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計委官員十六大後解讀宏觀調控四大目標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8日 17:25)
人民網消息:十六大後解讀宏觀調控四大目標——訪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白和金
(一)記者: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本世紀頭20年要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並且將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列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請問白院長這有什麼深意?
白和金:經濟增長率、通脹率、就業率和國際收支是宏觀經濟最重要的四個變量,彼此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而且往往難以同時達到人們期望的理想狀態,因此西方經濟學稱之為“神秘的四角”。十六大報告為國人描繪了未來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這對宏觀調控意味著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難度,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確立為宏觀調控四大目標,我認為有很現實的針對性。
宏觀調控的藝術,在於能恰當處理上述四方面的關係,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但是,這四個變量在各階段的發展程度不一樣,目前擴大內需是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促進經濟增長仍是我們的首要目標。前20年,我國GDP實現了翻兩番,這是在商品普遍短缺的前提下;今後20年,GDP還要翻兩番,這是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含金量”更足了。只有讓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夢想。與此同時,其他三個目標也要兼顧,四大目標密不可分。拿就業來説,經濟運行規模的不斷擴大,無疑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人多飯碗少”的壓力,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物價與就業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就業率上升,需求轉旺,一旦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就會造成通脹;就業率下降,需求不足,就會造成通縮,這兩種現象對經濟健康發展都有害。穩定物價,既要防通脹也要防通縮,物價穩定了,宏觀環境才能相對穩定,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才有較好的預期,各种經濟行為和利益分配關係才不致于扭曲。我國加入WTO後,進一步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如果不有效實行調控,確保國際收支平衡,則會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很大衝擊。可以説,這四大目標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保持宏觀經濟總量平衡的內在要求,符合基本國情和現實需要。
(二)記者:目前我國在這四個方面調控的實際情況如何?
白和金:做得相當不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連續保持7%—8%的增長,今年GDP有望達到10萬億元人民幣。“九五”期間以及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們既有效抑制了通脹也有效抑制了通縮。近20年全國新增了近3億個就業崗位,約1.5—2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二、三産業,近3年國企改革中2000多萬下崗職工有相當一部分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不到4%,這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在國際收支方面,我國也突破了“雙缺口”(即貿易缺口和投資缺口)怪圈,連續多年實現貿易順差,利用外資穩居全球前列,外匯儲備額和出口貿易額大大超過外債餘額,收支保持良好紀錄,人民幣匯率穩定。當然,宏觀調控體系還要繼續完善,比如,既要消除通縮壓力,又要警惕通脹反彈;解決就業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對平衡國際收支和防範金融風險不可掉以輕心,等等。
(三)記者:我們注意到,十六大報告首次將就業問題明確納入宏觀調控的目標體系,並且提出“增加就業”而非“充分就業”,您對這點怎麼看?
白和金: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勞動力供給潛能無限,而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攻堅期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定數量的體制性、結構性失業,加上我國二元經濟結構非常典型,數以億計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亟需就業,總體就業矛盾凸顯。我國經濟增長與就業的彈性系數一度高達0.8,現在不到0.2。我們應該、能夠、必須做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這是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優勢的需要,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但是,在現階段我們還不能做到西方經濟學所謂的“充分就業”,因為現有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給這麼龐大的勞動力人口提供充分的生産手段和生産對象,一定階段內失業率會有所上升,因此,不可生搬硬套西方經濟學中的“充分就業”,要通過拉動內需,創造就業崗位,開拓就業市場,挖掘就業潛力,完善社保機制,努力增加就業特別是再就業,把失業率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四)記者:您覺得今後一段時期宏觀調控的目標體系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相關政策能否保持連續性?
白和金:先説第一個問題,我個人是充滿信心。中國具備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基本條件,包括良好的政治社會基礎、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高水平的儲蓄率和投資率、結構調整帶來的廣闊經濟增長空間等,生産力結構的多層次性也有利於我們在各個層面利用自身的動態比較優勢。另外,多年來我們已積累起可觀的物質基礎和寶貴的正反經驗,建立了相對獨立完整的經濟體系,科技力量在發展中國家最先進,在未來20年內保持7%的GDP增速是完全可以的。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宏觀調控的大政方針與具體政策不能等同,堅持擴大內需是長期的戰略方針,但宏觀調控政策同樣要與時俱進,既保持必要的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會根據經濟運行狀況和形勢變化作出適度靈活的調整,使經濟政策和相關舉措日趨完善。加入WTO後,宏觀調控的任務更重了,過去是在開放度有限的條件下進行調控,現在是走向全面開放,要在WTO框架下按照國際經貿規則進行調控,既要保持宏觀經濟的內部平衡,也要重視對外平衡,這是一個挑戰,不過從近一年的情況看,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開端。加入WTO後,宏觀調控的任務更重了,過去是在開放度有限的條件下進行調控,現在是走向全面開放,要在WTO框架下按照國際經貿規則進行調控,既要保持宏觀經濟的內部平衡,也要重視對外平衡,這是一種挑戰。不過從近一年的情況看,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開端。(人民網記者龔雯)
責編:千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