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人大代表關注東北人才“怪現象”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7日 17:48)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在東北本地默默無聞,走出去之後,卻能很快“顯山露水”。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的背景下,東北人才成長的“怪現象”引起了人大代表的關注。他們認為,是舊體制和舊機制折斷了人才騰飛的“翅膀”,要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為人才興業創造條件。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我看有一個幹事環境的問題。咱這個體制環境,誰有能力也幹不好,別説‘孔雀’東南飛,連‘蒼蠅’都東南飛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長岳清友説。他認為,哪的人才創業環境好,就會向哪形成一個“人才流”。然而在東北,一些很有能力的人才卻顯不出“身手”,因為這裡沒有創造出一個廣闊的施展天地,沒有良好的創業平臺。

  人大代表們普遍認為,是體制和機制的束縛使東北出現了人才的“怪現象”。“兩個方面的傳統體制因素把人才成長的‘綠色通道’堵死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實驗中學校長龔玲説。她認為,東北目前影響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因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所有制“身份”“卡人”。在機關、事業、企業所形成的這種“所有制式”的人才中,標誌着人才“身份”的人事檔案形成無法逾越的鴻溝,成為長期阻礙人才自由流通的“生死牌”。由此帶來了戶口、住房、福利保障等一系列體制性保障,這是人才流動的最大障礙。另一方面,“大鍋飯”“傷人”。在一些單位“平均主義”的 “大鍋飯”仍然存在,一流人才難獲一流待遇和報酬的情況比較嚴重,缺乏激勵機制,這直接影響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長春市市長祝業精感觸地説,過去人們“闖關東”,那時候東北人敢想、敢幹,開拓意識、創新思維都非常強,但在舊體制和舊機制下,這種寶貴的“東北基因”休眠了,有不少人才發揮不出作用,從人才變成庸才。

  東北人才總量和專業技術人員總數都位居全國前列。僅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目前全市有27所高等院校、139個博士點,擁有兩院院士31名,各類人才總量57萬多人,科技人員佔人口比例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

  眼看著人才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怎麼辦?“東北的振興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人才的振興,因此必須徹底解決三個大問題。”龔玲説。她認為,首先要解決用人觀念的問題。在人才使用上,應該緊緊抓住人才的最佳使用期,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唯學歷,不唯職稱,在人才能力最旺盛、創造力最活躍的高峰期,放手大膽使用,營造充滿朝氣的幹事業、創業的氛圍。

  其次,要解決用人機制問題。一是應該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華的選拔任用機制;二是形成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的互動機制;三是要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人才業績相聯絡,與人才創新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四是要完善和建立優秀人才保險制度和福利制度的保障機制。“也就是説,要為人才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人際環境、成長環境,形成各類人才擇優使用、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的整體秩序,暢通各類人才間的‘綠色通道’。”龔玲説。

  最後,要解決引進拔尖人才與盤活本土人才一視同仁的問題。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對所引進的人才給“位子”“房子”“票子”,都沒有錯。但如果對本土人才更多的僅是“使用”,不重用,那麼,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生活環境都會與引進人才相差懸殊,必然出現“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因此東北要出臺有力度的相應政策,盤活現有人才資源,使其更好地發揮振興老工業基地的作用。能引進人才,也能留住人才,對引進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視同仁才是正路。

  祝業精認為,本地人才都留不住,還更多地談如何吸引外地人才,實際上是捨近求遠。“我認為現在東北人才工作的主要着眼點,應該是如何創造適合人才生長髮展的環境,留住本地人才。”祝業精説,“東北有那麼多的高校,我們要利用好這些人才‘加工廠’。老的‘孔雀’飛走了,新的‘孔雀’又可以成長起來,並且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新‘孔雀’比老‘孔雀’長的更漂亮。相信,只要我們把人才環境營造好了,有一大批人才去衝鋒陷陣,東北的振興一定能水到渠成。”(記者鮑盛華、朱玉)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