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人大代表郭海亮:要帶着感情去解決三農問題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3日 13:04)

  2004年兩會專題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新華網消息:3月13日,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呂梁地委書記郭海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解決“三農”問題要在“多予、少取、放活”上下功夫,要帶着對農民的深厚感情去解決“三農”問題。

  郭海亮介紹,呂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資源富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近年來,呂梁地委、行署緊緊圍繞脫貧與發展這一主題,積極實施項目牽動戰略,狠抓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了區域經濟的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2003年全區GDP完成130億元,同比增長15%,分別比全國、全省高出5.9和1.8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完成23.19億元,同比增長42.02%,高出全省12.26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市地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10元,同比增長4.7%。但是,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與人民的要求相比,這裡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存在着'三個掩蓋'的問題,即財政收入的高增長,掩蓋了農民收入的低增長;部分縣市市政建設的成績,掩蓋了農村的落後;一些好的典型和富裕戶,掩蓋了面上的貧窮。

  郭海亮真誠地説,實實在在講,我們現在最弱的是農業,最窮的是農村,最苦的還是農民。因此,在呂梁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必須高度關注"三個掩蓋"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三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扎紮實實搞好貫徹中央1號文件的配套措施。為了全民貫徹落實好中央1號文件精神,針對"三農"問題在呂梁的具體表現,緊緊圍繞增加農收入,呂梁地委在"多予、少取、放活"上下功夫,推出了切實可行的配套措施。

  一、加大感情投入力度,在改變作風上下功夫,全區上下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氛圍。呂梁老區人民在戰爭年代為革命流血、捐軀、做出巨大貢獻,但至今沒有徹底擺脫貧困。因此各級幹部必須帶着感情、鋪下身子抓"三農"。

  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多予"上做文章,加強對農業、農民的直接扶持,形成全新的投資格局。要求各級政府每年要拿出不低於當年本級財政收入5%的資金用於農業發展,並確保涉農資金足額到位。擴大對農民的小額貸款覆蓋面,主要支持農民發展種、養、加等生産項目,貸款期不少於1年。加大以工補農力度,要求縣市從煤炭等礦産資源開採企業按每噸2元收取補農資金,專項用於農業綜合開發。每年從地區財政安排的農業切款經費中拿出一部分建立農業産業化發展基金,重點用於農業企業家培訓、農業企業貸款貼息、技改擴建、原料基地建設和綠色産品認證,同時建立農業風險的支持和保護制度。設立財政扶持貼息資金,對創辦林木基地100畝以上,創辦涉農經濟實體銷售收入50萬元以上的通過財政貼息給予扶持。嚴格執行耕地徵、佔用補償制度,保證農民承包土地合法權益。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少取"上嚴把關,真正減少農民的隱性支出,確保農民收入有實實在在的增長。徹底取消農村義務工和勞動積累工。對農村集體生産、公益事業所需資金、勞力,實行"一事一議"上限控制。各級安排的建設投資要量力而行,不能以農民籌資籌勞配套。根據經濟發展情況,以縣為單元逐步取消農業稅,積極報批減免特困戶銀行貸款。認真落實國家對貧困地區稅收優惠政策和災歉減免規定,嚴格執行農村稅費改革政策。認真落實貧困縣農村中小學收費"一費制",壓縮村校必要開支,切實減輕農民子女上學負擔。對農民實行免費技術服務,貧困縣農機駕證免收50%的費用。堅決禁止農民人均純收入不達865元的鄉、鎮、村投資樓、堂、館、所等非生産性建設項目,堅決杜絕面向農村的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農民用電與城市同網同價。除主要黨報黨刊外,任何部門、行業報刊,不準強制或借考核、評比之機變相要求農村訂閱。同時要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公佈的15項涉農收費減免規定。

  四、加大體制改革力度,在"放活"上出實招,破除農民增收的體制性障礙,形成農民增收的良好環境。 改革城鄉戶籍制度。從今年起呂梁各縣市全面開展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開。

  五、加大對農村科技教育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在全區推開農科教結合工作。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對運用農業先進技術、優種、肥料和新的生産方式的農民,地縣農業科技部門要在專項經費中予以扶持。地、縣市和鄉鎮政府一定要把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經費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決不允許截留挪用。地、縣市政府安排專項培訓基金,由勞動局&&,教育、科技、工、青、婦配合,加強對農村幹部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外出就業能力。

  六、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儘快向非農産業轉移。地、縣、鄉各級政府都建立了勞務輸出機構,分管勞務輸出工作。

  七、繼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用産業化、特色化農業帶動農民增收。突出抓好特色農業佈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農副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工作;大力發展以紅棗、核桃、仁用杏為重點的經濟林;依託龍頭企業,加大特色農産品和畜禽産品的加工轉化力度。繼續抓好"六大增收工程"(即旱作節水、退耕還林、種草養畜、農産品加工、移民搬遷、勞務輸出)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郭海亮説:作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呂梁人民一定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十分珍視並緊緊抓住中央1號文件為消除"三個掩蓋"、解決"三農"問題帶來的良好政策機遇,全面消除和克服影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致富的各種因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責編:白秀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