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張左己、張俊九就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情況答記者問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1日 15:59)


  【背景資料】13年來,我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就業規模不斷擴大。1990年至2001年,我國從業人員規模從6.5億人擴大到7.3億人,增加8300萬人。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多數年份保持在3%左右。就業結構進一步改善,第三産業從業人員所佔比重穩步增長,由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第一産業從業人員13年共減少了2400萬人,第一産業從業人員所佔比例由1990年的60%下降到1997年的50%,這是一個標誌性意義的變化。詳細

  
  央視國際消息:十六大新聞中心今天下午3:00在梅地亞賓館舉行第二場記者招待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左己、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俊九將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今天記者招待會的主題是:介紹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情況。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左己在記者招待會上講話提要

  過去的十三年是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改革力度最大、進展最快的時期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左己在記者招待會一開始,為便於大家對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有一個輪廓性的了解,向記者作這方面的簡要介紹。

  張左己説,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是改革力度最大、進展最快的時期,也是成果最顯著的時期,是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確立的時期,勞動和社會保障領域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

  我國就業結構和就業機制發生深刻變化

  張左己説,我國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再就業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就業結構和就業機制發生深刻變化。

  張左己説,從就業規模看,1990年至2001年,我國從業人員規模從6.5億人擴大到7.3億人,增加8300萬人。從就業結構看,第三産業從業人員比重從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第一産業從業人員所佔比重由60%下降到50%。1990年至2001年,城鎮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就業人員總量增加了近3000萬人,相當於同期城鎮新增就業的40%以上。從再就業工作看,199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有國有企業下崗職工2600多萬人,其中1700多萬人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實現再就業,國有企業從業人員從7500萬人減少到5000萬人,過去在計劃經濟情況下多年積累的國有企業富餘人員問題得到明顯緩解。從就業機制看,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初步形成,就業形式日趨靈活多樣,新的就業觀念逐步深入人心。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確立

  張左己説,“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得到較好落實,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確立。90%以上的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先後進入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進中心的下崗職工基本都能按時領到生活費,並由中心代繳社會保險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並補發1997年以前歷史拖欠215億元。1998年以來,建立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條保障線制度。目前,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01億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已達1963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明顯加快,2001年底,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1.42億人,是1990年的2倍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啟動,目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8300多萬人。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取得初步成效,為在全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積累了經驗。

  去年我國城鎮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0870元,實際年均增長8.1%

  張左己説,我國職工工資收入不斷提高,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2001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達到10870元,是1990年的5倍多,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年均增長8.1%,是建國以來城鎮職工工資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經過兩次縮短法定工作時間和調整法定節假日,職工每年的累計休息時間由原來的59天增加到114天,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對維護勞動者的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張左己説,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也面臨新的挑戰,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我們將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堅持不懈地鞏固兩個確保,切實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力度,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努力開創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新局面。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俊九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摘要


  要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奮鬥目標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張俊九在回答記者提問前説,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是工人階級和全國各族勞動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澤民同志的重要報告,立意高遠,博大精深,體現了我們黨繼往開來、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表達了全國億萬職工的共同心聲,將極大地鼓舞工人階級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昂揚向上,為完成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和任務而努力奮鬥。

  張俊九説,我們將組織各級工會幹部和廣大職工,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把十六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工會各項工作中去。我們要按“三個代表”的要求,積極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切實履行好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積極發揮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絡職工群眾橋梁紐帶的作用,團結和動員全國廣大職工在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奮鬥目標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

  全國工會會員達到1.3億人 創歷史最高水平

  張俊九在介紹近幾年我國工會所作的工作時説,我們努力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截至2002年6月底,全國已建基層工會組織165.8萬個,會員達到1.3億人,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高水平。

  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業達32.7萬


  張俊九説,我國還加強源頭參與和調整勞動關係機制的建設。全國總工會和各省、市總工會加強參與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強執法監督及勞動爭議仲裁工作。在宏觀層次,國家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會議制度已經建立,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會議制度,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工會與政府的聯席(聯絡)會議制度。五年來,參與制定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立法和政策1264件。在基層,主要是推動企業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目前已有63.5萬家企業建立了這一制度;推動公有制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非公有制企事業單位採取與之相適應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業單位已達32.7萬家。

  5年來各級工會累計籌集送溫暖慰問款104億元

  張俊九説,各級工會積極為職工特別是困難職工群體辦實事好事。工會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兩個確保”工作,把符合條件的特困職工全部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努力做到“應保盡保”;積極參與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推動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進一步推動其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

  張俊九説,5年來,各級工會累計籌集送溫暖慰問款104億元,走訪慰問了近50萬戶次困難企業和2560萬戶次困難職工家庭;積極促進再就業工作,在向黨和政府提出政策建議的同時,累計介紹下崗失業人員近300萬人次實現再就業,累計培訓下崗失業人員達到319萬人次,通過興辦解困貿易市場和生産自救基地等,共吸納65萬人就業。

  全國職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議4000萬件

  張俊九説,各級工會積極協助黨政組織,認真做好職工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組織職工廣泛深入地實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全國職工8400萬人次參加勞動競賽,共提出合理化建議4000萬件,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關專題:情係再就業
相關資料:中宣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宣傳提綱》的通知

責編:千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張左己:政府採取金融稅收扶持政策促進再就業(2002/11/12/ 09:12)