20分鐘後,電視臺已經開始播放專題,有地震當時電視臺大廳內搖晃的鏡頭、氣象臺的解釋以及最近日本及台灣有關地震的新聞回放。到第二天一早,電視與報社的有關新聞已經是鋪天蓋地的了。台灣新聞界對新聞事件這種反應之迅速,令我們廣東的同行感到佩服。

  新聞業競爭日益白熱化

  我們在訪台期間,參觀了台灣著名的幾大新聞單位,包括中國廣播公司、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國電視臺、聯合報、中天電視臺等。台灣各新聞機構如同新聞轟炸機,時時刻刻傾瀉大量的資訊,如電視的新聞臺每天24小時播映,其中19小時直播,而且電視熒屏的下方和側方還同時打出走馬字幕即時報道新聞。

  在我們所訪問的新聞機構中,以中國廣播公司的歷史最長,於1928年在南京成立,原國民黨要人張道藩、蔣孝武等曾經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據介紹,台灣在1949年僅有33家電臺,而現在有174家之多,另外還有近200家無牌經營的電臺,所以生存頗不容易。

  由余紀忠先生創辦的《中國時報》已經有54年曆史,是最早開啟兩岸交流的台灣媒體。據介紹,台灣的報紙過去為20元台幣一份,版面較為嚴肅,但自從香港一家新聞集團在3年前將報紙和雜誌打進台灣後,以10元一份報的價錢、駭人聽聞的大標題和彩色大照片作封面的勢頭,衝擊了整個報界的經營及風格,各報不得不紛紛降價,並追逐更加能轟動社會的新聞。

  而台灣全島的無線電視臺有5家,有線臺超過100家,主要是購物頻道,據説這些購物頻道在非典期間特別興旺,都非常賺錢。

  正由於新聞傳媒的競爭激烈,各個機構也拓展了許多其他業務。如中國時報報係就組織多個展覽和演出,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有的展覽觀眾高達62萬人次,這也為報社帶來鉅額經濟收入。

  島內新聞具明顯傾向性

  如今,台灣的政治氣氛對立,社會氣氛動蕩,新聞機構很難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各自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抹上藍綠或其他色彩,許多傳媒的傾向性也非常明顯。有新聞界人士對我們説,台灣所謂的“新聞局”已儼然如同民進黨的宣傳部,而且實際控制了許多電視和報紙。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在東森電視臺的新聞評論專題,女主持人及所請的嘉賓都明顯地偏向民進黨,狂踩國民黨。

  聯合報係也是台灣較大的新聞機構,共發行9種報紙,其中有4種在美國、印尼、泰國和歐洲。另外,還收購了6個電視新聞臺。《聯合報》則對民進黨政策進行連番質疑。如對台灣“考試委員”林玉體“大陸不是本國,而是敵國”這一離譜的言論,學者在專欄中均憤起質問。

  中國廣播公司是全島廣告收入所佔份額最大的電臺,除了商業廣告外,政治及選舉廣告也佔相當大的比例。尤其在選舉時期,各黨派紛紛在這裡亮相。雖然中廣本身原先就是由國民黨經營,但它對民進黨候選人罵國民黨、也罵中廣公司等廣告照登不誤。據説,因為中廣的背景,現在的“新聞局”便對它較為苛刻,前段時期要審查其對藍綠陣營的廣告分量。

  火藥味充斥電視與報紙

  台灣由於各種政治矛盾十分尖銳和激化,各類政治力量的互相攻擊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從方針到某個人的一句話,還有某個人的私人生活。這直接影響到社會各個層面的分化與對立。如歷史教科書事件、國民黨黨産事件,甚至陳水扁亂過馬路的事情都會引起從政壇、知識界和百姓的辯論,甚至爭吵和打鬥。

  我們在臺期間,從電視和報紙上的新聞內容感覺到:新聞的焦點和版面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包括自上而下的對立觀念。此外,除了台灣股市和美國總統的選舉,極少經濟新聞和國際新聞,而社會新聞也是有關全民瘋狂買股票及各種犯罪的案件。

  我們一打開電視,熒屏上的新聞重頭戲幾乎都是政治人物打架、吵架的場面,相當的單一。有台灣的記者形容説,“立法院”遠比菜市場熱鬧。一些民進黨“政治明星”就是靠兇狠的吼叫來爭取注意力,國民黨的政界人物如馬英九,每説一句話都會引來對方的圍攻。甚至有的女議員躺在會場的地上哭鬧,男女議員互扔物品等。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都覺得這樣播放出去影響了社會風氣和台灣形象,但為了收視率也只得天天照放。各電視臺均有電視直播車停在“政府”及“立法院”,隨時準備捕捉這些出格的鏡頭。另外,各電視臺組織政治人物、學者和社會名流等就新聞內容進行深入辯論,也是火藥味十足的。

  有臺商從大陸回台灣時,將一段順口溜改動道:“……回到台灣才知道文革還在搞。”這形象地描寫出台灣現時離奇的政治現象。同時,台灣媒體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也是非常躁動不安的。如我們訪台時,全島為買彩票而瘋狂,這便成了僅次於政治新聞的熱鬧消息,而處處排隊、人人談彩的新聞又更加推動人們加倍狂熱。

  中視的一位管理人員説,本來新聞不單要報道觀眾想看的,也要報應該看的,但因前者與收視率及廣告收入相關,因此也就只有照播那些更吸引觀眾眼球的東西。對於什麼靈異人士預測地震、台灣“國防部”和“外交部”因風水不好而糾紛頻頻等內容,各電視臺也炒作不休,這引起各界人士的批評。

  正由於政壇人物每天都在信口開河,目下台灣社會也就因此風波不斷。

責編:慕泉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2004年台灣軍情大盤點:演習不斷製造緊張(2004/11/27/ 21:35)
  • 台灣“選舉無效”訴訟庭辯終結 下月宣判(2004/11/26/ 19:28)
  • 唐家璇強調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2004/11/26/ 07:45)
  • 台灣澎湖電廠跳機停電波及4萬餘戶(2004/11/24/ 19:25)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