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楊利偉上海接受採訪透露“神六”信息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3日 14:51)
解放日報:昨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航天英雄楊利偉在西郊賓館接受了解放日報記者與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電視臺、東方電視臺、東方衛視等主要媒體的聯合採訪。
問:王總,“神五”之後,老百姓對“神六”,包括“嫦娥計劃”等等都十分關心。您能否向我們透露一些信息呢?
王永志:“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以後,接著咱們還要發射“神舟”六號,這是既定計劃。對“神舟”六號,咱們主要的想法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基本參數,其中就包括一個多人多天的飛行考驗。經過這個考驗之後,咱們下一步就好進行出艙活動試驗,也就是所謂的太空行走。因為太空行走不能只上一個人,至少得兩個人,所以多人多天的試驗,技術得過關。然後,咱們還要進行空間的交會對接,這都需要多人多天。多人,最可能的還是上兩個人;多天,可能也就是五到七天,不會再多了。
問:“神五”已經留了三個宇航員的位置,那麼“神六”如果上兩個人的話,在技術上有什麼區別嗎?
王永志:沒什麼太大區別。上兩個人就是以其中一個人為主,另一個協助。我看兩個人有其好處,起碼不會太寂寞吧,有些事大家還可能一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問:上海作為中國航天研究的主力軍之一,對上海航天人您有什麼希望嗎?
王永志:我的希望就是他們能像過去那樣,兢兢業業把工作做好。上海航天人做事很認真,因為我和他們接觸比較多,有些是老搭檔、老戰友了,只要工程總體需要,上海總是沒有二話説的。當初“神一”發射前,我們還擔心那個主發動機,就怕上天會造成危險。最後咱們上海航天局日夜監測、多做實驗,保證了它的可靠性,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確保“神舟”一號發射成功。
問:楊利偉,這是你第一次來上海,感覺怎麼樣?
楊利偉:我感覺到上海人民的熱情,也感覺到上海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的風采,而且這裡處處體現著高科技的魅力。
問:你被授予“航天英雄”的稱號後,對榮譽怎麼看?
楊利偉:這個榮譽不是我個人的,是整個集體的,或者説是整個航天人的,載人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哪一個單位或是哪一個人的成果,是一個全國協作的産物,其中還包括上海許多科研院所的努力。我想這個榮譽是大家的。
問:從上月 16日成功返回後,一直到今天,除了出艙後有四五個小時的休息調整之外,就始終在忙碌奔波,忙著到各地巡講。如果現在讓你選擇,是當名人、當英雄的生活方式,還是以往進行封閉式訓練的生活方式?
楊利偉:這種事情我沒有過多考慮,因為從事訓練是我的本職工作,那麼完成任務後,去各地巡講,我想它也是有必要的,這能弘揚民族精神、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我想,兩者都是我所從事工作的內容,是很正常的。
問:作為一個已經看到過太空是什麼樣的人,你是不是有更加強烈的願望,希望再一次看到太空呢?
楊利偉:航天員,或者説每一個從事載人航天科研工作的人,都會有這個願望。
問: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從香港、澳門,一直到上海,你對小朋友都很關心、愛護。這是否與你沒有時間陪兒子有關?
楊利偉:小朋友或者是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科技知識對他們很重要,我就更多地勉勵他們努力學習。
問:我們知道航天員的職業生涯可能比較短,萬一有一天身體素質不能達到航天員的標準,那麼今後有什麼打算呢?
楊利偉:我想我可能會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繼續為航天事業做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問:在天上失重的情況下,人是飄的。看起來你好像很瀟灑,但實際上你是很舒服呢還是很難受?你希望你的兒子長大做什麼?是不是也成為航天員?
楊利偉:我想在空中失重的情況下,這個飄浮肯定有它本身生理調節的一些特點,和在地面肯定不一樣。至於我的兒子,我想他的發展可能跟他自己的學習和整個成長過程有關,假如他有這個條件當航天員,我也非常希望他當航天員。
問:除了航天工作之外,你平時有什麼業餘愛好嗎?
楊利偉:我比較喜歡運動,也很喜歡旅遊。此外也喜歡聽音樂,尤其是交響樂之類的。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