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考古節目《敦煌再發現》直播圖集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2日 10:00)
CCTV.com消息:新聞頻道今天上午9:00開始推出特別節目“敦煌再發現”,從今天到24日,每天兩小時,以現場直播的形式向觀眾展現敦煌燦爛的文化歷史,首次展示歷經千年的珍貴文物以及近年來對敦煌學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帶給觀眾一個最為完整、詳盡真實的敦煌。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敦煌是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有多麼久遠,難以深究。不過,從敦煌至玉門火燒溝一帶出土的石、陶、銅器可以看出,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在黨河和疏勒河流域就已閃爍著遊牧民族原始文明的火花。商周時期,西北古老的遊牧民族“允戎”和”氏羌”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岩畫,成為我們了解敦煌古老歷史的一把鑰匙。先秦時期,月氏和烏孫民族先後遊牧徙居於敦煌。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月氏族以“控弦十萬”之強大部落,稱雄河西,將鄰邦烏孫驅逐異鄉。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可惜好景不長。西漢初年(前203至前176年),另一更為強悍的匈奴民族從漠北高原入侵河西,大月氏接連受挫,且戰且退,十年之後便逃到大夏故地(今阿姆河南)茍延殘喘。強盛的匈奴以“控弦之士三十余萬”的威勢,成為河西走廊的主人。
漢武帝消滅匈奴,統一河西後,才真正揭開了敦煌輝煌文化史的第一頁。為徹底掃除匈奴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和侵擾,漢武帝雄才大略,採取“嵌形戰略”,于公元前139年派遣大將張騫開始了艱難的“鑿空”之舉,首次溝通了向來閉絕的西方各國,並對匈奴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公元前127年衛青的漠北之戰和前121年霍去病的河西之戰,給匈奴以致命的打擊。霍去病統一河西後,漢武帝設立了河西四郡,並修築了東起永登羅成灘,西到羅布泊樓蘭古城的烽燧亭障,開通了絲綢之路。敦煌的陽關和玉門關成為中原通向西域的兩個邊塞“耳目”。酒泉郡設立於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當時敦煌屬酒泉郡管轄。武帝元鼎六年(前11且年),趙破奴調集酒泉、張掖等郡人工,合力在黨河西岸修築了敦煌邊塞城池,並築外圍的土河、塞城及水利樞紐馬圈口堰(今黑山咀附近)。(漢書 地理志)載:“敦煌郡,武帝後元元年(前88年)分酒泉置”,敦煌郡當時轄敦煌、冥安、效谷、淵泉、廣至、龍勒6縣。取名敦煌,含“盛大輝煌”之意。(漢書 地理志》註釋:“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雲:“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西漢政府的移民實邊政策使敦煌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象,使其發展成為西北軍政中心和文化商業重地。
東晉十六國時期,河西戰火烽起。從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後屬前涼、前秦、後涼、北涼等割據政權統轄。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北涼敦煌太守李高擁兵自立西涼國,定都敦煌。405年遷都至酒泉。421年,北涼滅西涼,復佔據敦煌。439年,北魏統一河酉,敦煌相對安定,經濟文化再度繁榮,佛教興盛。557年,敦煌郡歸西魏宇文覺建立的北周政權管轄,下設嗚沙縣,以城南有鳴沙山而得名。
隋朝統一全國後,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餘年的分裂局面,相繼平息了突厥、吐谷渾等反隋勢力,收復了河西。隋改鳴沙縣為敦煌縣,並於大業初年(605-609年)遣尚書左丞裴矩視察敦煌,了解絲綢之路及中西通商貿易情況,在敦煌舉辦了有西域各國商賈參加的商貿交流會,並遣將西駐,移民實邊,開墾農田,敦煌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和安定,敦煌石窟藝術風格為之一變,開始走向極盛期。
唐滅隋後,于619年收復河西,在敦煌置沙州,敦煌縣屬沙州管轄。武德五年(622年)在河西設涼、甘、瓜、肅、沙五州,但地方反唐勢力仍雄強一時。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舉剷除了東西大道上以西突厥為主的障礙,確保了絲路的暢通,敦煌達到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河西拉開了唐蕃戰幕,瓜州城一度為吐蕃攻陷。“安史之亂”後,唐調河西兵力東去平叛,吐蕃乘虛進犯河西。沙州雖駐勁旅,但經不住吐蕃重兵長達十年的圍困,終於箭盡糧絕,寡不敵眾,于781年開城降蕃。吐蕃統治敦煌67年,經濟文化一度繁榮,莫高窟中出現了燦爛的吐蕃佛教藝術。
大中二年(848年),敦煌富紳張議潮聚結漢、回紇、溫未、龍。羌、吐谷渾等各族受盡吐蕃欺淩的民眾,乘吐蕃內亂,一舉收復瓜,沙二州。大中五年(851年),張議潮收復吐蕃所控河、涅十州之地,並遣使人朝敬獻十州圖籍,李唐乃封張議潮為節度使、觀察使,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金吾大將軍特進沙州鎮守。905年,張議潮孫、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背後獨立,在敦煌建“西漢金山國”,自封“白衣天子”。914年,金山國亡,張氏絕嗣,沙州富豪曹議金被州人薦舉取代了節度使地位,領瓜、沙二州。曹氏家族世襲節度使位122年,重視經濟、軍事、文化建設,與鄰邦異族和睦相處,敦煌商貿繁盛。
1036年,西羌後裔党項羌攻佔河西走廊。自此,“白上大夏國”統治敦煌達191年。西夏統治者採納漢族地區的先進技術和生産經驗,使河西保持蕃“民物富庶,與中州不殊”的水平,敦煌石窟中保留了大量豐富而獨特的西夏佛教藝術。1226年,蒙元大軍攻佔敦煌。1271年建國後,于1281年升敦煌為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設置河渠同治管理農田水利,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大軍遍佈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藝術繼來衰落以後出現了再度繁榮。
明朝于永樂元年(1403年),在敦煌設沙州衛,為嘉峪關西七衛之一。嘉靖三年(1524年),明閉鎖嘉峪關,將關西漢民遷徙關內,瓜沙二州為吐魯番所據,少數民族徙居遊牧於此。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兵收復整個河西,並進軍西域。雍正元年(1723年),在敦煌設沙州所,兩年後升為沙州衛,與安西衛、柳溝衛並屬安西同知。康熙。雍正時代,重視關邊開發,調集。遷徙大批軍民至瓜沙一帶屯墾農田。僅1725年一年內,就先後把甘肅52縣的2400余戶漢民徙至沙州開墾,又調吐魯番、羅布泊大批軍民于沙州一帶。至雍正末年,沙州耕地已擴展到10余萬畝,並引黨河水分十渠灌溉,形成沙漠綠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將沙州衛升為敦煌縣,屬安西府,後裁府設州,遂隸屬安西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敦煌縣直屬甘肅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敦煌縣屬甘肅省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隸屬酒泉專署。1987年9月28日敦煌改縣設市至今。
敦煌于1979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城市,198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2年經甘肅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遊經濟開發區”。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