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十六大:&&闖市場 共同奔小康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9日 20:38)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聯播):眼下正是北方的寒冬,當記者來到河北省辛集市採訪時看到:各級幹部熱情高漲地把十六大精神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20多位率先富裕起來的老百姓眼中的“能人”被邀請到市委市政府,採用互動式學習的方式,共同規劃今後的小康之路。
辛集市新世紀苗木公司負責人常運廣説:“現在苗木市場很走俏,我們辛集有技術和土地的優勢,我看這就是農民奔小康的一個好産業。”
辛集市富達奶牛場負責人王聚山説:“辛集的奶牛業剛剛起步,發展的空間非常大,奶牛業是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增加手收入的好産業,我們應當把他做好做大。”
過去扮演“中間環節”的他憑藉自己信息靈通、市場路子寬的優勢,給養牛戶帶來了一筆筆售奶合同。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老王更是打開了思路,正在擴建養牛基地,希望吸引更多的農民發展奶牛業。王聚山在為養牛戶提供統一飼料、統一疾病預防的同時,還負責統一銷售牛奶。如此做法被當地農民形象的稱作“拖牛所模式”。在“拖牛所模式”的輻射帶動下,還不到20天時間,就有30多個養牛戶踴躍加入了王聚山奶牛場。也正是有了他&&闖市場,過去一直處在單打獨鬥狀態的養牛戶如今已經形成規模,在市場競爭中拼出了一片天地,每天4000多公斤的牛奶用不着出門就銷售的乾乾淨淨。
養牛戶孟寶玉説:“有這樣的能人帶領我們闖市場,解決了老百姓賣奶難的問題,他這的價格還比別的地方高,像我這8頭牛一年下來收入3萬元左右。”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鴨梨,這個讓辛集農民一度拍着胸脯引以為豪的品牌,前幾年因為品种老化導致了銷路不暢。
十六大精神大大激勵了水果經銷能人張增昌,他指導農民對鴨梨分門別類、實行嚴格的檢查和規範的包裝,跟市場的需求對號入座。不僅打開了周邊市場,幾天前他還拿到了出口加拿大2萬噸鴨梨的合同,這一招兒解了農民的燃眉之急。張增昌告訴記者他現在正着手引進當今國際市場看好的“黃金”、“黃冠”“豐水”3個新品種,在原有的樹枝上直接嫁接,明年就能見效。致富“能人”們的信息優勢、技術優勢直接拉進了農民和市場的距離,推動了農産品升級換代,活躍了一方經濟。苗木種植業、畜牧業異軍突起,正成為當地農民增收新的亮點。
中共河北省辛集市委書記申佔群説:“只要堅持這種一帶十、十帶百,先富帶後富的思路,我想我們辛集幾十萬農民就一定能過上幸福生活。”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