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王永志 楊利偉等8位載人航天功臣作事跡報告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7日 23:08)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人民日報記者 武衛政 新華社記者 奚啟新) 11月7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激情洋溢、充滿喜慶。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這裡召開了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下午,由中宣部、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 、解放軍總政治部、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中國科學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北京市委聯合舉辦的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會又在這裡隆重舉行。來自載人航天工程戰線的8位航天功臣,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謳歌了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實踐中,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開拓創新的感人事跡,奏響了一曲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壯麗凱歌,使與會的3500多名在京黨政軍機關幹部、首都各界群眾,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

  下午2時30分,當報告團成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航天英雄楊利偉,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荊木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宏,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零號指揮員郭保新,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員席政,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飛船應用系統副總指揮高銘,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站長、高級工程師姚峰等走上主席臺時,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在歡快的樂曲聲中,少先隊員代表為航天功臣們獻上了絢麗的鮮花。

  王永志在會上作了題為“走跨越創新之路,圓千年飛天夢想”的報告。這位中國航天的老科學家,以詳盡的事實,回顧了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的奮鬥歷程,特別是把趕超目標瞄準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第三代飛船,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發展道路的情況。他感慨地説,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首先應歸功於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歸功於改革開放和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這一成就是幾代航天人嘔心瀝血、不懈奮鬥的結果,是各個方面大力協同、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的結果。榮譽屬於整個航天戰線,輝煌屬於祖國和人民。

  “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把我送上了太空!”航天英雄楊利偉在會上作的題為“祖國送我上太空”的報告,深深感動了全場聽眾。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地向大家講述了成長為航天員的艱苦歷程,以及在執行“神舟”五號飛行任務時在太空的真切感受。他深情地説,作為中國自己培養的航天員,第一次在太空看到人類的美麗家園地球時,不由得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和國力的強盛感到深深的自豪,為中國人飛上太空感到無比的驕傲。正是在此刻,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荊木春在報告仲介紹説,“用最可靠的火箭,將中國首位航天員安全順利地送入太空”,是千千萬萬火箭研製者對祖國和人民許下的鄭重諾言。為了這個一生中最莊嚴、最神聖、最值得驕傲的承諾,他們殫精竭慮地鑄造中國第一枚載人火箭——“長征”二號F火箭。正是這種無私奉獻,培育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火箭精神”,為中國航天員鋪就了一條通往太空的平安大道。

  楊宏的激情報告,仿佛把大家帶進了那些難以忘懷的日子。他説,雖然國外早已實現了載人航天,但當時我們對飛船的認識還極為有限,更談不上什麼研製經驗。我國的載人飛船從哪起步?究竟搞一個什麼樣的飛船?我們研究了很久,大家始終抱定一個信念:走中國研製之路,造世界一流飛船!為了實現這個信念,他們進行了一場為時6年的攻關戰,終於用卓越造就輝煌,用成功報效祖國。

  來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郭保新,向大家生動講述了飛船發射時驚心動魄的情景。他説,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大家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壯麗的騰飛,而對我們來説,每一次都是嚴峻考驗,是用拼搏和智慧架起了登天雲梯。在報告中,他情不自禁地朗誦了戰友寫的一首詩:我是高山一座,在風雨中默默思索/我是紅柳一棵,深深紮在戈壁大漠/我很渺小,在銀河裏找不到自己的星座/我很偉大,在燃燒中融進了天光地火/我很驕傲,為共和國架起了登天的雲梯/我很自豪,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再奏凱歌!

  席政的報告把大家帶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是載人航天飛行的“神經中樞”,航天員的“生命通道”。為了確保飛船的精確測控和安全返回,他們精心準備了正常條件下的各種測控方案,也準備了非正常條件下的應急預案,其中包括4000多種故障模式及相應的對策,700多條應急控制指令和注入數據,多種不同條件下應急返回模式。他説,雖然這些應急預案沒有用上,但確保萬無一失是他們的天職。

  高銘在會上生動介紹了中國科學家為發展空間科技獻身航天應用的動人故事。他們有的為了工作需要,放棄了國外優厚的條件毅然回國;有的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而失去了戀人,犧牲了愛情;還有8位優秀科學家,為了航天應用事業,有的倒在了出差的火車上、有的倒在了攻關現場、有的犧牲在實驗室……她説,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的空間科研試驗全部獲得了成功。

  姚峰來自我國唯一一支航天器回收部隊。衛星、飛船在哪返回,他們就征戰到哪。他在報告仲介紹了35年來,這支部隊17次赴四川盆地,2闖雲貴高原,6上新疆戈壁,5進內蒙古草原,行程120多萬公里,圓滿完成了16顆返回式衛星、5艘“神舟”飛船的測控回收任務和多次火箭、導彈測量任務的情況。正是他們的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回收航天器沒有失敗紀錄的國家。

  報告團成員的精彩報告,使與會同志既受到了一次生動的載人航天科學知識的教育,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會場上不時響起的熱烈掌聲,就是人民對航天功臣的褒獎!

  這是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團舉行的第一場報告會。之後,報告團還將分赴天津、上海、重慶等地作巡迴報告。中宣部副部長高俊良主持了今天的報告會。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