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論壇]糧食——生命線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0日 09:43)
主持人 董倩
評論員 陸建華 王為農
策劃 孫騰越
編輯 葛宗萍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來到《央視論壇》。
今年國慶節在北京的地壇公園舉行了一項非常特別,但是很傳統的一項活動,那就是市民們用五穀盛滿了四隻大鬥,祝願祖國興旺發達。那麼同樣在國慶節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湖南視察工作的時候,專程趕赴袁隆平院士主持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提出糧食問題是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絲毫不能有所鬆懈。那麼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為什麼要重新關注糧食問題?糧食危機真的是危言聳聽嗎?這些問題,今天我們演播室就請到了特約評論員陸建華先生,和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王衛農處長。我想請問兩位你們家裏存不存糧?王先生,家裏存糧嗎?
王:我們家裏還是存一些糧的,但是數量都不是很大。
主持人:您為什麼要存糧呢?
王:因為我覺得糧食是每天都需要的必需品,所以存糧的話,應該是滿足每天必需的一些需要。
主持人:您存多少叫存?
王:我現在存糧的話,和過去相比的話,數量大大減少。過去我大概存過50公斤的時候,都有。
主持人:那是什麼時候?
王: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
主持人:50公斤,100斤。
王:就是100斤。
主持人:您現在呢?
王:現在大概也就是5公斤左右不到,一般有的時候我到市場去買,也就是買5斤左右。
主持人:就是家裏始終是有10斤米。
王:對。
主持人:陸先生呢,家裏存嗎?
陸:存糧這個提法,對市民來講比較少見。其實存糧的概念,農村有種自備糧,農民有個存糧的概念,對不對?當然還對國家,糧食國庫有個存糧的概念,當然還有我們講的這些糧食的加工企業,和個體糧販也有個存糧的概念。所以你剛剛問每個人,市民,像我們這樣的市民家裏有沒有存糧,我覺得很新奇。
主持人:為什麼兩位會對糧食足夠吃,是這麼放心,糧食肯定是足夠吃的嗎?
王:從現在來講的話,應該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國家農業發展比較快,現代科學技術也應用得比較廣泛,這樣使我們的糧食的綜合生産能力大大提高。再加上我們現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們有條件也有可能依靠國際市場解決我們國內的糧食的問題。這樣從總體上來看的話,我們國家的糧食還是比較豐富的,也是比較富裕的。
陸:但是在80年代的中期的時候,那時候糧票剛剛慢慢退出各地方的時候,我心裏當時有點虛,覺得很奇怪,萬一糧食買不到了怎麼辦?這可是每天要吃的。
主持人:兩位在非典期間,在搶購風潮出現的那幾天,有沒有想過去超市買一點糧食回來儲備起來?
陸:我甚至認為像出現非典這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糧食反而更有保障,這是我個人的看法。為什麼呢?尤其像大城市,特大型的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糧食的安全的調用系統的儲備系統,在這裡面,所以想都沒想過要到超市,或者別的地方去搶購糧食。
主持人:現在通過剛才我做了一次小小的調查,現在的城市居民基本是不存糧的,其實現在在農村,農戶也漸漸不存糧了,還有個體商販不存糧,他們現購現賣,還有就是大型的糧食購銷的企業,他們存糧就夠兩三個月用的,整個社會的存糧應該説都處在壓縮的趨勢。不知道兩位怎麼看待這個整個社會存糧在壓縮的這種局面?
陸:我到浙江搞過調查,浙江的糧販,或者小的從事糧食商品(經營)的這些人,他們現在也有一個節約成本的意識,比如説我現在糧食不存,我現買現賣,賺取合理的差價在這裡面。他有這個把握,自己能夠把這個生意做下去,是因為他的糧食的來源這塊兒,它根本不缺,因為他不會像過去那樣受制于很多糧價的限制,或者市場的波動,包括糧食産量的這種大幅度的波動,所以有的時候會沒飯吃,或者沒有糧食可進,它不受這個。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它要賣出去這塊,市場的價格現在也在慢慢理順,所以這裡就反映出,總量上現在是有保證的,其實從流通的角度來講,現在的穩定性和確定性要比以前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