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農民重新在"黃土""黃金"間畫上等號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7日 17:50)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種糧無錢,土地無用”是很多農民面對近年來糧價低迷和各地亂佔濫徵土地發出的無奈感嘆。中國新一屆政府對此問題十分重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和補償機制,讓壓在農民心上的石頭落了地。出席兩會的代表委員及有關專家認為,當中國將重心轉向可持續發展時,9億農民也將重新在“黃土”“黃金”間畫上等號。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世界各國的經驗證明:每一輪“圈地風”刮來,農民和耕地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中國也不例外。在陜西秦嶺地區北麓,佔地1000畝的豪華別墅樓群,每平方米售價達5000多元,而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每平方米田地獲得的補償只有幾十元。當地農民唐福民納悶:這“寸土寸金”的道理咋就變了呢?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農林廳廳長劉立仁説,這種亂佔濫用耕地的現象不僅造成國土資源的嚴重流失,也割裂了土地和農民的天然聯絡。尤其是在近年糧食價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一些農民甚至産生“種糧無錢,土地無用”的想法。統計表明,近7年來,中國有近億畝耕地被徵用。根據土地交易量估算,中國每年國有土地收益流失至少在100億元以上。
劉立仁説,現行中國法律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用。然而,一些地方濫用徵地權,出現假借名義隨意“出讓”“批租”土地的混亂狀況。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高淳縣古柏鎮黨委副書記武繼軍説,現行土地管理法規定,對徵地農民的補償按前3年農業的平均産值來計算。由於近年農産品價格不斷下降,按法定標準算出來的補償標準太低,無法解決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一些地方還層層“扒皮”,造成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低保無份”的“三無”游民。目前中國每年建設佔用耕地250萬畝到300萬畝,如果按人均一畝地推算,就意味着每年約有250萬到300萬的農民失去土地。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蔡睿賢説,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土地監管的缺位亟待解決。雖然上海、浙江等地已在探索為失地農民辦理保險、將徵用土地預留給失地農民開發經營,但大多仍停留在臨時安置階段。
為政之要,首在足食。將“以人為本”作為執政理念的新一屆中國政府,對於農民、糧食和土地都不講空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決制止亂佔濫用耕地,完善土地徵用程序和補償機制。2003年以來,從整頓開發區、叫停大學城,到暫停審批高爾夫球場,中國正對亂佔耕地進行“鐵腕”清理。兩會召開前夕,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透露,中國將實行省以下的土地垂直管理體制,以進一步強化國家對國土資源的宏觀調控。
中央黨校農業問題專家曾業松説,傳統農業經濟時代的土地是農民最重要的生産要素,在農民眼裏,“黃土”就是“黃金”;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土地價值規律開始發揮作用。國家關於土地政策的一系列調整和制度創新的嘗試,將確保農民從土地的流轉、投入與開發中獲益。
兩會期間,包括土地徵用問題的憲法修正案草案將提交大會審議通過,其中明確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與農民最直接相關的土地管理法修訂也有望在年內完成。(記者陳芳、吳晶)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